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引文献"不宜提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录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为论题提供论据;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为评价学术期刊提供统计数据。而自引文献,庄往缺乏他人对该文献的关注程度,属于不正常的引文行为。不合理的自引文献会降低学术期刊评价的权威性,对学术期刊评价产生负面影响,因而自引文献要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2.
期刊论文的作者合作度与合作作者的自引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1989年和1998年的数据对科技论文的合著现象及合著状态下自引的情况分学科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合著现象普遍存在,各学科的合作规模呈现不同规律,作者自引数一般按文章中的排名顺序依次递减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参考文献"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的区分标准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4,16(1):76-76
国内科技期刊界只要谈及参考文献的引用,就必然涉及到自引问题,如文献[1]即指出了自引现象的某些弊端;而文献[2]则对自引总引比应"趋于零"提出了质疑,指出应区分"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并"从审稿源头上遏制不当自引",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但文献[1]仅从统计学意义上列举了国内外一些重要或权威学术刊物自引现象的"合理性",而未从原则上提出区分"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的标准.对此,笔者认为:广大的作者和编辑要控制或杜绝不当自引,同时承认合理自引的"合理性",首先要有一种理性认识,并相应制定出区分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的原则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5.
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作者自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9,21(3):274-275
为探讨作者自引的规律和相对合理性,为期刊编辑、期刊评价和文献计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作者自引量进行随机抽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金论文的自引篇率和自引率明显高于非基金论文;作者自引量与期刊论文质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慎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专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书京  杨锦莲 《编辑学报》2009,21(3):241-242
以典型的编辑实践为例,综合分析对作者推荐审稿专家的过分依赖的弊端.为保证稿件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出了采用作者推荐审稿专家需要注意的问题、建议及策略,为完善审稿方式、提高审稿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参考文献作为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论文的创新性与以往相关研究的关系.按照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和参考文献选择的基本要求,参考文献应选择最新的、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和典型性的列出.但在学术精神扭曲变味、学术评价重量轻质、期刊评价中影响因子与互引率、高校排名榜等各种评价、排名的现实环境下,学术论文中出现参考文献大量的虚假“自引”“互引”现象.在对相关概念厘清的基础上,分析其本质是为获取不当利益,并重点剖析了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金铁成 《编辑学报》2016,28(3):251-252
为了使人们正确区分期刊的自引证率与自被引率,通过文献调研法,用案例的形式对已公开出版的论文中的期刊自引率的错误引用行为进行分析.错误引用类型为自被引率被误认为自引证率,自引证率被误认为自被引率.提醒人们进行期刊自引率研究时应严格区分这2种不同形式的自引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引率不同的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学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 919种中文科技期刊按自引率高低分为5组,探讨自引率不同的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和基金论文比等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自引率不同的期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Kruskal-WallisH检验,P=0.000)。除即年指标随自引率增加而持续增加外,其他各指标均随自引率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 919种科技期刊自引率正常参考值介于0.03~0.31之间。因此认为,科技期刊维持一定的自引率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过度自引的期刊在文献计量学上并没表现出任何优势。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调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运景  侯汉清 《情报学报》2006,25(2):172-178
本文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重新计算了其中几个学科的一些期刊除去自引后的影响因子,并对去除前和去除后的影响因子与期刊排名进行了对比,以考察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和期刊排名的影响。调查发现目前个别期刊过度自引已经使期刊排名发生了失真。最后对如何遏制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凤产 《编辑学报》2018,30(5):547-550
为避免传统同行评审形式出现的诸多弊端,学术出版界不断探索新的同行评议方法,出现了诸多的创新。本文主要对当前正在尝试的新兴同行评审方法进行调查,并介绍相关经验。这些创新方法包括开放性同行评审、非选择性同行评审、开放预审稿件的公众评审、便携式同行评审、反弹式同行评审、背书式同行评审。调查结果显示,同行评审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互联网革命和开放获取出版紧密相关,科学出版商为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新的同行评议形式为学术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同行评议时间控制应贯穿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前、中、后全过程,而“审稿中”的时间控制是同行评议全程管理中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对于该阶段的进度控制,编辑部可通过扩充专家邀请数量、提前设置增审、压缩增审周期来影响审稿进度。本文将围绕这3种方法调研其实施现状,以反映审稿进度控制现状并发现问题。结果显示,大多数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仅等于要求回收意见的份数,审稿异常稿件需消耗1个审稿周期后才会被设置增审,审稿周期较长期刊的增审周期也未适当缩短,这些反映编辑部对处在“审稿中”稿件的时间管理处于近乎“虚空”的低干预状态。本文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宜大于要求回收意见份数但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确定提前增审对象及时间点;增审周期可控制在≤21 d;挖掘采编系统智能化辅助功能,减轻人力负担。多措并举,优化审稿进度控制效果,提升审稿运行效率,助力我国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单盲法审稿的缺失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黄劲松  杨兵 《编辑学报》2004,16(3):178-179
详细分析了单盲法审稿产生错判、漏判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单盲审稿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专家审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曹作华 《编辑学报》2002,14(3):178-179
有感于审稿的重要性,编辑部及编辑对审稿人和审稿工作的影响,针对专家审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审稿时间长、审稿意见简单、审稿意见相左等,提出了改进专家审稿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科技期刊审稿过程中,由于作者和专家信息不透明导致的审稿不公平以及审稿专家选择不合适导致许多稿件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找代表座谈的方式研究了公开审稿的机制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公评公正公开”式审稿机制(Public Peer Review System,PPRS),并设计了可与多数编辑部所用稿件采编系统相连通的软件实现系统。一段时间的正式使用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审稿过程中找专家难、意见返回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放审稿本质上是作者与审稿人身份公开。目前对于开放审稿的确切定义和实施方式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开放审稿最大的优势就是为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并有助于增强审稿人责任感和维护学术公正。技术仅是开放审稿的一种手段,不应成为其制约因素。开放审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否被学术界认可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王丹 《编辑学报》2019,31(4):415-417
外审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关键环节,外审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稿件的发表周期和期刊的学术质量。为解决在外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审效率低的问题,本文结合编辑部的工作实际,谈了几点关于外审的经验体会。建议科技期刊编辑部应从充分利用多渠道多手段选择审稿人,把握选择审稿人的尺度,给审稿人适度地分配工作,对他们的审稿工作给予充分认可和尊重,并进行量化评价等方面完善审稿工作,以期为期刊的快速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同行评议进度跟踪有利于编辑部提前发现审稿异常稿件并及时处理,对同行评议周期控制具有直接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数据揭示进度跟踪的现状及问题.结果显示:1)期刊对同行评议进度跟踪主要依赖系统提醒,但大多期刊仅将其设置在临近审稿期限;超过一半的编辑几乎不进行人工跟踪.2)72.86%的编辑虽然要求专家回复审稿邀...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春梅 《编辑学报》2009,21(2):117-118
从审稿方式及审稿人的选择、审稿专家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审稿行为的管理等方面对影响科技期刊审稿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编辑应当认真把握审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审稿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批注功能提高学术期刊审稿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同行评议的现状及学术期刊编辑缺乏专业知识的问题,提出批注式审稿的概念,并论述其在提高审稿质量、帮助编辑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学术期刊的可读性方面的优势.建议引导审稿专家采用批注式审稿方法,以提高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