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军  赵息 《软科学》2015,(4):43-47
以2009~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三方面——董事会独立性、团队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著;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越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地研究高管权力对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能减弱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瑜  冯均科 《软科学》2017,(2):79-82
以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薪酬激励的增加对于促进高管进行创新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在内部控制有效性充分的环境下,高管激励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会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治理效应的有效发挥促进了创新产出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机制有效与否,不仅体现在公司价值和业绩水平上,还体现在公司业绩的波动性上。管理层内部实行差别化的薪酬体系,被认为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薪酬差距越大,高管团队内的竞争越激烈,为了在业绩竞赛中打败对手,高管会竞相做出更高风险的决策,从而加大公司业绩的波动程度。本文选取2009~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波动的关系,并探索管理层权力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高管薪酬差距的加大,公司业绩的波动性更大,风险也随之提高,在两职合一、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波动的影响更大,而高管长期在位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5.
在先前的高管团队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认为权力分布不均衡、集中度高的高管团队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权力分布均衡、集中度低的高管团队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作用。提出将高管团队的权力分布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分布特征,分别是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者的程度和高管团队整体的权力分布不均衡程度。并以2009—2013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大样本、跨行业数据,综合两个方面的分布特征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权力分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高管团队整体权力分布较为均衡,并且权力更多地集中在高管团队的最高权力者时,企业能获得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从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视角系统性地将高管权力划分为CEO治理权力、CEO支配度、高管团队治理权力和高管团队权力均等性四种类型。总结和回顾每种类型权力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和绩效的主要理论及实证研究,并从董事会、股东及外部治理三个方面梳理了治理机制对高管权力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构建符合各权力类型内涵的测量指标体系、开展对双元性战略决策影响的研究、探究不同类型权力交互作用下的战略决策效果、拓展公司治理机制对高管权力作用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7.
汤洪波  李湛 《软科学》2008,22(1):32-37,41
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构造出高管人员的权力结构,并就公司价值与高管人员权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当两权分离、董事会规模大、流通股中机构投资者多、发行了外资股或实现了海外上市都对高管人员的权力产生了重大影响,能显著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管团队权力分配的前因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缪小明  戴顶 《软科学》2008,22(6):139-144
在对国外同类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分配模式,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实证研究,分析和验证了高管团队权力分配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初春虹  叶陈刚  申斐 《软科学》2016,(12):95-99
从组织权力、专家权力、声誉权力和所有权权力四个维度结合企业的产权性质检验了高管权力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组织权力会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2)专家权力对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3)所有权权力会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4)声誉权力会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在国有企业中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以深沪两市A股2007-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财务总监权力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总监权力对会计稳健性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国有企业财务总监权力小于非国有企业财务总监权力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且财务总监内部权力要大于外部权力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和稳定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1.
程芝映 《科技广场》2012,(3):197-201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上市公司股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日渐成熟,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本文通过对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力图研究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从而探讨股权激励中高管持股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范围内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王建琼  王怀东 《软科学》2009,23(12):137-140
以1998~2005年因欺诈嫌疑被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财政部处罚的33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了一个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基于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以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05 - 2010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其次,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直接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概率,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抑制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国有电力生产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有公司高管政治关联的绩效影响.研究表明:董事长政治关联的绩效影响显著为正,总经理政治关联的绩效影响显著为负;相对于国有非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政治关联的绩效正影响较弱,总经理政治关联的绩效负影响较强.因此,推行国企(副)总经理市场化选拔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星  杨亦民 《预测》2006,25(3):33-37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显著负相关;但是,在分类检验中表现有所不同,高成长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投资支出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提高,而在低成长企业中没有发现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的证据。结果支持了负债代理成本理论.尤其为负债融资对高成长企业的投资不足影响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曾进 《预测》2010,29(4):47-52,80
本文应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倾向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业绩低于目标水平的企业,风险-回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业绩高于目标水平的企业,风险-回报没有相关关系。这一发现说明,(1)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问题企业同样更倾向冒险;(2)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倾向不完全符合前景理论的预期;(3)我国企业较欧美企业具有更强的冒险倾向。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对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关系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为此,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利用445家深圳A股上市公司2015-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探讨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并探究冗余资源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企业冗余资源会显著反向调节外部风险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企业在面临外部风险时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自身创新活动水平;(3)外部风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4)外部风险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小,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国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尽量遵循稳定性和连续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而企业则需要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临界估计方法,以股利支付率、Logistic回归值以及公司规模度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以公司股票日收益率的波动性度量其不确定性,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和公司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以股利支付率度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融资约束程度加大了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而就Logistic回归值组以及公司规模组而言,融资约束减轻了不确定性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2)以Hansen所研究的临界回归估计方法研究不确定性下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存在临界效应。这些结果为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投资政策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2—200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和其控制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则越偏好于利用更多的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同时也存在利用关联交易“隧道挖掘”上市公司的行为;(2)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可以抑制关联交易规模;(3)董事会规模对关联交易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4)公司设置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督不明显,但初步显现对提高公司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