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占双 《学语文》2004,(4):55-55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并不注重意境的创设,写人、叙事、绘景,相对来说具有客观性、写实性。但有一类称作“诗化小说”的作品,却在字里行间,明显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客观事物常被“情化”,作品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孙犁小说《荷花淀》便是一个很好的样例。这里单就《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相似文献   

2.
孙犁小说《荷花淀》在写作上颇具艺术魅力。题材新颖,注重写妇女群像;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场景描写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美感;情节结构严密,内容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3.
《荷花淀》是一篇带有审美趣味的小说,作为经典的美,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比如人物的刻画、情节的铺设、景物的描写都带有诗化的味道。一节阅读课不可能画面俱到,只能选取一点而带其他。如何针对一篇作品的特点选取有效的欣赏点是我斟酌再三的。因此这节课选取的鉴赏范围是小说的语言——体味《荷花淀》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4.
<正>《芦花荡》是被誉为"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孙犁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这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使残酷的战争变得极富诗情画意。武汉大学林焕标、卢斯飞说:"它们(景物描写)绝不是几颗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体。"所以从这篇课文中学习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话题导入《芦花荡》是"荷花淀"派代表孙犁的小说,和他的另一篇小说《白洋淀》一样,全篇都洋溢着诗情画意,作  相似文献   

5.
中学课本节选的小说《荷花淀》是孙犁同志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战争故事。但凡战争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都会描写到硝烟战火、流血牺牲,不是刻画骁勇善战的英雄虎胆,就是展示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而这篇小说却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6.
一对《荷花淀》教学目标的分析《荷花淀》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记叙文材料的搜集、选用和剪裁。这个重点在本单元四篇课文中均显得非常突出。从文体上说,《包身工》、《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报告文学,《琐忆》是回忆性散文,都能很好地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要求,《荷花淀》是整个高一年级惟一的一篇小说,也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断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非主流”的小说逐渐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其中,诗化小说融合了小说与诗的特点,有意淡化人物与情节,散发着特有的诗情画意。文章以《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三篇诗化小说为例,在“互文联读”中挖掘小说的诗意之美和诗化之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战争,总会给人一种残酷的印象。关于战争的课文我们学过不少,而《荷花淀》的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印象却不是这样的。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先放映了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近身搏杀场面。在这样雄浑壮烈的战争背景下,师生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随后,舒缓妙曼的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荷花图,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这是一幅纯美的画面,色调明净,纤尘不染。上课之初的一动一静,我们并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当老师像哈利波特变魔术一样展现这些画面的时候,同学们脸上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悬念就从这里一步步揭晓。这篇小说描写的是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老师让学生联想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等战斗影片,深化学生对《荷花淀》这篇小说特点的认识。《荷花淀》里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学生讨论后,普遍认为课文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课堂上就这样摆脱了以往的思维定势,转换了一个视角,来到了充满温情和人性美的荷花淀。随后,教师继续这种跳跃思维,用多...  相似文献   

9.
张国祥 《职业技术》2006,(12):205-205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这篇小说里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场景。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小说描写了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选取的视角颇为独特,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诗化小说以叙事的散文化、语言的诗意化、环境的主体化、主题的象征化和人物的纯一化为表征,在字里行间隐喻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凝聚着作者对人性、对文化乃至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统编版教材选编了《哦,香雪》《百合花》《荷花淀》和《边城》等多篇诗化小说作品。对这些诗化小说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在梳理、比较、整合和鉴赏中打通学段,构建“从一本书到一类书”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朱燕 《快乐阅读》2011,(16):188-189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经典作品,以诗情画意和革命乐观主义而著称。这篇充满着浓浓诗意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散文美感,在解放区的文学园地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诗与小说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借诗的语言形式(叙事诗)来写小说,为诗体小说,如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里金》;一是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为诗化小说,孙犁的《荷花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诗化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同样具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但和一般小说相比这三要素又有独特之处,本文结合孙犁的《荷花淀》做逐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荷花淀》这篇小说最能体现孙犁的创作风格,那就是疏朗淡雅的诗情画意与清新质朴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时代,然而作者却滤去了硝烟战火,血污泪痕,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去描写白洋淀那美丽的风景和那些看似平凡却让人深深感动的人,在美中展现自己所追求的信仰。它以独特的美吸引着广大读者。对于这篇笔触独到、极富美感的作品,到底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荷花淀》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另类小说,一般认为它没有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严峻,而把视角放在一群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农村妇女身上,通过她们在战争中的成长经历,来表现她们爱祖国、爱丈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孙犁的《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但是作品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残酷的战争场面(即使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也安排在清香四溢、明媚如画的荷花淀里进行),而是通过水乡芦花飘飞、荷花飘香的多彩的唯美画面,烘托出主人公美好的性格和心理,展现出一幅清秀美丽的画卷。作者没有花大笔墨描写战争,而是用安静恬美代替枪炮轰鸣,用荷花清香代替硝烟弥漫,旨在表现人性的纯美,品德的高尚。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小说…  相似文献   

16.
《荷花淀》“诗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如少妇,诗似少女,读《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妇之韵,赏少女之花,每品韵味弥醇,每赏花香愈浓,使人围裹在诗的氛围中。那么是哪些因素铸就了这篇小说的“诗化”特色呢?第一,是乐感精神造就了小说《荷花淀》的“诗化”特色。乐感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在...  相似文献   

17.
《荷花淀》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是一部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将革命斗争生活诗意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层次研读孙犁的《荷花淀》,寻觅《荷花淀》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探析这篇诗化小说诞生的文化动力依据——孙犁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感知孙犁思想深处那悠扬的传统神韵:以儒家情怀关注国难,以和谐之道反映现实生活,以浪漫的笔触书写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这篇小说里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场景.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小说描写了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选取的视角颇为独特,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荷花淀>是作家孙犁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记事>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运用抒情诗式的叙事风格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杰地灵的白洋淀人民的生活图景和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生动画面.小说描写的是战争题材,格调却很清新,独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被誉为诗化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很完美.  相似文献   

20.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喜欢用散文笔法来写小说,《荷花淀》就是一篇充满着浓浓诗意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散文美感,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