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先菊 《考试周刊》2009,(25):82-82
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儿童诗是一种两栖文体,它兼具儿童文学和诗歌的性质,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与心声,使儿童性和艺术性成为儿童诗鲜明的特征,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用诗歌语言给予儿童诗性的启蒙,用儿童化的语言情态烛照并启露童心,如何通过儿童诗的教学让儿童沉浸在文学的审美愉悦中?笔者认为在童诗教学中讲童趣、重诗意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童诗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儿童都喜欢诗,喜欢读诗,对于刚刚接触诗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读诗、品诗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构建诗歌意境;让学生在真实和想象中同诗歌进行对话;在"放手"与"牵手"间,让学生在诗歌中徜徉。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学生需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教材中,不难发现儿童诗的比重较大,一共收编了23首儿童诗,将近占了第一学段课内篇目的20%.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诗歌文体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基于以上基础,我们对《柳树醒了》这篇课文进行了以下三部分的解读:《柳树醒了》是一篇拟人化的优美小诗歌,它把小柳树比作了一个贪睡的小孩子,通过春雷跟小柳树说话,春雨给小柳树洗澡,春风给小柳树梳头,来告诉学生春天的变化.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结构工整、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小诗歌,他们最易于接受了.  相似文献   

5.
诗歌,想象驰骋、语言凝练、情感丰富,体会诗歌之美主要从领略意境、体味音韵、把握情感三个方面入手,教学中要加强朗读,培养语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相似文献   

6.
诗歌作为初中语文的一种重要文体,具有语言高度凝练,情感强烈,意象、意境富于想象,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等显著区别于其它文体的特点.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文体意识的作用至关重要,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用,最后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教师要具备文体意识,做到"依体定教".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因此,诗歌是一种极具欣赏学习意义的体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如何去品味诗歌中的情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焦炎 《凯里学院学报》2002,20(1):112-113
诗歌具有感情强烈 ,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去丰富学生的情感 ,发展想象力 ,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诗歌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小学语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去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诗歌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誉。也有人称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花中之花、蜜中之蜜。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体验诗歌的情感态度呢?  相似文献   

12.
王坤 《文教资料》2012,(14):82-83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奇丽的瑰宝。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在实际教学中颇有难度,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有时让教师难以入手,学生更难以理解。针对如何解决诗歌教学中的难题,作者是从背景资料的了解、典故的理解、想象的运用、传神字眼的品析、修辞手法的赏析等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13.
<正>诗歌是一种重在抒情意志,以意境感人的文学体裁。同时,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等特点。在诗歌的教学中,把握诗人的"情"和"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想象能力,领悟诗的意境,向学生进行心灵的陶冶和审美的教育。如何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和"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童诗既具有普通诗歌的共性特点,又具有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一致的优势,特别是其灵活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对于儿童语言的学习非常具有感召力。文章从诗形、诗韵、诗眼、诗境几个方面提出了小学中低年级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节奏韵律、真挚质朴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瑰宝。诗歌教学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品赏语言、感知情感、体会情怀这三个方面例谈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诗歌教学仅仅要求学生会读会背,不利于培养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等能力。从诵读、感受意象和背景故事三个方面论述诗歌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王峰 《现代语文》2011,(3):120-120
诗歌语言固有的精练、含蓄、跳跃等特点,在增加诗歌的意蕴、给读者丰富想象空间的同时,也给读者理解诗歌内容增加了难度。读者要品读诗歌,首先要明白诗歌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更深层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精心优化"美读诗歌"的环节,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精心优化"悟"的环节,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语言,从写作技巧、修辞方法、重点字词方面品析其中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9.
冯广军 《成才之路》2014,(29):65-65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蕴含着美的情感、意境和形式。诗歌教学万不可脱离诗歌的本质之美。"多维朗读,触摸诗人情感之美;品析词句,破译诗歌形式之美;促发想象,玩味诗歌意境之美;拓展资源,开掘诗歌深度之美",从而让诗歌教学行走在"美"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0.
李惠燕 《辅导员》2013,(24):42-42
<正>别林斯基说:"在诗歌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在初中经典诗歌教学中,教师的巧"留白",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带动思维的转动,强化和延长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的画面美,大胆想象诗中所呈现的意象,实现学生、文本、诗人三者间的对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情感,更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