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景舜 《职业圈》2014,(4):90-92
“情满旅途”“温馨巴士”两个金字品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独此一家,青岛交运人聚十年、十五年努力倾情打造。她来自通向长远的滚滚车轮,来自五湖四海乘客称赞的口碑,来自青岛交运人永恒的至诚服务青岛这座城市是品牌之都,海尔、海信、青啤、青岛港、澳柯玛,群星争辉,品牌璀璨,“情满旅途”“温馨巴士”两个服务品牌,更为青岛增添了温度和活力。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在青岛交运集团开启马年“情满旅途”的中国春运。  相似文献   

2.
高勤 《生态文化》2008,(4):24-26
在我党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形势下,重读唐朝柳宗元所著《段太尉逸事状》,将段太尉作个榜样,也未尝不可。柳宗元很了解段秀实,在“其莅事无一不可纪”的诸多“可圈可点”的“实绩”中,遴选出三件事:一件是斩杀为非作歹的士兵,迫使郭晞整饬军纪;第二件事,卖掉自骑之马,替被害农民偿还谷债;第三件事是拒收朱泚财物。这三件事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段秀实严格执法、为民除害,体恤百姓的为官之德。  相似文献   

3.
曹克诚 《职业圈》2014,(35):114-115
“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更科学更高层次的养老方式,正受到老年人的喜好和推崇,这也是新时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课题。本文从“文化养老”视角,分析了基层行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不足,探究其解决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其目的也在于提高全社会对“文化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4.
顾力 《职业圈》2012,(26):6-7
“上海新地标”田子坊建成开坊已逾十年。如今,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都市坐标之一。其独特的“弄堂文化”、“视觉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休闲文化”构成了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色。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小里弄街坊”志成坊,到本世纪伊始的“国际文艺范儿”田子坊,这一华丽转身,不仅折射着时代的嬗变、商家的创意,更体现着居民的品格、文化的传承,彰显着海派风情的历史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个校园中通过长期发展与积累所形成共识的一个体系,以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保护文化、学生行为文化和制度文明建设等为主要内涵,以学校文明和校园精神建设为主体特色的群体文化。高等院校更需要这种文化熏陶,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具有自己特点,其校园文化也兼容“高等”和“职业”的双重特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纳入国家高等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能够推动高职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凝练并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提升教育办学“影响力”,从而提高自我魅力。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非常复杂,就“大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的关系,比如,华为公司的任正非就曾经讲过:“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我们应该看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引起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变化与提升,这种变化首先会在各种文化场合,如会议、问题研讨与磋商中表现出来,要求达成新的共识和认同。  相似文献   

7.
“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是“文化”,而这一“文化”不可能专属儒学、国学,或者新儒学意义上的文化,而只能是三者之上的文化.当代的“文化”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与精神的分裂、精英与通俗的对抗范畴,已经广泛渗透到物质-日常生活深处,导致其存在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重大差别,形成了物质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范畴;“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企业当作专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认定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利润。在现代企业文化看来,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更是一个人的组织;它不仅谋求利润,而且更谋求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图像叙事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重大的价值意蕴,其运行逻辑在于围绕青年学生认知规律开展教育、立足优秀红色文化梳理图像叙事资源、巧用红色文化图像叙事构建教育情境;其现实困境体现在图像叙事“碎片化”削弱红色文化融入的准度、青年学生社交网络“圈层化”侵扰红色文化融入的深度、叙事传播“去中心化”冲击红色文化融入的效度、叙事场域“相对独立化”阻滞红色文化融入的广度。因此,应整合叙事资源,实现内容供给由“碎片利用”转向“数字赋能”;应破茧融圈引流,实现信息接收由“被迫接收”转向“自主选择”;应强化主体驱动,实现叙事传播由“非理性风险”转向“规范有序”;应统合场域力量,实现育人过程由“独立运作”转向“多元交互”。  相似文献   

10.
神话不作“广义”和“狭义”之分,神话的范围是由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决定的,即它只是人类“童年”时期产生的一种原始性的、真诚的幻想形式的文化结晶;马克思关于它们是“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的论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领导艺术?论者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庖丁解牛堪称艺术;美国的NBA,巴西桑巴舞式的足球,不仅使人感叹其技艺之高超。更给人以一种文化艺术的享受和启迪。蒋介石退败台湾后曾跟蒋经国说:“毛泽东打仗是个艺术,”“是高超的艺术”。毛泽东的军事指挥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2.
草原文明形成的文化标志有三个方面:草原文明的根基产生于草原特有的“群牧”的经济形态;草原文明的物质文化载体是其“细石器文化”传统;草原文明的文化载体依托于其“以自然为本”的文化特色。草原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草原文明是长城内外多民族文化“趋同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草原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郑文芳 《文化学刊》2022,(6):181-18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幸福感与日俱增,没有哪个时期比现在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不仅指经济实力、物质力量的“复兴”,也有文化、精神力量的“复兴”。大学生是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百年梦想的接班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在国际国内背景之下加强其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并深入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通过对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多层次、全方位的把握,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来自江苏的文化艺术精品展,去年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在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展览中心总经理、“相约北京”主策划人张宇说,整个“相约北京”的活动中,江苏文化艺术精品展可以说是个大手笔,是北京目前为止气势最大的一个文化展览,看了这个展览,是一种特别丰富的视觉享受。 展览分三个部分:“吴韵汉风”、“巧夺天工”和“繁华锦绣”。展出的艺术精品达300余件,皆为“精、奇、特、新”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不乏旷世极品,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15.
宋静波 《职业圈》2012,(29):15-15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基础、最关键、最前线的管理单位,班组安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组安全文化既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细胞”。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因此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风行》的出现是我校的一件大事情。这是继“只有大楼不是大学,有了大师才是大学”和“让每个人都成功”之后,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又一个重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7.
叙事背后是文化,对于叙事的研究其实质是对文化的透视和思考。就叙事学十分关注的诸如“形式”与“文本”而言,分析目标不仅限于叙事人称、时间等,其文字中蕴涵的国家形象、文化身份更值得审视。同质文化下产出的文本内容会得到其文化群体认知上的理解,跨语境的文学作品容易造成文本理解困难。以跨文化视角对叙事文本的创作方式、视角进行分析,会发现中德文化的殊异决定了其文学作品内容和叙事手段的差别。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德作家会以何种角度诠释并展示不同国家形象,跨文化叙事者对本国和异国的解读和想象的特点,其叙事方式如何带着深刻的跨文化意蕴,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跨文化的中德文学研究从来不应是一个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宁  牛涛 《职业圈》2013,(8):14-14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怎么样将文化和以人为本结合在一起是党和国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家亦如此,企业更要百倍的重视“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晨晔 《职业圈》2011,(21):50-51
如果把创新看作是组织要去做的“一件事”、是“一个职能”,自然就要去“管理这件事”,也自然要去“做规划、建机制、定办法”。然而,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创新看作是组织要去做的“一件事”、是“一个职能”,自然就要去“管理这件事”,也自然要去“做规划、建机制、定办法”。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