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宋代是高温单色釉瓷器装饰工艺发展的繁盛时期,烧造窑场众多,品种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审美意蕴。下面即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基础,简析这一时期不同窑场烧造的高温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青釉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高温单色釉品种,技术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宋代取得新的成就,涌现出许多名窑名瓷,同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齐民 《中国收藏》2018,(10):66-67
单色釉瓷器不仅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且肴重要地位_同时也以其高贵的气质征服着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随着藏家对其认知程度的提高,其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值得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4)
正明清时期瓷器品种增多,烧造技术纯熟,达到中国古代制瓷艺术的高峰,专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更是精巧富丽,极尽奢华,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览展出的明清官窑瓷器既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绘瓷器、也有白、红、黄、青、篮等单色釉瓷器、充分展示了明清官窑瓷器的艺术水平。其中,展出的22件单色釉瓷器极具观赏价值,它们的缤纷瑰丽,纯净典雅,以其天然韵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简约之风都属于高层次的审美范畴。单色釉瓷器从色彩到装饰,都是中国古代极简美学的彰显。朝代更迭,文化演变,这种朴素淡雅之风却一直被反复推敲和沿用。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8,(12)
正青色,堪称中国的国色。从中国人类文明肇始直到宋代,青色始终一统天下。宋代开始,单一的青色向诸多颜色延展开去。青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结束,但青色依然是玉器、瓷器等诸多器物的基因与翘楚,至今仍是人们崇尚的高贵釉色。我的这些想法是受了宋徽宗赵佶的影响,亦是受了马未都先生收藏的单色釉瓷器的影响,包括马先生的著作《瓷之色》的影响——先生此书,重新解读单色釉。瓷器之美,竟可以浪漫如诗。2011年中秋节时,有幸接到马未都先生邀请,到观复博物馆参加《瓷之色》发布晚宴。我便先去参观了观复博物馆举办的单色釉瓷器展,洋洋大观,令人开眼。许多朋友们也都去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的古玩市场,有时会见到一些壶、瓶、盏、炉等造型的绿釉和黄釉瓷器。因为绿釉的表面常泛出银白色,所以有的古陶瓷爱好者认为它们是汉代绿釉陶器,有的虽然能从造型上看出它们属于宋代器物,但是对于它们的窑口却一无所知。其实这类绿釉和黄釉瓷器是宋代四川广元窑产品。根据窑址发掘与调查材料,以及我个人所见的实物标本,本文拟对宋代四川广元窑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有关古陶瓷研究者能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冬华 《收藏界》2011,(8):60-62
珐华器是陶瓷器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胎分陶与瓷两种,制作工艺与所使用的釉较为特殊,古朴、典雅、明快,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陕西省博物馆与西安市博物院收藏一批西安地区出土或征集的珐华瓷器现选五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玉国 《中国收藏》2018,(10):38-41
“这里一物一型,一器一色。红、黄、蓝、绿、白……那么纯粹却又是那么深邃。”面对展厅中陈列的单色釉瓷器,不少参观者情不自禁地这样感叹道。“单色釉尽管只是单色,但她很美,美得让人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10.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6,(7)
正为推进汝窑研究深入开展,2015年11月,故宫博物院在延禧宫展厅推出了"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此次展览除了悉数展出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汝窑瓷器,还展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仿汝釉瓷器,辅展以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修复件、窑具、带釉及素烧瓷片,还自海内外多家文物机构借展了代表性传世汝瓷,  相似文献   

12.
周灵芝 《收藏》2006,(7):57-57
近年来,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征集了几件宋代瓷器,现介绍如下。 绿釉瓶 1991年出土于岐山县孝子陵乡孝子陵村北宋墓。通高29厘米。通体施绿釉,腹部下有三道细弦纹,釉色翠绿,有流釉现象,泛有白斑,底部有釉痕。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7,(10)
正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瓷器虽然不多,但在造型、装饰上却富有年特色,尤以博山发现出土的元代窖藏龙泉瓷器具有代表性。众所周知,淄博也是当时的北方陶瓷生产重镇,该窖藏的出土,是龙泉瓷畅销全国的重要例证,足见龙泉瓷器在北方地区同样受到欢迎,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按说,简单的色调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它却在各种审美风尚轮番登场后,依然延续着自己的传奇。没有青花和彩瓷的繁复,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反转了所有人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5.
王志军 《收藏》2013,(3):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  相似文献   

16.
王兴  王时磊 《收藏》2015,(5):84-90
绿釉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装饰工艺,含有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便呈现绿色。釉色可分为深绿、浅绿和翠绿。深绿色釉器是瓷胎不施化妆土,直接在瓷胎上施绿釉烧制而成;浅绿色釉器是在瓷胎上施白化妆土,罩绿釉后,入窑低温烧成;翠绿色釉瓷器是将高温烧成的白瓷器加施一层绿釉。再入窑二次烧造。  相似文献   

17.
张朝晖 《收藏》2011,(2):30-3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有唐以来的出土瓷器珍品:唐瓜棱三足白釉盖罐(图1) 1985年5月岐山县凤鸣镇李家沟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塔式罐、乾元通宝等随葬品。通高6厘米,腹径6.5厘米。敛口,有盖,鼓腹,平底,下有三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从造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唐邢窑系产品。唐褐釉执壶(图2) 1988年11月岐山县凤鸣镇陈家河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开元通宝等。此壶通高11.6厘米,口径4.8厘米。喇叭形口,圆唇,束颈,圆肩,平底,短直流,颈肩部有执手,深褐色釉,底部露胎。  相似文献   

18.
杜文 《收藏》2015,(3):70-77
陕西铜川耀州窑的连续烧造史长达1300多年,从唐代到近代,大量产品输往异地。耀州窑产品尤其在北方省份多有出土。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范围内多次在陕西、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的窖藏中出土耀州窑瓷,产品以耀州窑的主流产品青瓷器为主。陕西省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窖藏作为古代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存,系当时在紧急状况下予以埋藏,因此窖藏出土器物多属当地的上乘用品,尤其是瓷器窖藏,可反映古代瓷器产品的生产水平、组合搭配、销售范围,以及社会审美喜好等。耀州窑窖藏仅在陕西省内即有多次出土(图1)。  相似文献   

19.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20.
周公太 《收藏》2007,(11):69-70
1983年南京长岗村5号墓出士一件釉下彩绘羽人纹带盖青瓷赢口壶(图1),它石破天惊地将我国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创烧年代由唐代一举推前到孙吴时期。2002年至2004年间.这种瓷器又在南京城南秦淮河船板巷旁的皇册家园、大行宫新浦新世纪广场和南京图书馆新馆等三处建设工地重现于世,出土后经修复,可复原者包括带盖双唇罐(图2)和盘口壶各一件,另外有仅能辨认出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