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减压瑜伽     
龙振宵 《精武》2006,(10):11-13
集修身、养性于一身,源自古印度文化的六大哲学体系之一的瑜伽,是印度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如今,“瑜伽”已成为养生与健康的同义词。时下,瑜伽在世界各地已形成时尚之风,很多人都把它奉为都市生活的最佳减压之道。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瑜伽体位法。  相似文献   

2.
陈伟 《武当》2013,(1):2-F0002
徐州尚武之风兴盛,武术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是中华武术文化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是中国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3.
张宏 《收藏》2013,(1):4-4
陕西关中石雕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随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承载帝王风脉,沐浴汉唐遗风,流传至今,可以称其为中华石雕之宗胄。  相似文献   

4.
结合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特点,本文从追慕大家沉潜之风,坚守诵读、赏析与写作三者并举之风,崇尚多种文体与作品传播、改编之风等三个方面,对古代文学作品赏析课的教学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武术运动的快速发展,各种理论、学科体系相继形成。但是,作为约束习武者思想行为的现代武德却未形成一种与时代相呼应的气息。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武德发展的关联,以期能够重建“尚武、崇德”之风,并能推动武德发展与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6.
齐鲁文化是中国版图上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齐鲁武术是齐鲁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借助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与相关理论,将齐鲁文化再次细化为鲁东兵学文化、鲁中南儒家文化和鲁西黄河文化,从特色各异的文化地理空间着眼解读齐鲁武术.齐鲁文化在东夷文化的基础上发轫;齐鲁尚武之风的兴盛深受鲁东兵学文化濡染;鲁中南儒家文化丰富了齐鲁武术的人文因子;鲁西黄河文化培育了齐鲁武术坚韧、抗争不屈的品性.  相似文献   

7.
桂啸龙 《体育世界》2012,(12):109-110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以湖湘文化与湖南群众体育的发展为案例,探讨区域群众体育发展背后的文化源流。认为湖湘文化对湖南群众体育的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有: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内核,更好的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群众体育开展的程度和现状,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思变孕育群众体育项目上的创新。负面影响有:经世致用之风产生的急功近利思想.湖湘文化对个体文化的消解导致对群众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规划不够。  相似文献   

8.
刘伟 《武当》2014,(1):58
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以崇文尚武闻名天下,而今适逢传统文化复兴,中国梦崛起的大时代,一股股强劲的传统武术文化之风蔓延整个江浙大地。2014年,《武当》杂志又迎来了一个大征订的时季,得到了各基层武协组织的强势发力。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以顾三官为首的苏州市武术协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相关史料,管窥不同历史时期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剑技术发展所反映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史学考证,试图梳理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峨嵋剑文化的历史渊源寻找史学依据,并以期促进峨嵋剑文化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研究发现峨嵋剑名称的出现最早应该在清代,其中,峨嵋剑文化是建立在古代巴蜀地区剑文化基础之上的。从古代巴蜀式短剑文物的出土到汉代巴蜀地区击剑之风的兴盛,以及唐代剑舞的历史记载,直至清末巴蜀地区大量剑谱专著的出书,都显示了峨嵋剑文化与巴蜀地域武术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李霞 《体育师友》2011,34(6):1-1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而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就应该“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郑板桥、刘邦等)文化”、……应运而生。什么都成文化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文化满天飞,但谁也说不出其中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含量。而笔者认为,这是我们的学校文化步入了“泛文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武术能健身防身,陶冶情操,修身养德。古来以勇武著称者,多以忠孝仁义,礼信廉耻为立足之本,处世之道。故武术实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华传统美德之载体。作为练武者,不应以一介武夫为满足。故余每思开展武道研究之风,以武术为主要形式,以师承传授为主要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奥运之风拂过的每一寸土地也都焕然一新,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命力。自然奥运会也对中国的大学生,这个特别的群体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超 《收藏》2012,(18):108-109
曾应《收藏·趋势》之邀,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收藏者雅集之趋势的文字。现在来看,这股雅集之风已经蔚然可观。今再受邀,开专栏著文字于《收藏·趋势》,在这样的当下,实感压力之大。从2000年迈入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到毕业后艺术品拍卖行业跌跌撞撞的八年,自忖多多少少有些心得和感受,也愿意整理成文字与藏友分享。藏深似海,艺无止境,终其一  相似文献   

14.
韩国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儒教文化为内核,并融合多种外来文化的韩国文化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韩国文化不仅拉动了韩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亚洲乃至欧美地区掀起了一股“韩流”之风,极大的增强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对于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中的中国来说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韩国文化形态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美学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审视和分析啦啦操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集与联系。研究认为:啦啦操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无论在主题、音乐、动作等方面还以"模仿"为主,缺乏独特和创新。中国啦啦操若要在冲突中求更新,在融合中求壮大,只有与具有中国风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进一步丰富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是真正的长远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
洪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地域.在历史上曾多次向外大规模移民.因此.洪洞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中就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华文明进程中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体系。洪洞自古民风强悍,有尚武之风,形成了众多颇有特色的武术拳种,通背缠拳就是这诸多拳种的一个杰出代表。通背缠拳的始源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还有待于进  相似文献   

17.
王玮 《武当》2005,(10):15-16
四道教行功以应物感应和参访求师因缘,对证所学,以华山练风、闭谷;泰山采日光之华:西湖练月之精;长白山练雪等等。气象奇特和安静之处,更是感应观妙寻真的去处。道教有守庵化缘者,有修炼和居士者,分结发道人和披发道人等。修炼士王宗岳经商途中,心驰神往,走动至赵堡镇时,收得蒋发,带回山西,授艺七年。蒋发艺成后,  相似文献   

18.
妙语     
《集邮博览》2010,(11):15-15
1.郭润康、姚树人、林衡夫、周治华是中华集邮文化主流的代表,他们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一批具有人格之美、君子之风的集邮家,共同撑起了先进集邮文化的旗帜。他们已经成为发展集邮文化的中流砥柱,他们就是中华邮苑的梅兰竹菊。(摘自《湖北集邮》2010年第5期总439期)——王新中先生以邮票话邮人。  相似文献   

19.
孙立谋 《收藏界》2011,(5):115-117
中国四千年浩瀚的铜镜历史,气势恢弘,精品迭出。鉴容之器成为思想文化的艺术载体,举世瞩目。汉唐镜更是晶莹可照,光鉴入微,纹饰璀璨,颇受海内外青睐,日本国立博物馆和民间爱好者竞相珍藏,精品琳琅满目,光照千秋。中国铜镜文化中在日本平安时代后期(897-1181年)融入大和绘画风、应运而起的日本和式镜,它以写景入画的风格,将芦荡飞雁、梅菊双雀、滨洲翔鹤、花草风蝶等,用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着“三乡三都”(即周口杂技之乡、濮阳北里庄杂技之乡、宝丰魔术之乡,南阳百戏之都、洛阳角抵百戏之都、开封百戏杂剧之都)的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