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道彬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24-25,35
司法理念作为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司法活动之中,并直接作用于司法实践,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发扬司法民主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我国对司法理念问题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不仅存在一定的理论困惑,诸多实践问题也需要通过理论探索加以突破。从我国司法理念的变迁及现状入手,联系实际查找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树立中国特色的司法理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古代司法判决及其实践早巳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其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且迄今仍争论不休。有些学者以不同朝代的材料为蓝本,对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依据问题进行了深浅不一的论述;有些学者着眼于中国古代司法裁判的整体风格,对古代司法判决的依据进行了概括性的研究。文章对该学术问题的重要观点进行详细的梳理,将其分为三类进行陈述,并对其进行正反解析,得出了情理是中国古代判决重要依据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文献的考证,探讨中国古代盲人观的认识和态度,指出了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对眼睛作了科学研究;周朝出现了“盲”的金文,春秋时期对“盲”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商朝的盲人可以担任官吏,参与朝政,从事谏议、礼乐等职业。中国古代对待盲人是较为理性、民主、科学的,中国盲教育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官员总是和仪仗联系在一起,本文考察官员仪卫的产生、发展和制度化的过程,进而分析唐宋之后官员仪卫高度发展和官员履行司法职能的冲突.揭示造成这种冲突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认为传统社会的礼法关系、无讼观念是产生这些冲突的根源,而上述因素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甚至仍在影响着中国现代的司法.  相似文献   

6.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司法为民”的口号。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整个中国司法理念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现代司法理念、司法为民为中心,通过对现代司法理念的解释,详细阐述了当代审判人员应该具有的司法理念,审判机关应该怎样去诠释“司法为民”。  相似文献   

7.
雕塑对象是雕塑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对象的研究,进而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创伤特点做一探讨,旨在说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性质特征,决定了东西方雕塑对象的不同,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影响了东方不同的雕塑风格,研究艺术史应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察,不能忽视哲学,科技,民族心理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人口质量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而人口质量则是构成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相当丰富,挖掘其理论宝库,特别是吸取和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有关人口质量的问题的论述,对于我国目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无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演变及发展,成为中国司法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古代司法审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实践来看,官箴文化对司法审判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司法官品行的塑造、对司法审判理念的奉行及对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这三个方面。我们关注官箴文化历史厚重感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其局限性。对于传统官箴文化,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融入到当代司法文化体系中,为我国司法改革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演变及发展,成为中国司法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古代司法审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实践来看,官箴文化对司法审判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司法官品行的塑造、对司法审判理念的奉行及对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这三个方面。我们关注官箴文化历史厚重感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其局限性。对于传统官箴文化,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融入到当代司法文化体系中,为我国司法改革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简要阐明中国传统诚信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进程基础上,梳理出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民商活动领域以及基层社会治理中关于诚信的法制规定,明确提出中国古代司法中诚信法律制度具有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与诚信要义,这对于延续传承中华民族德法共治的文明基因,为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提供了经验丰富的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德育观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德治为本”的社会,而“德治”社会可否维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道德教育的成败,因此在庞杂浩繁的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对其进行认真的梳理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古代德育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综观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可简单地概括为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两大部分,其中道德实践又可以分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国古代道德教育,也称德教,是指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知识…  相似文献   

13.
李京 《岱宗学刊》2000,(4):71-72
本通过对中国古献的考证,探讨中古代盲人观的认识和态度,指出了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对眼睛作了科学研究,周朝出现了“盲”的金,春秋时期对“盲”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商朝的盲人可以担任官吏,参与朝政,从事谏议、礼乐等职业,中国古代对待盲人是较为理性、民性、科学的,中国盲教育思想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古代关于智与能的关系,主张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代智能测验形式多样,多与实际活动、娱乐、训练相联系,用来测一个人的智能,包括一般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特殊能力等。我国传统的民间游艺如楹联、猜灯谜等对于智能测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晋时,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经山涛推荐而入仕,后在“八王之乱”中国护卫晋惠帝而死,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其仕父仇为不幸,而其护帝殉难又为忠臣。这种忠而不孝的奇特现象,从他死后,便引起了人们对其的不同评价。从这种评价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忠孝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分别从中国古代的健身观念、健身术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等三方面分析传统体育的健身观。认为:中国古代的健身术在其产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人的整体观及调养性,并提倡摄取及养生方面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健身术关涉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宗教、哲学、医学、文学及艺术等多个学科;中国古代的健身术作为人类文化宝贵的遗产,有着科学合理的内容与理念,同时也对其他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化是在以儒学的为核心的汉族化与少数民族化长期撞击和融合中产生和发展的,汉族化对少数民族化的影响和少数民族化对汉化的渗透的核心理念是对“夷狄”的教化观。由于各民族化的互到动变迁,“夷狄”教化观表现为以德厚夷、华夷一家、夷汉一家、以夏变夷等不同的理论变式。其实践都是在中国传统化赋予教育的教化功能上展开的,表现了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在《盘车图》一诗中提出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常涉及的几个概念:“形”、“意”、“忘形得意”。而形神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美术界比较熟悉且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外美术史家和评论家历来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对于“形”、“神”关系问题,在理论上虽明确主张“以形写神”,但在实践中却提倡“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神”包含在内在规律之中,并通过外在“形”体现出来,不管是“以形写神”还是“以神写形”,其实都还是赞同“形神兼备”。写“形”是基础,写“神”才是目的,应从精确地描绘形象的基础上达到生动地传神,从而将二者统一于艺术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民族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民族观的起源演化、具体内容、历史影响、儒家及历代著名人物的民族观等问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大力发掘史料,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继续分层次、分阶段、多角度对中国古代民族观问题进行科学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