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讽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简·奥斯汀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贯穿始终。将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因为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即宏观反讽言语行为与微观反讽言语行为。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其中的反讽进行具体探究,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奥斯汀这部小说中反讽的应用,丰富对简·奥斯汀小说的语言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反讽类作品。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大核心理论,反讽也是各大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本文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主体,首先概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反讽的相关性,其次,对小说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而其中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可分为5类: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承诺性反讽、表达性反讽、宣告性反讽。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人们对"反讽"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廖东红 《英语辅导》2011,(4):148-151,155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模拟反讽在文学文本《傲慢与偏见》中的认知动态演化过程,从宏观言语反讽和微观言语反讽两个层面分析语言形式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品内部各具体语言行为所传达的作家创作故事过程中的每一个举动的意图,以及产生这种意图的动态运行机制和语用效果,以期更客观地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反讽具有的较强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言语反讽,突出了反语在塑造圆形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反语,突出了反语在塑造扁平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手于反讽翻译方式的发展与定义,通过对反讽翻译方式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傲慢与偏见》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素进行探究,总结出反讽翻译方试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出发点,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分析了其中最典型的语言特色——反讽的使用,旨在说明在进行文学研究时应用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加深对文本主题及人物性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相关反讽理论,分析了简。奥斯丁的著作《傲慢与偏见》其中的反讽言语行为,并且把有关体现反讽艺术的典型中英文例句加以对比。传统上,反讽被定义为:“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相反”。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现代语用学把反讽分成四大类:陈述性反讽修辞法、指示性反讽修辞法、约定性反讽修辞法和语用性反讽修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并以张玲和张杨合译的《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反讽话语翻译为个案来分析,试图从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反讽话语的翻译,旨在实现反讽话语的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两个角度(即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分析了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采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人物话语进行分析,通过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说明礼貌得体的言语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技巧,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四种类型。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反讽灵活地运用于四桩婚姻大事之中,以评判当时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13.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诙谐幽默,极富喜剧色彩的写作风格主要是来自于书中大量反讽的运用,尤其是贝内特先生对话中反讽的运用。通过比较贝内特先生对家庭成员不同程度反讽的使用,本文从其反讽语言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对小说的文学鉴赏力。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一直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小说中机智、幽默的对话以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巧妙对白背后的隐含意义正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就为从语言学视角来研究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含义理论赏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以期获得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作者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对手机短信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幽默手机短信中的言语反讽与民生问题。幽默言语对关联理论的有意无意的违反解释了幽默的产生过程和致笑机理。方寸之间,让人们感受到语言的美感,体会到手机短信语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论述了简·奥斯汀通过文学对英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铺垫与推动。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女性叙事策略,塑造父权权威缺席的"父亲"、反讽维护父权旧秩序的"女性施动者"以及赞美独立自信的女主角等角色,突破了父权制文化秩序标准的女主角的刻板文学形象,助力女性意识觉醒、鼓励女性寻求独立平等。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从宏观(全文叙述的情节所体现的主旨)和微观(小说言语的词句细节)的角度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特色语言——反讽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不仅可行,而且突破了结构语言学的框架,把语言学阐释和文化批评、心理学批评连接了起来,实现文学文本的整体性认知——既有文本内部的细致探究,又有外部历史文化背景的宏观考量,可谓内外兼顾。因此可以说,关联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反讽是其小说最显著特点,也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华。通过分析小说结构和典型人物的言语和行为可以欣赏其反讽艺术。  相似文献   

20.
赵宝霞 《海外英语》2011,(9):372-373
文学语用学是语用学通过跨学科研究衍生出的众多子学科之一,是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新范式。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及合作原则用于分析《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分析,准确地把握小说中极具喜剧性的时刻往往与更深层次的问题相连,真正地认识简·奥斯汀作品的精髓,挖掘作品语言背后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