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模拟实验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揭示地理发展过程、现象的发生以及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在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创新创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度。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重视地理模拟实验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对此,着重分析地理模拟实验的概述,提出高中地理课堂模拟实验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学会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既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的能力.又要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价值的理性认识,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全希 《地理教育》2014,(3):21-22
正中图版地理教材每节前都设计一个"探索活动",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教师应充分把握新教材特点,运用探究模式进行教学,防止"照本宣科"。针对同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思考与学习。如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用不同形式引入探索。一、模拟实验引入探索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尤其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之时需要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模拟实验是参照实际生活环境,通过图片、幻灯、  相似文献   

4.
陈兵 《成才之路》2014,(21):95-95
一、设计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来探究地理过程成因以及规律等。因此,我在设计本课进行教学时,从学生身逆遇到的实际热力环流问题人手,力求将知识融于生活,并充分考虑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引导掣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提升他们匀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内容与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其中“热力环流”更是本章内容学习的基础,因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而且后面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也都是“热力环流”的知识延伸和理论拓展,所以“热力环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掌握大气运动知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案也随之变化,其中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潮流,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三维目标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列为学习目标,它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效果、忽略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教学弊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改变,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就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有所创新,要有所发展。地理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初中地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初中地理的学习不仅对我们平时的生活有用,而且也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要搞好初中地理教  相似文献   

7.
1 设计的思路 1.1 模拟 地理教学中的实验多以模拟实验为主,这是将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和演变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的直观方法,其内容又以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为多,如天体运动、地壳变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模拟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和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和动态化,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使学生对地理对象的空间分布获得较为形象而生动的感知.  相似文献   

8.
花梅 《地理教育》2004,(5):22-23
一、教学设计思想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该节涉及到全球性大气环流是人类所直观看到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甚至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该节在该单元和中学地理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影响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但现行高中教材只有大气环流理论一节,其影响则散布于各章节和初中地理教材中,学生很难把这些地理现象同大气环流理论联系起来,更不会运用其理论解释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高中学习的地理理论和初中学习的地理现象严重脱节,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该节的重要意义,随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1 设计的思路 1.1 模拟 地理教学中的实验多以模拟实验为主,这是将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和演变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的直观方法,其内容又以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为多。如天体运动、地壳变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模拟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和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和动态化,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使学生对地理对象的空间分布获得较为形象而生动的感知。  相似文献   

10.
苏红平 《学周刊C版》2023,(30):130-132
中学阶段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期,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文章从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出发,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的基本思路,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论述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希望能够将习惯培养贯穿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始终,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品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为例,探讨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地理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指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湘教版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一节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养立意”理念,探索和实践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优化,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和态度责任。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全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对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抓目标导向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要求:"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事实证明,正确、科学、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可以起到很强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人在地理教学时,把分层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不揣浅陋,整理出来,请专家、同仁指正。一、在自主探究环节,分层评价学生探究、钻研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章《地图》。)一、教学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其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二、教材分析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最基本的工具。地图对于学生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基础作用,对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实际价值。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用途、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以及注记。三、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他们学…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得以大大增强,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简单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目标准确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运用图示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过程师:出示孔明灯图片(提出问题),有谁认识这是什么,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可能学生会议论纷纷,借此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学生来讲台前点燃它们,同时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为广大教师普遍接纳,并开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在所有的合作学习方式中,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 teams and achievement divisions简称STAD)是比较简单但对于初次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STAD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体现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课程理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地理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乐春涛  王志旺 《教师》2008,(13):104-106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探讨了探究式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的实施,现以湘教版“日本”一节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优化学生地理学习过程,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与促进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意义建构。"先预习、后听课,先整理、后练习,常反思"的地理学习过程,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一、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五环节"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五环节"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理、作业练习和交流反思。具体表现为聚焦课堂教学,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又不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