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双循环治理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协同性与异质性、互补性与趋同性、层次性与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当前面临内部循环治理体系不完善、外部循环治理体系不成熟、内外部循环治理体系缺乏有效衔接等现实困境。在高职院校双循环治理的改革进程中,高职院校应以学校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促进要素整合为途径,完善内部循环治理体系;以政校行企为主体,以利益共享为纽带,推进要素互动,构建外部循环治理体系;通过主体协作、要素融合、关系协调,实现内外部循环治理体系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是一个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传统治理模式下,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关系尚未形成,呈现出"局部协作、分散治理"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率。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就是要以锁定共识为前提,以理顺关系为重点,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协商对话、整合治理资源,推动多元主体不同程度和频次的参与行动有序衔接,从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参与高职教育治理的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问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课程衔接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课程衔接必须厘清研究起点和逻辑起点问题。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存在课程内部各要素间的时间关系混乱、课程内部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极端化等问题,可从建立多元参与的课程开发机构、构建时间与空间衔接的课程结构等方面寻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的有序推进迫切要求高职院校"走出去",协同境外企业就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走出去"是政府、企业以及院校自身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网状治理结构。然而,由于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存在制度阻隔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维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可能形成各自的行为逻辑,而这些行为逻辑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可能产生冲突。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高职院校"走出去",有必要建构政府、企业、院校三者联盟的"政校企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跨界组织,涉及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平衡并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是高职院校治理的基础。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理事会制度建设、校长施政制度建设、多元监督制度建设等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建立高职院校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多元治理主体协同育人是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厘清多元治理主体及其协同育人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协同育人的困境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主体职责不明、各自为政、治理手段单一、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多元主体利益认识、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模式、搭建多元主体共治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治制度等协同育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院校多元主体治理过程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之间关系不明确、相关利益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和治理结构理论,构建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模式,即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运用到学校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关系主体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共同治理学校。通过确立治理结构框架、明确治理质量目标、完善治理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落实评价改进措施等步骤构建ISO治理结构模式。在治理结构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切合实际,即切合实际制定治理目标、切合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切合实际制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各利益相关者是高职院校社会责任的划定者、办学资源的提供者、制度制定的参与者。明确高职院校利益主体的多元教学质量观和利益诉求,构建利益对话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合作博弈机制,才能有效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质是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法》中权利本位理念所蕴含的权利制约、权利让渡和权利维稳功能,能够有机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产生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在高职院校治理迈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权利本位视域下,当前高职院校多元治理主体权利意识和权利能力不足的现状阻碍了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存在行政管制思维亟待转变、多元治理模式亟待优化、规章制度优势亟待转化、技术治理方式亟待创新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急需通过奉行权利本位文化、遵循功能适当原则、发挥良法善治作用以及防范数据潜在风险等方式,突破权力逻辑的制约,建构权利逻辑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制定、实施高职院校章程在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制定高职院校章程是设立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章程是指导高职院校办学的"宪法";高职院校章程是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重要载体.制定高职院校章程必须遵守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同时要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要制定高职院校章程,必须调动各级政府(主要是地市级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意识形态产生与汇聚的前沿阵地。从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四大结构要素出发探究其内在逻辑及现实困境,进而从健全治理责任制、构建多元主体、优化平台建设、完善保障体制四个方面来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治理强调的是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平等,其意义体现的是非单项的双向互动与相互交流,表现为具体行为方式上的宏观性,倾向于多主体间横向上的扁平化;治理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必须把具有治理能力的人或组织:高职学生、家长、行业、企业、政府、普通高校等纳入高职教育的治理体系中,其中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是最核心的治理主体;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学校主体和企业参与的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结构里,各主体不是单向静止的,而是互动交融的。  相似文献   

14.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战略对职业教育体系提出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变革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内涵与要求,从体制变革诉求、机制变革诉求及教学模式变革诉求等方面揭示了中高职衔接中专业与职业互动的立足点,从职业需求规范专业设置方向及专业设置引领职业需求变革等方面解读了专业与职业在中高等职业衔接教育中的延续关系,并提出变革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学模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宇  陈森英  卢静 《大学教育》2023,(21):139-145
“校企共生”运行机制内化不足、内部治理管理制度“空转”、内外部治理体系缺乏有效衔接等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坚持深化产教融合的进程中,构建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项目组从明确治理逻辑、厘清多元共治质量保证机制的构建机理、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着手,提出了构建多元共治质量保证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需求出发,要努力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而中高职课程衔接成为探索中高职衔接须重点突破的内容。长期从事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刘育锋研究员,通过系统地研究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方法与制度,提出我国应借鉴英国有关经验,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开发衔接的中高职课程;开发资格框架,以资格标准为构建衔接的中高职课程的依据;制定多元参与的课程开发制度,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制度保障;实施承认学习者"先前学习认可"制度,实现作为教学过程的课程内涵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主体多元化治理理论是高职院校全新的教育管理理论,它为高职院校管理提出了与传统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完全迥异的治理逻辑。主体多元化治理理论在当前高职院校治道变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突破传统政府单主体治理模式,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与社会三维框架下的主体多元化治理模式。多元主体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可为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如何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创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实践,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途径及教学质量评价等要素的特征分析出发,探索建立初中后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及运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其中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包括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教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构成要素。同时,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等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认为工学结合下高职实训课程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次级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三个层次。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构建了高职实训课程建设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指出实施该模式主要应把握好内部治理和外部协作两个方面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