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是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大事,也是外文局对外宣传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历时一年的报道中,外文局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遵循外宣“三贴近”原则,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突出“外”字特色.书、刊、网、研深入策划,精准定位.准确、及时、全面地进行党的十八大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范围看,2017年是国际政治经济急剧变化的历史转折期,世界各国间史无前例地相互依存却又相互威胁和竞争,公众对国际事务的舆论开始出现从支持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向孤立主义立场转变,民粹主义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借助公共外交在国际舆论空间大力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共和党再次执政。特朗普在竞选中的各种保守主义言行,以及在大选获胜后围绕国内、国际事务的发言,不仅引发美国国内两党关系的分裂和民众争议,也加深了其他国家对美国及其全球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感和忧虑。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既面临如何对内对外解释现状、说明中国观点、影响国际舆论的挑战,也获得了一次利用融合手段、创新对外传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舆论是国际主流媒体与其他大众信息传播渠道所传递的对于重要国际问题的关注以及所表达意见的集合。国际舆论对国际关系、重大国际事务、国家对外政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国际舆论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国际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倾向于分析国际舆论的形成机制、国际舆论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偏重对国际舆情现状的描述,较少考察研究国际舆论的影响因素,国际舆论对国际问题认知,国际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三件大事使中国在短短90年间从积贫积弱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中国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以及成功主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赢得了国际舆论广泛喝彩。  相似文献   

6.
尽管中国的对外传播报道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宣传色彩,同时也肩负着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使命,但它更是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一种中介,故此它必须要依照新闻的基本体例和法则,充分体现新闻的价值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达到介绍中国巨大变化、树立中国良好大国形象的效果,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塑造和谐友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增强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环境竞争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正为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升国际舆论研究的理论化、科学化、专业化,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拟于2018年12月中下旬举办"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2018国际舆论中的中国"。论坛将邀请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参会,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文。一、论坛主旨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  相似文献   

8.
2017年,对中国的对外传播意义非凡。尽管"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但变化正在发生。2017年的对外传播从理念、策略、效果层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的主题涉及"新世界主义"想象、国家形象传播、"一带一路"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经验等等各个方面。中国的对外传播者通过创新内容、创新表达、创新平台,在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道路等方面,正努力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场,在国外引起一定的反应,新时代下的中国对外传播事业正在通过新思路、新模式、新话语、新故事开辟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2008年,对于中国的新闻媒体来说是繁忙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国的主流网络媒体始终站在新闻报道和国际舆论较量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崛起,了解中国成了世界各国与日俱增的重大需求。重大活动的对外传播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国家形象、打造国家品牌上有着无可取代的价值。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做好议程设置,对于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接受、理解和认同,进而引领国际舆论,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示我国的大国形象、发展成就、执政理念等的良好时机。作为全球瞩目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十九大的召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的对外传播者站在十九大国际舞台的前沿,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好重大活动的议程设置,要强化议程设置意识,尊重传播规律,做到全面、立体、真实,同时增强"对象意识",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要整合传播渠道,注重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和民间力量三方结合,从而发挥加法、乘法效应;要扩大多边外交机制,增强国内外舆论互动的同时做好舆情研判,以多元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引发海内外关注及热议,并在国际舆论场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方面,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对十九大的相关议程做出了较以往更为正面的解读,如意大利国家广播电台新闻网站RaiNews、德国《斯图加特报》、英国广播公司(BBC)都在一系列报道中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正>中国新闻社驻泰国分社社长王国安在《传媒》2017年第1期(上)刊发的《创新国际传播机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初步形成大合唱格局,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以及有关地方报台、民营媒体都致力于向世界报道中国。其中,民营新兴媒体十分活跃,在国际舆论市场上已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评估奥运会的国际舆论环境,这个"成功"有几方面的学术判断标准:首先,大多数研究机构会对奥运会期间,西方媒体和国际舆论对于奥运会的举办评价进行内容上的分析和认定;其次,在判断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会根据最初设定的国家形象塑造目标,来衡量奥运会中的媒体报道和舆论变化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而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方媒体上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变化、报道中国内容的语境变迁,奥运会之后,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重点导读     
正国际舆论新格局与中国话语新空间后疫情时代,国际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国际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演变形势下,敌友划分的"他性政治"将会逐渐成为国际舆论的主导方向,中国也将面临更多艰巨复杂的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和障碍,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话语的"质"和"量",明确定位中国话语权建设的战略重点,转变独白式叙事的瓶颈,努力开拓中国话语权提升的新空间。对于中国对外传播工作来说,保持与青年一代新兴舆论力量的积极互动,创造有政治生机的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领域重新设计战略路线、合理配置资源将是未来讲好中国故事,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的基础。同时,全面拥抱新兴智能媒介技术,运用全媒体传播思维,打造一个立体化、智能化、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全流程的新型智慧对外传播生态,也将是中国对外传播在2021年所要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重点之一。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的环保话题也一直是外媒对中国负面报道的"重灾区"之一。2014年中国向污染"全面宣战"以来,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外媒相关报道基调有缓和之势,同时官方媒体也更加主动设置议题,对接西方话语体系,不回避问题也凸显成效,在扭转中国环境问题的国际舆论态势中发挥了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月8日,在英国伦敦的BBC全球总部大厦,中国大使刘晓明和日本大使林景一在《新闻之夜》的演播厅内同台不对面,围绕钓鱼岛领土纷争、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等敏感问题展开辩论,言辞激烈、针锋相对、舆情共振、堪称经典。时至今日,来自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交锋仍然跌宕起伏,余音未了。适时总结国际舆论场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期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进入新时代,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新时代”成为了中国的新名片。本文以“新时代”作为切人点,观察十九大后国际涉华舆论的最新形势与特征,对十九大后国际舆论场涉华舆论的关注重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九大后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机遇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舆论场中,公信力是新闻传媒必须具备的硬通货。国内外宣媒体要提升稿件的海外落地率、转载率、拓展用户群、增加影响力,公信力既是基础也是助推器。鉴于中国的外宣媒体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和优化中国发展外部舆论环境的职能,而它所针对的西方受众认为新闻  相似文献   

19.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5,(4):1-1
1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长期以来,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背景下,海外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以及一党执政的质疑之声不断,如何对外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对于更好地树立党和国家的形象至关重要。对外传播好法治建设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吸引力,提升中共及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还能促进中西方在更接近的话语体系中交流互动。依法治国的对外传播需要巧用"中国故事"回应外界质疑,善用传播规律让"法治中国"入脑入心,从微细节、微故事、微媒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的中国国际舆论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从根本上说,2010年涉华的国际舆情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既不像2008年那样,以大型活动和突发事件为根本核心,又不像2007年那样以某个话题(当时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贯穿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