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教育科研政策的推动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得到较好激发,中小学教育科研已从“精英化”“以骨干为主”逐渐向“群众性”“普及性”转变。教育科研也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小学教师通过“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组织或参与专题研讨”“提炼和发表成果”“转化和应用成果”等形式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科研成果。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主要指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选取某一特定的教育教学问题或研究主题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并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成果。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产出、成熟和价值体现一般需要经过“研究与实践”“提炼与表述”和“转化与应用”等三个主要阶段。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与表述”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科研成果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的特性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教师教育已呈现出双专业性、高学历性、终身性与广泛联系性、多元化与开放化等特性。因此,制定重大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物质奖励与科研立项的经费倾斜政策、重点发展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建立全方位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健全和实施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等教师教育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金明明 《天津教育》2013,(16):58-59
教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科研强校、科研强师亦是不争的事实.教研和科研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由于教研、科研由两个部门分管,出现科研和教研脱节分化的现象,致使教研少了一个支撑,科研成了“纸上谈研”.因此,我创新了教研模式,把调研、教研、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从调研中发现问题,生成课题,带领教师在教研中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探索规律,进而再通过教研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发挥科研成果的实践价值,通过调研、教研、科研三位一体,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使教研工作在“稳”中求进,在“实”中求活,在“序”中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基础教育的科研必须立足于基础教育领域,其所取得的成果是具备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经济效益的知识产品。科研成果作为知识产品的一种,其最终意义在于向实践的转化。1.促进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手段。理论与实践脱离是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有利于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馈理论的良性循环。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专科院校的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科研立项、经费管理、成果登记宣传等基础工作上,还应该不断拓展管理内容,如组织策划、运作协调、信息咨询、产权保护等.科研管理只有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受到教师意识与能力、成果属性与价值、关联环境三个层面的影响,乡村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还存在数量少、价值低、模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撬动教育科研主体意识,为其成果转化个体赋能;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系统规划成果转化;营造教育科研环境,为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以此推动新时代乡村教师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个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及教育实践并形成一定成果的教育工作者应运用适当的论述和最擅长的形式,将已有的成果表现出来。教育科研成果文本呈现有5种基本形式:研究报告、教研论文和教育著作。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有三条对策:一是明确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二是健全和完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三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的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教育科研成果内容进行传播,并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使之转化为教育效益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检验成果的价值、丰富和发展成果内容,同时又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方式。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是在推广活动中,成果为其它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经理解、内化、改造,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科研成果如何向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域推广应用,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后续工作。本文试图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管理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浅谈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华 《高教论坛》2003,(2):124-126,129
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教育科研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教育科研成果的数量剧增,质量全面提升。但是这些教育科研的转化率低下,致使教育科研未能及时转化为可操作性方案来指导教育实践。本文粗略探讨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一般涵义,分析了造成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学校教育科研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重构了五大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即:教育科研工作量抵充制度、校级课题招标制度、科研导师制度、实践成果实效性诊断制度、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培训项目制度。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指教育科研成果被运用于教育实践,给教育实践带来效益的现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是一种客观的现象,有其特定的价值和表现形式,它客观存在于教育实践中,是教育科研价值实现的体现。国家设置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鼓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践呼唤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教育科研过程中一个特别的环节,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真正实现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必须充分认识对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形态等;采取恰当的转化途径或方式;重视教师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于对科研工作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以及对科研经费性质、科研成果产权等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等因素的制约,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项目成果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破解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监督的法律政策困境,需要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法律依据,构建有多元主体参与的经费监督机制,建立科研智力成果认证补偿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考核评估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科研管理的水平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在科研制度的完善、科研项目的监控、科研经费的管控、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人员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发挥科研管理的最大效用,可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精细化管理思想体现在高校科研管理的制度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精细化科研管理体系,从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高校科研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倩 《教育探索》2008,(7):88-89
课题管理是科研管理最重要的部分。高校科研课题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指导教师选好课题;为学科建设服务,实施课题档案全程管理;及时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健全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89-90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对高校办学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制约高校横向科研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税费、管理费、经费管理、人事管理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要促进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稳健发展,需要解决多层次的问题,既要高校考虑财务平衡,又要考虑高校科研评价公平;既要考虑高校科研投入,也要考虑教师科研产出。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对于青年教师、行政管理教师及教师团队等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学院服务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并提出注重科研管理,健全科研鼓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做好科研发展具体规划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科研促进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具有的雄厚科研优势,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在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建设特色实验项目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吸引高水平教师投入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调查了天津市20个区县级教科室的科研管理现状,主要从区县级教科室科研管理机构设置、科研队伍的现状、科研课题的管理、科研制度的制定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目前天津市区县级教科室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改进对策:一是健全与规范机构,理顺关系;二是提高区县教科室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大课题审核力度,避免重复立项,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四是完善区县科研管理的制度和保障经费.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校科研考核制度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分配教师福利、晋升教师职称的尺度,以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术的发展。然而此制度设置本身却缺乏科学性,具体操作中也缺乏公正性,其实施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滋生学术腐败之风。因而,高校推行此制度时,应该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