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志新 《传媒》2018,(13):8-8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语音识别技术突破着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障碍;人脸识别技术让“看脸的世界”迅速到来;无人驾驶技术正在紧锣密鼓落地当中,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舒适;机器人写作正在替代传统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方元  曾庆醒 《出版广角》2019,(15):36-38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逐步脱离被算法支配的低阶局面,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进行独立创作,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对现有版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法律定性、权利归属和风险承担等问题亟待厘清。我们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通过明确版权保护标准,明晰权利归属等方式规范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保障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政 《出版广角》2019,(10):61-63
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塑媒体生态的同时,也为传统新闻记者履行职业角色制造了重重障碍,经典传播学视角下记者所扮演的“意见领袖”“议程设置者”等角色被逐渐弱化,其职业身份日渐模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亟须在职业调适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和独特魅力。文章就人工智能给新闻记者行业带来的冲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记者的价值重构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国春 《出版广角》2019,(15):65-67
近年来,人工智能写作应用的实例大多集中在新闻写作上。实验中,基于数据与算法的结构化自动文本生成系统在数据新闻写作的速度和数量上优于人工写作。5G时代,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人工智能新闻写作有望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薛东海 《中国出版》2022,(14):46-49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版业在利用新兴智能技术提升出版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应用层次不高、智能化水平待提升、虚拟学习空间探索不够等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出版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了融合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教育出版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妮  孙华 《出版广角》2019,(1):40-4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业进入新的生态,新闻传播教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新的传媒生态呢?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人类在人机协作过程中工作模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传媒生态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等,可厘清目前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日本较早从事图书馆人工智能研究,近年在应用领域取得了新成果。文章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法,分析日本图书馆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应用,探讨日本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的特点。研究发现:日本图书馆主要围绕机器人应用、智能空间建设、古籍草书文本识别等开展智能服务;呈现出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公共文化机构和民间企业联动合作以及活用开放获取的大数据环境等特点。我国可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探索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颖 《中国编辑》2018,(9):81-86
人工智能在编创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威胁尤为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市场价值成为消费客体,但其可版权性及其权利归属仍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编辑与创作,提高编辑产业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隐性偏见的问题。因此,著作权法首先应当将人工智能生成物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其次,基于人工智能尚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现实,参照"电影作品"的保护模式赋予人工智能系统所有者作者地位;最后,通过完善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制度和登记制度来缓解人工智能编创过程中的隐性偏见。  相似文献   

9.
赵瑞琦 《现代传播》2019,(12):72-77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局面,各大国均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网络攻防之中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在提升网络攻防能力的同时,也可能引发全新的军备竞赛;人工智能技术远未成熟,可能引发无法控制、难以预测的风险。为此,迫切需要在治理规范层面达成共识,包括开发与使用中的约束性规范、防止技术扩散的限制性规范、"罚当其罪"的报复行为规范,以及国际合作原则、区域先行原则、大国协调原则、多利益攸关方参与原则等。在与自主系统的关系上,要坚持人类拥有最终决定权的理念,以使人工智能技术最大限度服务于人类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王影航 《中国出版》2022,(21):38-43
人工智能创作物识别性信息与技术性信息的合理披露,是区分人工智能创作活动与人类创作行为、防控人工智能创作风险的应有之义。当下,我国著作权法与网络内容治理相关规定,尚未就人工智能创作物信息披露问题作出合理全面的回应。从人工智能法律治理趋势与强化技术风险防控需求出发,我国著作权法宜增设专规,在人工智能研发者、使用者以及创作物传播者之间合理地配置有关信息披露义务;为确保有关义务履行效果,还应当因类制宜地细化披露瑕疵责任条款,并推动建立配套的技术辅助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浪潮下,社会各行各业受其影响日渐凸显,出版业也必然出现智能化趋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出版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在深刻改变出版业的生态环境,带来多层面的智能革新。出版是为了传播内容,人工智能又赋予其更多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将导致出版生产、传播模式的极大变革。基于此背景,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智能浪潮引发的出版新生态,探析了出版内容的采集、生产、呈现与审核等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与再造路径。  相似文献   

12.
温立三 《中国编辑》2018,(10):61-65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语文教材不得不面对由纸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型。本文用比较的方法,论述数字化语文教材的三大优势和四方面弊端,并就我国数字化语文教材研发的前景进行展望,认为数字化语文教材质量的提高主要不是靠信息技术,而要依赖学科内容的更新与设计;纸质语文教材与数字化语文教材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并互为补充;迅猛发展的IA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数字化语文教材研发和在语文学习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传播舆论场中的现象级议题,但该议题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呈话语失衡之势。以“知识生产”走向“全球权力”的历程为经纬,可以一窥此种失衡的运行逻辑。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智能”本体论探讨与关于“人类智能祛魅”的讨论从正反两面构成了人工智能议题的知识基础。在人机关系问题上,作为知识生产的人工智能以未来想象的形式与全球权力相联结,大致形成了“反乌托邦”与“人机共生”两类集合。在地缘政治场景中,人工智能议题正式与现实的全球权力紧密勾连,集中表现为“发达国际俱乐部”的宰制性话语权力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失语。  相似文献   

14.
刘冰 《中国出版》2018,(22):50-53
大数据方法对传统调查方法产生了冲击,目前大数据方法和传统调查方法处于并用阶段,传统抽样调查方法仍然具有价值。提出好的问题并设计成问卷,可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产生新的应用。文章对大数据方法与抽样调查方法作了比较分析,对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和大数据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出现在版权市场,引发了权利归属纠纷。在我国《著作权法》视野下,文章通过辨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可复制性、作品属性以及表达形式4个方面进行是否具有“可版权性”的判定,提出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归属应建立一般性和特殊性归属原则。  相似文献   

16.
阅读体验可以理解为受众在受到一定阅读需求和动机的驱使下,与数字产品或服务交互而产生的全部情感体验的总和,会对出版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算法为核心的自动决策系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万物互联的网络世界,从阅读什么新闻、看什么视频到购物推荐、广告投放,算法推荐应用影响用户的决策行为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算法推荐的公平、公正、合理,是新的技术环境下网络平台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人的决策是一种具有鲜明主观特性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决策者认知、情绪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决策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或多或少受到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8.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个媒体深刻变革的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媒生态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存在重大意识形态风险、威胁清朗网络信息环境、造成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以及产生严重数据安全威胁。对此,中国需要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创新,加强人工智能社会规范,推动智媒发展战略迭代,提升社会公众智媒素养,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传媒生态的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19.
科学传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推广科学知识,而是塑造知情的公众。当新技术打破科学信息扩散流通的传统权力逻辑时,公众科学知识需求的增加与多样化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理念与实践原则今天正在经历强烈重塑。鉴于科学议题的专业性和高门槛,在科学新闻报道实践中,要格外警惕"虚假中立"。科学记者今天面临的挑战,在于提供更为严谨、更具批判性的新闻报道,使得公众更为清醒、更加知情,更愿意投身到关于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进程和科学技术伦理的公共辩论中,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融合创新发展为基本背景,全方位分析了传统出版机构在大数据时代知识服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对知识服务数字生态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从数据的角度出发,系统提出了出版机构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内容与用户转化为数据,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创数字生态的路径与方法。文章还着重对微生态和宏生态进行了描述,为中小型出版机构开创垂直领域微生态、大型出版机构开创多方共赢的宏生态提供了差异化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