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以下简称课标版教科书)所选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一文,有几个句子,笔者认为值得推敲一番。句1: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此句中",字的难处"一语不合事理,不是"字"的难处,而是我/  相似文献   

2.
古人赏花,形香俱在为上品,由此拓展"形"可视为文学作品的文字载体,香可视为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气韵,一部好的作品也需要形与香相辅相成,以致《咬文嚼字》专栏的开设让我不禁拍案叫好。"咬文嚼字"一词古代就有,它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它穿越千年的旷世风华,破空而来,为这个世界荒芜的世间注入了甘霖,为痛苦呻吟的中国文学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仇娴 《四川教育》2023,(8):30-31
教育写作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笔端表达。各校鼓励教师通过写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对提高教师个体的理论水平及学校的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在第3学段“解决问题”目标和评价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由此可见,数学语言教学应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且文字语言的教学是数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文字形体纷繁复杂,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道:“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就给今人在释读这二时期的文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战国文字中的“=”符,学者多已有论述。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符在战国文字中所起的功能作用做一全面系统的考察,以期能够窥探这一纷乱文字现象之一隅。  相似文献   

6.
胡天华 《考试周刊》2012,(53):74-75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在用数学知识交流信息。为了尽可能让他人明白自己的语意,人们在涉及等量关系时,语言文字的表达与等式的表达在语序上往往对应一致。  相似文献   

7.
吴敏 《生活教育》2011,(7):73-76
一天,在县城某重点小学读四年级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拿着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她,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自己认为令人感动而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她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然赞同。第二天,孩子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说她的作文没有得"优",而且老师要求重写。问其原因,她说老师叫她以后别写"母爱"、"父爱"之类缺少新意的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在第3学段解决问题目标和评价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由此可见,数学语言教学应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且文字语言的  相似文献   

9.
宋杨 《天津教育》2011,(10):58-59
朱光潜先生曾把作品中的文与道比喻成盐与水,他说:"文艺的道是具体的,是含蕴在人生世相中的,好比盐溶于水,饮者知咸,却不辨何者为盐、何者为水,二者融为一体。"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是如此。要想达到真正的统一,就必须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10.
今天拜读了丁海军老师的《被限制的解读》一文(见《语文教学通讯B》2012年第2期第46页,引文下同)。在体会文中的观点时,似乎觉得丁老师的解读也"被限制"了。丁老师认为,《丑小鸭》一文的"文学真实性"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不能用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译界对文学翻译标准"信"与"不信"的研究总是在"信、达、雅"的整体框架内延展和深入,这种研究多是单向的、静态的、二元对立的。而实际上,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过程决定"信"是文学翻译的基础,分为客观现实的"信"和主观价值的"信",而"不信"又是必要的、不可避免,分为无意性"不信"和有意性"不信"。因此,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信"与"不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学翻译应使二者间保持多维、双向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教材概念意义的语言表述理应要经过“现实化”的知识解构和“儿童化”的思维表达过程。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概念教学为例,讨论如何基于现实,从儿童的视角,对教材进行解构,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重构的目的,实现概念的理解从“成人思维“”编写思维“”教材思维”的文字表述向儿童思维表达的自主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4.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丁忠芹 《语文知识》2016,(21):43-44
阅读是提高文字表达水平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阅读教学是中小学各个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应当是基本素养。在长期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返璞归真。从最简单的方式入手培养学生,使其学会和掌握最真实的阅读技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变体。以其中的构件"攵"为例,探讨它讹变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不仅可通过对民族地理、风俗的描写呈现,也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因此,解读人物形象应成为理解民族文学之族性书写的途径之一。伍略是苗族当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作家。作为具有自觉民族身份意识的知识分子,他在作品中表现苗人,在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中追寻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品质,使作品的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虎年纪事》是伍略的代表作,它运用复调叙事方式,借用苗族传统文学表达模式,在反思苗岭"四清"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苗家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呈现出苗族的民族精神。伍略认为,民族文学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以达到关系民族生活与命运的目的,从而呈现作品的史诗性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28):163-16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新课改的十几年,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有过迷茫,有过坎坷,但是追根溯源,还是因为教改的目标与语文教学的实际相偏离,学科的本质没能体现。所以,让语文教学重回学科本质,才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教师关注语文文本语言文字表达的教学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闫雅婕 《考试周刊》2011,(13):36-37
长久以来,"通俗小说"、"游记连载"、"情感小说"、"连载小说"等都被简单地认为是排除在文学领域之外的一种印刷品,也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并且没有被严格限定的领域。大部分相关的此类作品都引来了隐晦的指责批评和消极负面的判断。然而我们要补充一点,这类作品发展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文字、文章、文化:以“三文”架构文言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皆因文言文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之缺乏认识.而且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采用的是较为枯燥的“串讲法”.更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而在新课程中,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而且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