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中国和西方叙事文学中,有许多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叙事文学中中国类型化群像和西方个性化英雄的比较,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的17年,长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类型化的共同特点,革命斗争题材长篇小说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如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形象归纳为坚定型、成长型、盲从型和堕落型四类.其代表分别是江姐、林道静、春兰和白丽萍。这种类型化创作方法在当时非常普遍.也倍受称赞.认为这就是高度概括的典型化。其实.任何高度的概括最终必然走向概念化。这种以个性牺牲为前题的共性提炼也必定会带来创作上的简单化和定型化。究其原因一与作者的政治信仰和当时所提倡的阶级观点、两结合的创作原则及对典型理论的片面理解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先秦两汉现实女性题材赋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根据赋家之创作主旨和表达内容,将其概括为“言志”、“抒情”和“其他”三类进行分析论述。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试图对其发展状况与嬗变轨迹给予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庾信作品中的女性题材入手,根据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转变过程,分析庾信在前后时期创作的不同风格,以及在这样一个由宫廷丽人到闺中怨妇的形象转变过程中,隐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汉代散体大赋的题材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汉代开国后的盛世景象造就了整个社会的昂扬意气和外向心态,畋猎和祭祀作为大汉气象的最佳代言首先成为了西汉中期至后期大赋的主要题材.而随着西汉末年的国势衰落.时代精神由高扬趋向低抑,社会心态由外向型转为内向型,文人的视线也从天子的征服活动移入都市的繁华和宫殿的奢美之中,京都和宫殿题材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散体大赋愈来愈小而化之,出现了向抒情小赋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班固为代表的赋家创制了”京都赋”文学系列,以卢照邻为代表的诗人则在初唐创造出了”京城诗”的文学样式,不能不说是一个颇有意味、也颇有意思的文学现象。而从京都赋到京城诗的这一创作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所呈现的城市文学题材这一文学样式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轨迹与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类型化创作道路上,要适当利用类型化特征带来的创作优势,也要打破并跨越类型化界限,在稳定固有受众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受众群体,在竞争中保持活力。为此,创作者们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情况,把握现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在农村题材电视剧类型化特征日益突出的现在,让电视剧作品挣脱类型化枷锁,解放被类型化解读方式限定了的受众,追求艺术创作个性化,应当是艺术创作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进  杨瑞霞 《家教世界》2012,(10):80-81
女性的解放与追求从明清时期开始一直到今天,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过程,无论从最初的仅仅追求婚姻自由,还是后来发展的精神追求,女性写作从"我手写我心",都反映了女性在实现自身价值、独立人格上的不懈努力,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化塑造法与女性道德的简单捏合,使女性道德与人性背离本质,也向我们昭示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道德的非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方娜 《文教资料》2012,(4):11-12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在近二十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女性创作群体不断扩大,作品数量增多,值得肯定。但是纵观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的题材,基本局限于城市题材,乡村题材严重缺乏。正视题材缺失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对当下女性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造就了一大批学养兼备、才智卓异的知识女性,为女性文学创作队伍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妇女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主要表现在诗歌、赋和散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的影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精神,对女性美的认同与肯定的标准也不一样。汉代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的美应是体格上的“和谐美”与伦理上的“品德美”的结合,是”自然美”与“修饰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研究中的“文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的体形式-论,不能完整地表达教育研究的思想,并且它在相当意义上阻碍了教育研究教育情怀的有效实现。体的单一也使教育研究的体语言平面化,丧失了个性化色彩。此外,在教育研究体中还存在思想与本的分离问题。这些都妨碍了教育研究事业的深入发展。基于以上三点理由,我们认为,扩展教育研究的“本”形式,进行教育本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和比较,分析新时期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缺失和滑坡的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7-108
女性弹词小说作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欣赏弹词演唱的才子佳人故事,这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弹词小说可以发现,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女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新变,具体从故事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运用多种方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题材选择是魏晋诗,赋关系的重要方面,建安时代,以提纯学创作内容的学性和凸显学自身抒情功能为特征的体演进意识,与“雅好慷慨”的时代精神相交汇,使诗、赋创作以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为统摄,题材趋同现象普遍、突出;魏晋之际,诗、赋创作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而同题创作中衰,更为重视诗、赋题材之“异”;太康作家更为自觉地选择诗、赋题材,对“诗缘情”、“赋体物”有了更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对唐人传奇作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在题材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婚姻爱情由唐传奇的偏重世俗更多地倾向神界鬼域;吸纳唐传奇的仕途官场故事并向公案故事延拓;由唐传奇的痛击官场仕途到集中火力于科场举试;对唐传奇中侠义类新题材的吸纳、筛选与再加工。  相似文献   

19.
渴望创造的主体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再复是新时期坛上一位渴望创造的主体论,其长短优劣皆备于此,其努力的行迹和理论建树既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自己的特色,但也有不可忽视的诸多局限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文学中"女扮男装"母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了众多描写女子借助易装或沙场建功立业,或科场一举夺魁,或勇敢突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而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作品,从中可以梳理出中国文学"女扮男装"母题的嬗变流程,并探寻其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