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第3期,改刊后的《芙蓉》刊登了“受众反馈”,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被编者平静从容地摆放在那里: 一位读者说:清新美丽的芙蓉花变成了有如摇滚乐般的火爆场面,赶紧翻开一页页往下看,更是从头凉到了脚。只见一页页大都是黑白模糊不清的画面,而可供观赏有价值的主体却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另一位读者的意见却是:如用一言来形容新《芙蓉》,可说是“锐气逼人”。《芙蓉》的改变让许多老读者措手不及。1998年第5期上《芙蓉》刊登过一次读者来信,那些信还在平静地谈及长篇连载问题、名人传记问题。但这些讨论现在看来简直是“掩人耳目”。毫无疑问的,1999年的新《芙蓉》干干脆脆地与原来的模式发生了嬗变。它毫不犹豫地告别了原来的读者群,将自己定位到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新闻媒介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乌鲁木齐晚报》组织的“市长、副市长公开述职”报道,动员市长、副市长在报纸上逐个“曝光”,恳陈得失,加深市长与百万市民间的理解,这是新闻媒介参政议政的一次有益尝试。去年8月,晚报组织市长、副市长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在报纸上开展对话,我们发现市长和  相似文献   

3.
宣扬青年人自学成才的文章不少,但许多文章的“模式”是“从什么到什么”。如《从修脚工到经理》、《从泥瓦工到建筑师》、《从殡葬工到记者》……“从……到……”之标题,决定了文章必须写人物的成长过程。这种写法虽无不可,但一个“模式”就倒人胃口。问题还不止此。有的同志在写人物的成长起点——以前所从事的工作时,为了烘托成功后的事业的“崇高”,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贬低,给读者一种原来的工作“低下卑贱”的感觉。如《中国青年报》1988年4月6日刊登的《从殡葬工到记者》:  相似文献   

4.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记忆力有时十分不可靠,二三十年前的事会弄得颠三倒四,无从评断。去年冬,《新闻出版报》报道一次讨论会会上有人说:“1958年前我国是实行版税制的……。”同一天发表的《小资料》,说到版税时,亦说“我国1958年以前曾实行过这种方式。”今年7月,《中国出版》上一篇文章,又说:“我国在1958年以前一直实行版税制;原苏联、东欧一些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长期实行版税制。”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图书馆编印的《决策参考》(以下简称《参考》),创刊于1987年4月,是一种专题汇编各地报刊资料,及时为党政领导提供国内外有关改革与开放的新情况、新经验、新方法、新观念,以及对本市工作评价的内部刊物。现已编发50期,提供信息884条,受到各级领导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机会效益。一、各级领导赞誉图书馆做了一件好事市委张成伦副书记说:“《决策参考》这种形式好,好在短小精悍地提供各种信息。”武迪生市长说:“《决策参考》每期我都看,办得不错。”艾廷镌副市长说:“你们的工作很有价值,为领导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有的已成为理论依据,很有帮  相似文献   

7.
人们谈到新闻宣传,常常会想到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提出的名言: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8.
1月29日早晨,北京某居民区奶站门前显得格外热闹,正在排队取牛奶的居民们三三两两议论开了: “昨儿晚的电视您看了吗?副市长候选人都跟代表见面了。”“张百发说得挺实在,他希望大家选他当副市长。”“这倒不错,副市长‘竞选’都上了电视……”一次电视报道,能在群众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的确是始所未料的。在欣喜之余也令人思索:观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什么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电视宣传如何更开放些?  相似文献   

9.
1986年9月到12月,刘宾雁在黑龙江、天津、安徽、福建、深圳等地发表一些讲演,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谈新闻工作的。在这些讲话中,比较突出而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我的新闻观》。他说:“报纸在别的社会(按:指西方国家)里不是万能的,但是它为什么被称为第三势力,仅次于政府和议会;或者叫第四势力,……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在《福建青年》复刊百期座谈会上说,西方国家“新闻界能成为除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以外的第四大势力,第四大最重要的社会力量”,甚至预言:“今后恐怕无一例外,社会主义国家早晚也要走上这条路”。  相似文献   

10.
一、所谓“宋代的晚报” 中国的晚报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有人竟把它追溯到宋代。兹将原文摘录于下: 据王士祯《池北偶谈》的记载,《邸报》到了 宋代分为《朝报》和《晚帖》。我们如果把《朝报》 比作今天的日报,那么《晚帖》就像现在的晚报。……《晚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晚报了。 —一陈华新《中国晚报史话》刊于1962年 10月1日《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真实的本源是事实。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创办《政治周报》时,在“发刊理由”中写道: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是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州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王钊同志看了现代评剧《功与罪》以后,立即写了剧评《香花与利箭》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剧组的同志兴奋地说:“市委书记写剧评,是件新鲜事!希望各级领导都能象王钊同志这样重视、关怀文艺工作……”。书记写剧评或其他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本来不算什么新鲜事,但群众之所以感到新鲜,是因为近些年来各地报刊上见到的各级领导同志亲自撰写的文章太少的缘故。1950年,中共中央就作出过关于各级党委及政府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3.
党的报纸既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和政府要通过报纸与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联系,教育群众,引导人民前进;人民要通过报纸反映自己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如何发挥报纸在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无锡日报》从去年1月以来开办的《市长信箱》,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到目前为止,这个设立在报社门口的信箱已收到市民信件1685封,由市长、副市长批阅和处理的信件300多封,在《无锡日报》上发表市长给市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何谓“鸳鸯蝴蝶派”》一文,说到“鸳鸯蝴蝶派曾创办过百余种报刊,如《小说月报》……。”一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说:该文说到的《小说月报》,应为茅盾等同志主编的进步刊物,怎么会是鸳鸯蝴蝶派呢? 《小说月报》能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刊物?我们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张伯海同志撰文,简要介绍《小说月报》的始末,借以答复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一、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原因考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是卫拉特蒙古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土尔扈特人为什么西迁,史籍向来说法不一。 一说是因为与其余诸卫拉特“不相和睦”。傅恒《西域图志》卷三七《封爵·一》:“准噶尔土尔扈特部,为旧四卫拉特之一。其汗和鄂尔勒克,当巴图鲁浑台吉时,与三卫拉特不和,率其子书库尔岱青西北去,居俄罗斯之额济勒地。”又乾隆《御制土尔扈特部纪略》云:“……  相似文献   

16.
如何发挥报纸在党、政府和人民间的“桥梁”作用,无锡日报从1988年1月起开办的《市长信箱》,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到目前为止,这个设在报社门口的信箱已收到各界市民信件3300余封;经由市长、副市长直接批阅和处理的信件700余封,在无锡日报上发表市长及政府部门给市民的复信  相似文献   

17.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出版的《新闻界》杂志刊载了《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一文,说到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去采访时,是“一家一家地跑,打开碗橱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她写过的曹雁,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晚上就和老郭睡在一个被窝里,曹搂着老郭撒娇说:“我没有妈妈,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出版的《新闻界》杂志刊载了《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一文,说到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去采访时,是“一家一家地跑,打开碗橱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她写过的曹雁,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晚上就和老郭睡在一个被窝里,曹搂着老郭撒娇说:“我没有妈妈,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20.
财经读物当真是块“大肥肉”? 社社争出财经书,财经读物当真是块“大肥肉”?未必。 以中信社为例,在尝足了“奶酪”的美味后,它在财经读物的出版上更是不遗余力,《基业长青》、《似非而是》、《管人的真理》……直至2003年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等等,书市上中信社的新版财经书已经不是一本一本地出,而是一群一群地出,隔几天到书市上转一圈,中信社的新版财经书总能使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