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国志通俗演义》传世版本很多,最早是嘉靖壬午(1522)刊大字本,即嘉靖本;最通行的则是约1664——1666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改定本,称毛本。一般认为毛本行文简洁、主题鲜明,艺术上有了明显提高。但细加比较,不同则有,谁优谁劣却难下断语。毛本固然描述得清晰精当,能从细处生色;但嘉靖本总在种种矛盾、荒诞、夸张、繁冗——种种不可说不可解中流溢了强烈的悲剧意蕴。本文试就关公之死来分析两个版本在艺术、思想上的差异,并追索嘉靖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演义》残叶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了《三国志演义》明刊本残叶,认为该残叶刊行于成化、弘治年间;将残叶和嘉靖壬午本、叶逢春刊本、周曰校刊本、余象斗刊本作了比较,认为残叶在字上亲于嘉靖壬午本,疏于叶缝春刊本、余象斗刊本;认为残叶的存在打破了明初以来一百五十余年的“空白”,维护了《三国志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的传统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关于陈三五娘的文学作品如歌谣、说唱、戏曲、小说、传说等诸种体裁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却属戏曲类型,有刊刻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荔镜记》和刊刻于万历九年(1581年)的《荔枝记》。但是,嘉靖本和万历本都不是原创本。从万历本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存在着一个编成于成化十二年至嘉靖三年(1476-1524年)间的《荔枝记》,这个本子就是为编万历本时所依据的前本。在没有新材料出现之前,要断定传奇小说与戏文产生孰前孰后,为时尚早。最早的《荔枝记》戏文,应当有“六姐(娘)”这一人物及有关情节,明代中叶时删去此部分,单留下五娘与陈三、林大鼻感情纠葛一线。然而,嘉靖、万历两本都留下了删改未尽的痕迹,可从后世流传下来的唱本及传说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本《荔镜记》不仅是明代早期优秀的闽粤地方戏剧曲目,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对丑角李婆的塑造亦不一般。较万历本《荔枝记》中脸谱化的李婆而言,嘉靖本中的李婆具有观念先进、个性鲜明的特征,在情节结构上穿针引线、贯穿全文,同时她的出场紧密把控剧情、贴合剧情的言语打诨兼顾了舞台演出的实际需求,具有其独特性。相较于万历本注重舞台效果却不重视文本的粗糙描摹,嘉靖本则兼顾双方,将李婆性格、举止立体化,人物性格饱满、富有意趣。  相似文献   

5.
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三国演义》最早刻本考──兼说嘉靖本非最早刻本亦非罗贯中原作张志合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罗贯中原作,且是《三国演义》诸版中的最早刻本,这一论断是由郑振铎先生最早提出的。(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原载《小说月报...  相似文献   

6.
《拜月亭》是宋元南戏的重要剧目,通过比较嘉靖《风月锦囊》选本同明末清初《六十种曲》选本,发现在曲辞、宾白、情节结构、人物角色行当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对差异的分析,窥探《拜月亭》剧目在明代的发展和演变,进一步了解明中后期南戏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现存最早、最值得重视的一种明代《三国演义》版本。对比毛本《三国演义》,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色:肯定了它为研究《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较好地保存了罗贯中本人的思想倾向;某些细节比毛本《三国演义》或更符合史实,或更合乎情理,或没有某些形误和缺漏;附录文献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嘉靖壬午本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三国志演义>小说刻本,其中的小字注于是也成为细致分析刻本整体面貌、勾勒小说创作与批评理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字注和小说文本中均出现了"史官"形象及其话语,这可能是史学通俗化的影响.而小字注也有不少针对文本阅读而做的评论,以前多被人们忽视.从小字注中可以看出长篇白话小说创作初期"说"与"写"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校勘《三国演义》,首先遇到的是底本问题。《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有明嘉靖本(以下简称明本)和清毛宗岗批改本(以下简称毛本)。明本和毛本的优劣,历来众说纷纭。但大家都认为,毛本一出,“一切旧本乃不复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了以后三百年间最为流行的本子,一直延续到现在。毛本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广泛的流传?我们的看法是,明本是现存《三国演义》最早的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改并四声篇海》的各种版本,包括版本种类、传承、修订等,发现《篇海》共有13种版本之多,其传承关系较清晰。传承过程中主要有两次大的修订,一次是明成化间释文儒等的修订,另一次是明正德间释真空的修订。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1996年版饶钦农点校本《礼记训纂》在整理过程中出现不少疏误,多由校者失检引文而致。今参考诸版本及所引原始文献,共检得讹、脱、倒、衍及标点不当等疏失150处。略加整理,加以按识,求教于方家,亦可助他日该书修订再版之用。  相似文献   

12.
泰山刻石安国藏百六十五字本准秦文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泰山对石小篆,最佳拓本是明安国藏本.存字百六十五。其文字内容与《史记》所载秦泰山刻石颂词及二世诏书摊校,有十余处似异而实同,其小篆构成百余字与可捡秦文相对照,基本吻合。所以得出结论:安国藏本的小篆与秦文相符,是秦文字或准秦文字。  相似文献   

13.
学界研究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时通常提及的版本是茅元仪万历四十五年刊刻本,而上海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刻本《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则长期被忽视.这两个版本不仅题名有“内阁”二字的差异,而且第七、八两卷的内容多处不同,均关涉申时行与徐学谟的品行.茅本对二人多有诋毁之语,而明刻本则无过激之词.通过请版本专家陈先行先生比勘两个版本刊刻时间之先后,并进行内容比对和辨伪,可以得出明刻本《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乃《首辅传》现存最早版本的结论.进一步探究王世贞与徐学谟的关系,更可以确定茅本中对申、徐诬陷之语乃篡改者所为.《首辅传》最早版本重现读者的阅读视野,可以令我们更准确地评价王世贞的史德,且对恢复徐学谟君子形象有益.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数百年间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道,百看不厌。它给人的美感享受,不单是靠它的散文描写,其诗词歌赋谣谚等韵文的运用,更是对这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明弘治甲寅蒋大器《三国系通俗演义序》)的小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其诗词运用之妙,是人所共知的了。本文只谈其歌赋谣谚的运用对本书思想内容和美学成就的影响。它的版本甚多,不能一一涉及,这里仅据清初以来通用的毛纶、毛宗岗本(下简称毛本),参比今能看到的最早的明弘治甲寅(1494)本(下简称弘治本,但实为嘉靖壬午本),对之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的经典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多次被选入不同版本的教材,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再次选入了这篇小说。课文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删改后的文章主要保留了别里科夫和科瓦连科、华连卡之间的三个故事,人物关系清晰,情节连贯紧凑。然而,笔者认为有三处删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的经典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多次被选入不同版本的教材,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再次选入了这篇小说。课文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删改后的文章主要保留了别里科夫和科瓦连科、华连卡之间的三个故事,人物关系清晰,情节连贯紧凑。然而,笔者认为有三处删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在明清小说评点中,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是一部用力甚勤、价值较高的著作。毛宗岗对始刊于明嘉靖壬午年(1522)的《三国演义》旧本作了全面的删改、整理和润色,并加以评点,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此举完成于1644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清康熙时,茂陵毛宗岗字序始师金人瑞改《水浒传》及《西厢记》成法,即旧本遍加改窜,自云得古本,评刻之,亦称‘圣叹外书’,而一切旧本乃不复行。”于此可见毛宗岗评改本问世后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三国演义》各本中的最早刻本,本通过对周静轩诗的考证研究指出,嘉靖本不是最早刊本,黄正甫刊本应早于嘉靖本出现,是今见最早刻本,而该本中没有题作姓名,嘉靖本题为“罗本贯中编次”是后来的事,因此,说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19.
由周静轩诗看《三国演义》的版本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观点认为 ,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三国演义》各本中的最早刻本。本文通过对周静轩诗的考证研究指出 ,嘉靖本不是最早刊本 ,黄正甫刊本应早于嘉靖本出现 ,是今见最早刻本。而该本中没有题作者姓名 ,嘉靖本题为“罗本贯中编次”是后来的事。因此 ,说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20.
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以字理为本是指将这些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的汉字构成规律作为识字的基本学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字理来分析和记忆汉字,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