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向量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一直备受关注.向量集"数"、"形"于一体,既能参与运算,又能表示图形.向量的特征决定了它是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运用它容易看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些看似与向量无关的题目,可以通过引入向量,转化为向量问题,避繁就简,且方法新颖.  相似文献   

3.
"江郎才尽"一直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话题,历来学者对其才尽与否、才尽时间、才尽原因等都作了大量的考证和辨析,却忽略了今天它是作为一个文学典故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文章从它作为一个文学典故出发,来看其与历史考证的关系。可以说,才尽与否的问题未获得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研究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通过分析发现,随着论述者主观立场的不同,江淹之才尽亦可,未尽亦可,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龙益军 《广西教育》2010,(35):59-60
"问题·探究·反馈"是指以问题为引领、探究为核心、反馈为落脚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题目化、答案标准化、探究主动化、反馈及时化。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是时下非常热议的一个话题,可以说是全球的一个新兴事物,它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那到底什么是翻转课堂?它到底适合哪些学科?它在实际操作中又该如何去落实?……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比较疑惑,迫切想知道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前期的学习,根据自己制作的多次微视频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健健 《文教资料》2010,(16):102-103
如何有效地进行钢琴练习是众多钢琴学习者一直探讨的问题,其中慢速练习更是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论述的是慢练的重要性,因为"慢练"可以解决钢琴学习中的一系列的问题,如乐谱的准确性,手指的力度演奏中的放松,演奏的速度问题等,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出的解决方法,慢练还能达到排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可以说"慢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宏娇 《职业技术》2009,(12):53-53
一、从文化的角度对"教育学是什么"的回答,给这个领域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困扰了教育理论界多年,甚至有人把它称为是一个需要总体解决的"康德式的难题",这个问题令人无法准确地回答。20世纪初,连最著名的理论家涂尔干(Durkheim)也对教育学(pedagogics)的定义感到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8.
周芸芸 《学语文》2012,(6):80-80
在新诗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一个令教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提出"新诗与古典诗歌非常不同,无法欣赏"、"诗歌都是意向含蓄,意境优美,形式整饬的,新诗都不具备,它怎么能算诗"、"有些现代派的诗歌太抽象了,根本无法理解"等问题。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领略新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当前摆在中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文清 《考试周刊》2010,(34):90-90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六年级上册教学的一个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中,"转化"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不同的年级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运用,起到把没学习的内容用已学知识去解答,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向量是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一套优良运算通性的数学体系。它既能体现"形"的直观的位置特征,又具有"数"的抽象与严谨的运算性质,本身就是一个数形结合的产物,是数形结合与转换的桥梁,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向量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思想方法,新的探索问题的途径,通过向量可以展示一种新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平面向量的进一步强化,空间向量的引入,大大化简了直线、平面、空间里有关长度、角度、平行、垂直、共线等问题的难度.因此,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向量法比传统方法更受欢迎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下面就谈谈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问题发现教学法,很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家们的兴趣,最有代表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法"和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上,不仅学习从问题开始,人类的每个发展创造或进步,也是从对问题的认识开始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如何实现?小学里如何把它实现出来?假使诸位以为是行得通的,最好是每一个人拟好一个方案来交给我,那一部分可以实现,我们就拿那个地方当一个社会实现出来。"并且例举了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做"来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72页,是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多比少的问题。它是在学生加深理解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切实感受"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道理,从而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房产权本来没有"大"、"小"之分,"小产权"也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的涵义没有一个规范的解释。"小产权房"存在着多种法律风险,"小产权房"的产生折射出很多深层次问题,"小产权房"合法化将会产生严重的结果。因此,应立即叫停"小产权房"建设,同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法律和政策两个角度认真研究对待、解决和规范"小产权房"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根植于中国的翻译理论,它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解决了"何为译"、"如何译"、"为何译"等一系列问题。而《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眼球的情景喜剧,其成功的字幕翻译无疑为其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如何译"的角度,即"三维"转换角度来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16.
谢佳军  张晓灵 《教师》2011,(17):83-83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源于"水壶盖为什么会冒起来"问题的提出;万有引力的揭示源于"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但是不是所有问题的提出都会带来"问题的解决"呢?  相似文献   

17.
宁长兴 《考试周刊》2010,(29):160-161
力学平衡范围问题是高中学生最棘手的问题,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将有助他们解决力学问题,本文以"从题目涉及的具体参量"、"从与之相关的参量范围"、"从一些条件不等式"、"从临界状态"几方面为切入点,阐述解决力学平衡范围问题,可以使学生解题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时成来 《青海教育》2011,(11):42-4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始于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处理指的是在准确理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的教材组合过程,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处理艺术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说,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些名言都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呢?我想通过本文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