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     
人活着为了呼吸,是大实话。不过,呼吸二字虽然平常,意义却十分深奥。呼与吸,虽然连在一体,但各有一半含义:呼者,为出一口气;吸者,为争一口  相似文献   

2.
<正>老典开篇"老典"者,史绍典也。圈内称"老典"而不呼"老史",考其由来,我曾"戏说":缘于对余姓之"敬畏",一者,史,历史也,余之始祖为周初史官"伊佚"(或云造字之仓颉),后以官为姓,不呼"老史",敬"史"。其二,"史"(shi)、"死"(si)不分,不呼"老史",畏"死"。于是以"老典"名。实则,"敬"、"畏"乃人人应有之情,畏(敬)天、畏(敬)地、畏(敬)鬼神是也,惜今人敬畏之情丢失几尽,乃有贪脏枉法、无法无天、奸佞狡诈者。而圈内以"老典"名,实语文之光!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赖在妈妈身上的小蒲公英,永远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夜里风儿"呼,呼,呼"地吹着,我害怕得使劲抱着妈妈,生怕一不小心、手一滑,我就要永远地离开了妈妈……这次,风似乎非常生气,只见它一言不发,随后,深吸了一口气"呼——"我带着不安、害怕的心情,随着风吹啊吹,飘啊飘……最后,我被狂风吹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漂流了几天,这几天,没有水,天不再蓝,黑黑的,乌云密布,没有阳光,也没有肥沃的土  相似文献   

4.
"万岁"之辞,庆贺之际,上下通称之,初无禁制,不知何时始专为君之称也.《吕氏春秋》载,宋康王饮酒,有呼"万岁"者,堂上悉应.《战国策》载,冯骧烧债券,民呼"万岁".《史记》载,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万岁".《韩非子》载,巫觋之视人曰:使君千秋万岁之声,聒耳.  相似文献   

5.
春天是个魔术师,她"呼"地一吹,给柳树穿上了绿衣裳,柳树真美!她又吹了一口气,桃花绽开了笑脸。春天是个魔术师,她"呼"地一吹,给小河一把琴,"叮咚叮咚",小河欢快地跟柳树告别。她又吹了一口气,黄灿灿的  相似文献   

6.
100多年以来,"东亚病夫"这个带有强烈羞辱色彩的称谓,一直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彻骨之痛。清朝末年,从城市到乡村,吸鸦片者不计其数。这些瘾君子吞云吐雾,麻秆身体,面黄肌瘦,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1895年,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后,全国上下反思中国文化的声音开始萌发。改良派思想家,后来担任过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心中荡漾,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孔子精辟深刻地阐述了  相似文献   

8.
黄双  葛金国 《中国教师》2014,(17):74-76
<正>所谓"定势",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心理上的习惯性倾向。而"性别定势",则是指人们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简言之,就是人们对男女两性形成的僵固不变的习惯性看法:理性者、勇猛者、富于攻击性者、独立者、擅长抽象分析思辨者为之男性;非理性者、温柔者、母性者、依附者、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者为之女性[1]。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影响男女两性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标的启动,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也有了调整。例如《屈原列传》在之前是整篇学习,而如今只保留了其中的这一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相似文献   

10.
佐奇的挑战     
佐奇深吸一口气,然后潜入水中,仰头上望,耀眼的太阳正照在平静的水面上。佐奇想:用不了多久,只要能像哥哥屏气那么久,我就可以加入潜水采珍珠的队伍,为自己的家庭带来收入。当肺快受不了时,他迅速浮出水面,大口呼。年方十二的佐奇,非常讨厌别人把自己当小孩待,因为,哥哥费迪在他这个年纪,早就被看作人了。每天,阿拉伯湾的太阳刚升起,费迪就与一帮林青年驾船出海,潜水采集牡蛎,而发现珍珠的运潜水者,会因此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佐奇每次请求同行,都被费迪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11.
阳光能照亮江河山川,给万物带来无限生机,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思想道路,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而我们教师,正是要点燃每位孩子的希望之光,给他们指引走向成功的理想之路。这就要求我们有高超的育人艺术。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可见,教师者自身  相似文献   

12.
彭更①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②呼诸侯,不以泰③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④,以羡⑤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⑥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⑦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相似文献   

13.
女子,甚好     
正2014年5月9日晴呼之女生,似是多几分幼稚与青涩;呼之女孩,似是多几分甜腻与单纯;呼之女人,又未免俗气;唯有唤之女子,方是别有一段风情。《诗》中有"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怕是"女子"的开端了吧。这简单的二字,字形简,字音单。却偏偏让人心中生出一副画面,或是"媚眼含羞合,单唇逐笑开",或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或是"云想衣裳花  相似文献   

14.
独闯少林寺     
"叮",火花四溅,右手一麻,我心中不禁惊叹,十八铜人果然厉害!独闯少林寺,还是太勉强了?望着眼前十八个完好无损的铜人,我心中打起了退堂鼓。但又想到了老妈的那张怒脸,我只好叹了一口气,缓缓举起英雄剑,眼中放出一波杀气。十八铜人心中略吃一惊,这个人的状态完全变了,不再像刚才那  相似文献   

15.
正王力指出:"‘你’,《广韵》:‘乃里切,秦人呼傍人之称。’似乎是唐代新产生的一个词。其实‘你’也是一个‘强式’,是‘尔’字古音保存在口语里。"[1](P316)太田辰夫也据《广韵》的记载"你,乃里切,秦人呼傍人之称",提出"你"或许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方言。[2]吕叔湘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中认为,第二身代词就是古代的"你",汉晋以来,草书里久已把"爾"简化作"尔"。  相似文献   

16.
祝鸿熹 《语文新圃》2009,(11):35-35
《史记·屈原列传》提及屈原作《离骚》的缘由: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修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相似文献   

17.
芳菲记忆     
华丽 《同学少年》2008,(8):34-34
你生于盛夏,我生于初秋。你说你爱满池碧叶清莲,我说我喜欢满枝幽香。于是八月桂香飘散时,你携我手,迎缕缕秋风,赏遍枝纷芳。我深吸一口气,又悠悠吐出,满心欢喜。回想起来,我却从未同你漫步于湖畔,数朵朵白莲。你淡淡一笑:"友谊,藏于心中,不一定要赋予形式,简简单单地相处,挺好。"我看你微微上扬的嘴角,回答着:"这淡淡的友谊,美丽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浅谈舞蹈中的呼吸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的呼吸艺术是把代表人类生命特征的"气"变为辅助完成舞蹈艺术性追求的关键环节,它是解决舞蹈艺术家外部肢体表现力与内在艺术直觉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中国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和芭蕾舞中的呼吸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大体上都讲究以缩、松、沉、蹲为呼,以伸、张、起、跳为吸。在舞蹈中,正确使用呼吸技巧,就会使舞蹈更加出神入化,进而使舞蹈更具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用什么"美"来陪伴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好是书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个人的阅读指导实践活动,谈谈对中学生进行"美育"的做法和思考:利用课堂阅读,利用课外阅读,利用各种综合阅读实践活动。当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论身处何境,尚能感受到自己那带有体温的一呼一吸的有着愉悦的生命之美,并为此自强不息!要凭借什么?最可凭借的是阅读。  相似文献   

20.
人之初的教育,是与人之"人间"密切相关的.教育是为人之"人间"的建构与形成服务的.教育的责任只是通过老师之眼、之口将人之"人间"的各个要素彰显,加深其在个人心中的文化印象,解读这些要素对个体生命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使这些要素以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