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振波 《考试周刊》2010,(25):85-85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通过操作将抽象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可使进一步理清思路、澄清认识,获得感性认识.促进理性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等心理特征,经常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借助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2.
学生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借助手的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在的思维活动。 一、在操作活动中明确操作的 目的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3.
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璐 《小学生》2023,(10):130-13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又与动作相连。数学新课标明确了教学应当促进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新知,进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就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动手操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进而建构富有生长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即学习是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的过程,通过操作使学生的备种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和体验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基本图形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学具,通过拼图形学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类图形的特点.使之对图形有着充分的认识,并建立起对这些图形的深刻认识的表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等创新实践教学越来越受欢迎,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记忆,同时对学生的实践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能帮助他们解决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对未来学生学习数学起着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9.
唐巍洋 《广西教育》2010,(13):57-59
认真审视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不难发现,相当多的操作活动只注重生动活泼的“形式”,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却缺少活动中数学思维的含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课堂所见,就本文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低年级儿童由于其注意力集中持续的时间短,身体容易疲倦,因此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的特点是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对学具的操作训练,让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启迪思维,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学得轻松,记得牢。  相似文献   

13.
动手操作是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操作能使静态知识动态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空间想象真实化。教师应通过预测、引领、质疑、内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最佳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具有内在兴趣.而“动手操作”正好能达到这一目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其中“做中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让学生在做中理解.做中探究发现.做中解决问题.把枯燥的教师讲授过程变为学生动态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孙厚生 《教书育人》2013,(11):59-59
动力来源于兴趣,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强化动手操作,将“引导操作、指导操作、尝试操作、独立操作”等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赵小夏 《教师》2008,(20):79-79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现在的数学教学有一种新的提法,叫做“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理解、做中创新,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高年级数学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知识点,是学生不易掌握的,或者不容易熟练掌握的。针对这一现象,我总在反思:教师课前认真准备了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做了详尽的讲解,可为什么最终效果却差强人意?经过认真反思和总结,教师澡前的充分准备固然重要,但也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忙于应付。明白了这一道理,我立即转变了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增加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这里,总结几点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8.
数缺形时少具体,形少数时难入微。由此可见,数与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课堂中,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有形的动手操作,学生会倍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操作变得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钱平玉 《江苏教育》2005,(5B):40-40
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思维的支柱。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验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教师要充分凭借教材,  相似文献   

20.
肖春燕 《广西教育》2012,(17):80-8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做数学”,就是把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