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来看,实现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培养更多、更精的,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人才则成为当前的重点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能够适应农业发展的人才还不甚多,难以满足未来农业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未来农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民中专应面向奔小康,拓宽多功能办学渠道,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一、拓宽人才培训渠道,打好奔小康的基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农民实现奔小康的基础,农民中专应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办学,培养农村需要的建设人才。 1.加强学历教育,培养具有中专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第一生产力,要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就要有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当前农村人才缺乏,特别缺乏农业中等技术人才。据对齐市地区五个县五十个村的调查结果看,具有中专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只占村级总人口的千分之二,对级农业技术员中中专毕业生仅占技术员总数的百分之三。这个比例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中等技术人才急待培养。农民中专培养具有中专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是农民中专的首要任务。 2.传授“短、平、快”致富技术,培训农民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3.
加强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客观要求,既要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结合康保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广校对农村人才培养的初步实践,就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这对农业人才的素质、规格、类型、数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农业研究型人才(大学本科)和农业技术学术应用型人才(农业专科),更需要大批掌握一定的农业理论知识的高层次的农业技艺型和操作型人才(农业高职).这既是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既是农业发展的外部需要,也是农业教育自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回首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看到人类社会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农业社会,走过了曾经辉煌的工业社会。如今,我们已面对着新的世纪,已经听到了正在急速向我们走来的知识经济的脚步声。不同的社会,竞争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人们争夺土地;在工业社会,人们争夺资源;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眼睛盯着的是人才。哪个国家拥有了一流的人才,哪个国家就  相似文献   

6.
<正> 把学校办成农村人才的培训中心我们学校是为农村培养基层干部、农业技术员和新型农民的基地,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农村各方面人才,逐步改变农村干部和农民文化、技术结构。1.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与对人才的需求,有计划地培训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解决经济与人才需求的矛盾。我们龙江县是一个半山区,全县有耕地面积426万亩,山区248万亩,草原90万亩。根据全县耕地面积、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县政府确定农村经济战略重点优先发展农业和牧业。学校办学从农业与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出发,主要办好农学、园艺和牧医专业,直接地为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服务,我校办学初期就设置以大田种植业为主体专业,截止1983年就办了农学专业长短班14个,培训农村技术人才756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大力发展畜牧业。我校为满足经济发展对畜牧人才的需求,把原来的兽医专业改为牧医专业,并由每期招一个专业班20几人,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农业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就农业高校应发挥人才、科技和资源优势,努力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提出若干工作思路,并建议政府应该为农业高校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培养外向型农业需要的人才,不少农职业学校相继增设了外贸类的新专业,而且迅速发展成为时下的热门专业。但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农业中专或农副职业中学等.在培养农业外向型人才方向上,是着力培养生产技术性的人才呢?还是突出地培养对外贸易的“商才”呢?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笔者试图从当前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入手,就这一课题提出个人、粗浅的看法,祈求能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和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并展开深入的探讨,以繁荣职教事业。  相似文献   

9.
<正> 云南农业教育依据云南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针对民族多样性特点,立足边疆,服务云南。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突出各地教育特色;突出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使学历教育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同时还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初步形成以高等农业教育为龙头,中等农业教育为主体,联合办农业大专班,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教育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为云南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人才基础。高等农业教育为农、林、牧、渔、水、机系统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的高等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夯实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中专校要切实为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考虑,既要使他们全面发展,又要使他们确实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适应农村新形势、新发展的需求,有一定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实践技能较强的人才。这种认识是基于以下理由:首先,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从招生数量,还是高校的整体规模都逞跳跃式发展。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来看,无疑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就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绝大多数人进入了一些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真正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可谓凤毛鳞角。农业中等专业学校无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项农村政策大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农业已逐步向商品化、现代化农业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地依赖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农业人才的结构和人才的各方面素质也  相似文献   

12.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农业多元人才是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农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必要性,探讨了农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创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农业人才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本从农业人才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农业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农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农业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需要以努力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文章以青年教师的视角全面分析了培养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途径:首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农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再次,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最后,要热爱教育事业,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要培养农业生物技术人才,就必须围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科学研究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本校的学科特点和优势,构建具有"生物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相关领域关键技术(农作物育种、农艺性状调控、绿色农用生产资料生产等)"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分类培养模式。通过创建"生物+农业技术"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农业生物技术特色鲜明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农科院校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指出农科院校应加大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本文还就农科院校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的类型、以及在培养产业化人才方面将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邹秉文为我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高等农业教育肩负着农业振兴的使命,主张克服传统高等农业教育的弊端,注重实地调查,造就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端农业人才;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科学研究以改良农业;借鉴美国高校农业推广的先进经验,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业推广工作。邹秉文高等农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农村危机,同时开创了中国大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和国际市场化的深入,垦区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垦区企业拥有大量的复合型外贸英语人才,提高垦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垦区企业外贸人才英语能力现状,提出了规范外贸英语,培养垦区企业外贸英语人才的途径,以提高垦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同科技、教育的结合,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要稳定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农业与国际经济的发展,黑龙江垦区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交流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垦区企业拥有更多优秀的综合型对外贸易人才。由于垦区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式较为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垦区的发展。因此加强复合型外语外贸人才的培养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