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课改专家郭元祥甚至戏谑:“老师,请闭上你的嘴。”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下就是我实践中的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2.
唐田 《家教指南》2006,(4):25-26
幼儿园使用“活的课本” 家长朋友对中小学的课程比较熟悉,就是老师按照课本规定的内容和顺序一点一点地教孩子,幼儿园的课程自然也是如此。其实不然。在幼教改革进程中,幼教课程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把幼儿长期关在教室里学课本,例如、写字、背诗、学计算,就会脱离孩子生动活泼的生活实践,孩子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创新意识就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孩子自然产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就无法满足。所以,现在先进的幼儿园实行的课程不再以“死的课本”为主,而是把生活、社会和大自然当作“活的课本”,围绕孩子的兴趣和教育的需要,有效地组织各种类型的综合活动,使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创特色学校”的口号逐渐流行起来。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理念指引下,很多学校瞄准了素质教育的“软肋”,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同行上了一堂“土壤”的课,在大家一起研讨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以前的自然书中好像有这一内容”,只听那位上课老师激动的说:“我已经把它扔掉了,这样我们的科学课程改革会更彻底些。”真有点像“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问:“伞的世界”这一单元中有一个活动为“听清楚”,该活动要求孩子学会初步的归类方法。活动开始时,我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仔细看看自己的伞,等音乐一响起来,就开始给伞找朋友。音乐一停,小朋友要说出自己找的朋友是谁,并说出为什么找它(让孩子对伞有初步的感知)。第一次。孩子表现得很好,有的说是颜色一样,有的说都是花伞。为了深入开展活动,发散孩子的思维,我又放了第二次、第三次音乐,但这时孩子却表现平平,兴趣不高。请问,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水平? 答:在“听清楚”这个活动中加入了音乐,从而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这是个好点子。“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教师用书建议教师根据伞的特点作为分类标准并发出指令。对幼儿来说,只要注意倾听指令,发现自己或同伴伞的特点就行了。这种分类学习目标明确,也符合中班孩子的能力。等孩子们熟悉规则之后,可以请他们当主持人提出  相似文献   

6.
呼唤童趣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初步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随意性的涂鸦和歌舞。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出生在怎样的环境,最初的涂鸦都可以带给他无比的快乐,“童趣”是孩子的天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如何通过美术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我认为,呼唤“童趣”首当其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自主构建园本课程、组织实施开放性教育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使预设课程走向开放,走向幼儿生活。下面是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蚂蚁”中的一些新尝试。通过这些活动,我感受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使整个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和深入;使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知识以外的东西。一、自主的探索活动随着天气的回暖,孩子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草地、树底、路边花丛下的一些爬行小昆虫,其中蚂蚁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昆虫之一。“这是小蚂…  相似文献   

8.
2012年,我校教学节主题是“基于学情,优化统整,提升实效”,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校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来优化课程统整的资源和主题,使基础型、探究型、拓展型三类课程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在这个研究主题下,我执教了一堂语文研讨课《空气中的“流浪汉”》。文章从灰尘的大小,它存在于空气中的数量、来源,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弊大于利等方面对灰尘进行了具体介绍。结合这篇课文,我和探究型课程任课教师、拓展型课程任课教师进行了三类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0.
周红芳 《教学随笔》2009,(10):29-31
去年,身为品德学科教研组长的我精心组织了一次“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提高品德课实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一位年轻的老师执教了一堂二年级《我与小动物》的品德与生活课。整节课无论是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还是从教学的准备来说都是相当充分的,可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引起了所有听课教师的争论,并最后导致了教研活动的“补课”,但也由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课程实施,师资是关键。由于综合变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更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关键条件。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以便提出解决的方案。在我们学校,以校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主要有四种方式,分别是主题课例研究、教学案例反思、教师论坛和校本课程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12.
生成课程最近在幼教界非常受关注。多数老师是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生成课程”这个概念的。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的思想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比如,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其实就是生成课程的思想。也有不少老师曾经把这种思想变成实际行动,比如配合当时的社会主题(如抗洪救灾、申办奥运等)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等,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地把这种想法和做法上升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模式。现在,随着对瑞吉欧教育,尤其是它所采用的项目活动的介绍。生成课程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刘华 《早期教育》2001,(11):26-27
“O点项目”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育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儿童、成人的学习发展过程,其课程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论(Multip leIntelli.gence)和Feldman的超常发展理论(Nonuniversal Development)。研究人员设计了机械和结构、科学、音乐、运动、数学、社会性、语言、视觉艺术8个方面的学习活动以及这8个方面的学习评价。这些对于鉴别幼儿的智力结构,并根据已鉴别的智力结构设计针对个体的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0点方案的课程设计,试图建立以下三个桥梁:在孩子的好奇心和幼儿园的课程之问架起一座桥梁;在孩子的能力和幼儿园的要求之闻架起一座桥梁;在教室中的学习和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各种活动仅仅是帮助教师和孩子通过这座桥梁的车,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包含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中。具体有四个步骤:让孩子在各种学习领域中得到发展;鉴别孩子的多种智力;提高孩子那些已鉴别出的智力;在孩子的强势智力与其他学习领域之问架起桥梁。从本期起,我刊将分8期介绍“0点项目”8个领域的活动,希望读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化和课程实施的逐步探索 ,在我国产生了各种术语的“活动课程”,如“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它们之间是如何继承演变的 ,相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我国教育界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 ,理清“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历史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活动课程”的本质 ,指导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张南 《中学文科》2007,(9):114-114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和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课程形态。我校在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课程资源方面投入不足。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我校侧重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出了以“热爱家乡,感受风土人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人文环境、民风习俗、农业特产等几方面,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为了让学生在探究威县风土人情的过程中,从物质到精神、从生产到生活、从思想到习俗,更好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成人高师教学法课程实施中,组织小组研讨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的开展要求针对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给予有力的指导,使小组研讨活动成为课程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师资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活动的开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反映新的学习方式形成中必然遇到的严重挑战,只能在不断的探索改进中求得更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园开发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历程1.课程的建立阶段(1997年9月~1999年7月)作为《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研究小组的课题组成员及第一批试点园,我园从1997年起在深刻理解《幼儿园工作规程》总的教育目标基础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国内外幼儿教育的课程理论与信息,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讨,并在课题组专家指导下,一方面参与编写《广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南》,另一方面积极筹备试点的各项工作,制定试点计划,确定试点班,培训开展试点工作的老师,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开展试点工作。在近两年的试点工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被确立,并作为必修课进入中小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我区不少学校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编辑了一批优秀的案例,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落实我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课题实施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区于2004年3月9日——11日开展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周及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交流活动。总结了我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胡怡 《幼儿教育》2003,(2):23-23
这学期我园使用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为幼儿参与和生成新的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在“惊奇一线”这个课程单元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从发现“线”无处不在且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到抽象的“线条”概念的掌握,该课程单元满足了孩子们参与、求知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生成新的经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神奇传话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电话线和外婆联系,也可以走路去看外婆。活动结束后,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外婆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外婆!”莹莹说:“老师也喜欢我,因为她暑假到我家来看我。”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也到我家来的,她也喜欢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灵机一动说:“我记不清你们家怎么走了。怎么办呢?”莹莹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画一张从幼儿园到我家的线路图,你就能找到我家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请其他小朋友也到你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 随着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让孩子主动探究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教育活动中孩子“活”起来、“动”起来了。然而我们常常看见在热闹的场面结束后,留给孩子的更多只有单纯的高兴,难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效果吗?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如何做到让幼儿快乐的同时,逐步过渡到感知、体验、运用新旧经验呢?我们以中班歌唱活动《我和奶奶去买菜》为例,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有效性展开了一课多轮的研讨,希望能对教师们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