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体味中国农民疾苦而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对中国知识分子同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她为其设计的人生定位,也是她苦苦挣扎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张力之下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平衡是短暂而脆弱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往往成为她最终的精神归宿。结合她于1933年发表的题为《新爱国主义》的演讲,仔细分析其代表作《同胞》,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派”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30多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摆脱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束缚,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创作中。《同胞》中主人公的边际文化人身份、经历与情感体验和赛珍珠本人最为接近。在这篇小说中赛珍珠采用主体性写作策略和言说方式,从中国人的视角去阐释美国和中国。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她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被喻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而她不同时期的中国题材作品也有意识地塑造了众多沟通中西文化的"人桥"形象.她笔下既有矗立于古老时代的桥,也有成长于现代文明时代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桥即人,人即桥.桥与人的形象相互映衬,有力地突出了她一贯坚持的跨文化沟通的思想.赛珍珠寄望于那些文化先行者,寄望于大众启蒙.她的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途径的种种设想既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也显示出她认识问题的前瞻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龙子》忠实记录了日军在华的种种残暴行径,真实再现了中国人在抗日战争初期、中期的心路历程,真切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英雄壮举,同时,深刻反省了战争扭曲人性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可以说,《龙子》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  相似文献   

5.
6.
赛珍珠因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她进行了解读,但是对她的宗教观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大地》为例,剖析在中国儒释道影响下,赛珍珠倡导的宗教宽容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同胞相争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创世纪》记载了不少最有名的同胞相争的故事:该隐由于嫉妒上帝对胞弟的宠爱而杀死了胞弟;雅阁夺取了哥哥以扫的继承权;出于对弟弟的嫉妒,约瑟被自己的哥哥卖身为奴。无论是在《创世纪》中还是人类社会中,研究同胞相争总能给予人类启示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刘蕾 《海外英语》2013,(23):151-153
赛珍珠在其英译《水浒传》中运用"异化"翻译策略,违背通顺原则,抛弃透明话语,拒绝制造作者在场的幻觉,凸显源语文化的异质性。从翻译动机、文本选择和话语策略等方面探索《水浒传》英译本的"异化"翻译特点,与施莱尔马赫使用的"异化"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赛珍珠的"异化"翻译策略超越前者的"精英主义"和"民族主义"局限性,有助于典籍英译文本为大众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通过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池大为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公开宣扬知识分子只有以功利作为人生的唯一原则,命运才会有所转变。小说不仅不对题,且采用的还是19世纪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没有正确反映当前我国知识分子的本质真实。一些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吹捧,暴露了当前评论界爱捧场、爱说好、绝不批评的通病。这些评论家的出发点违背了我党历来关于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述现象呼唤作家应有一种神圣的理想与崇高感,努力构建催人进取的现代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感受四季》艺术地再现了新时期二十年当代大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十分细腻逼真地画出了一幅当代大学风云图,作品塑造丁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大学校园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经读过一部中国女作家郑贞华所写的弹词作品《梦影缘》.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西方视角与中国精神的奇妙结合,作者采用了适度“神话”的方式来对待中国历史。同时,在小说艺术手法上,赛珍珠采用“奇迹”的写作方式和与生活真实适当疏离的方法营造一种传奇色彩,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种写作态度集中体现在对主人公王龙三次婚姻生活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5.
《曾在天涯》展示了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医药学研究生在继承、坚守中国文人固有的价值观、人生观过程中尴尬、困惑、苦恼与动摇。他最终成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而这种“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恰是当代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作品由此表达出对传统精神资源有效性的质疑,井提出了拿什么来拯救人文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的小说《母亲》中“母亲”形象,是丰饶大地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化身。一方面,女性与自然的天然亲近感使得她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另一方面,男性对自然和女性的疏远以及压迫又迫使他们被背景化,女性这一具有巨大诗意的实体被忽略和轻视,因而这种诗意成了哀伤的诗意。女性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唯有通过寻求独立的生存方式才能真正享受内心的自然的伊甸园,才能在苦难中视自然为希望和梦想所在地,与命运进行不屈的抗争。赛珍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极好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创作的《大地》以皖北农村为背景,用史诗般的笔触保留了最原始的农村民俗生态。以生子习俗为例,作者记述了从产前准备、分娩过程到产后庆贺的各种礼俗仪式,描述细致入微。这些民俗事象在皖北大地上传承千年并不断变异,是民众集体心理意识的最佳映射和皖北大地的集体文化沉淀,再现了民众真实生存方式,还原了一帧皖北农村原生态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大地》对中国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以王龙一家人的生活为主线,为读者编织了一幅旧中国农村社会广阔、独特的民俗长卷,塑造了全新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形象。赛珍珠运用中国人的视角,以文化为切入点描写中国农村和城镇生活,从中国小说的艺术特点、中国人的根本价值观等视角向西方阐释中国,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的小说的<大地>,经过半个多世纪才由畅销小说成为经典之作,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除外在原因,如文人学者的推举,读者阅读、阐释、比较和判断外,最重要的还是它具有成为经典的本质特征,即经典性.在迄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仅有<大地>是描写中国农民命运和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这对我国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文学中,知识分子题材占了不小的比重。纵观十多年的创作,知识分子的形象捌划、人格塑造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文学出于对政治上的拨乱反正、重新认识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与地位的认同,作家们着力批判了极左路线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刻划了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及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