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语言研究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就有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汉代以后逐步建立了文字学、训治学、音韵学三个语言文字研究门类。但由于“读经致用”的实用文化传统,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文字上,忽略了文法的研究,再加上汉语本身的形态上特征不明显,使得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大大落后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1898年,马建忠在西方语言学理论和语法学理论的影响下,才出版了有史以来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系统的文言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在此基础上,黎锦熙先生于1924年推出《新著国语文法》,成为汉语白…  相似文献   

2.
我国汉语母语基础教育学科以“语文”命名已经半个世纪。在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再造新中国语文教育的新理论;根据汉语语言文字的特殊规律和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独创我国语文教育的新理论;整合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构建科学的、系统的现代汉语母语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这是语文学科理论研究的一套完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现代西方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相关理论,唯独没有现代中华语言文字学。语言文字学是文化自信的根脉和源泉,新时代应加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亟待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论支撑。文章阐述了构建“中华语言文字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为文化自信的架梁立柱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季刚曾指出:“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这是对中国传统语文学的总结,也是对开创新的语言文字之学的启示。千百年来,为探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学者试用过很多手段,阐述过很多法式;从乾嘉年间的段王,到清末民初的章黄,更是集其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继承人陆宗达先生和王宁先生关于语法与训诂、语法与语义、语法化与词汇化三大关系的理论对于汉语语法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继承人陆宗达先生和王宁先生关于语法与训诂、语法与语义、语法化与词汇化三大关系的理论对于汉语语法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1月27日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卫红指出,2014年全国语言文字战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决策部署,在语言文字法治建设和依法监管,世界语言大会筹备召开,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语言文字信息化和科研工作,语言文字合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需要注重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传统工作举措,着力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吸引力,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颜之推经历了从南北朝末到隋朝统一的社会转型期,他以语言学家的学术眼光关注社会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自觉地从事语言文字规范的研究和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隋唐时期的语文规范事业奠定了基础。他的后代子孙遵承祖训,继承并发扬了颜氏家学传统,创建并完善了隋唐时期的字样之学,使汉字的楷书系统定于一尊,影响至于现代。颜氏家族在中国农业文明社会鼎盛期从事语文规范的历史经验,值得当代语文规范工作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传统文化美和悠久历史美,使学生心中油然生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论"字"     
字是语言单位的书写符号,是一切文字系统共有的基本单位,独立性、整体性、合成性和定型性是其共性;表示的语言单位不同、由字母或字根构成、构成元素多少和排列方式不同、形体长短等等是其个性。拼音文字的字不仅可以与汉字进行比较,而且通过比较可以揭示不同文字系统的性质和特点。拼音文字的字与汉字不相当、拼音文字的字是字母、是词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皮尔士的象似性理论,文字可分为象形字、引得字和记号字三种类型。汉字中的所谓记号字,其实大部分可以归入形体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两方面之间有着一定现实性联系的宽式象形字、宽式形声字等。它们可以统称为引得字。与记号字相比,引得字概念强调汉字的理据性。包括记号字、引得字和古代"六书"在内的"全八书"是覆盖古今全部汉字的一种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角度,探讨微技能训练在汉字和词语教学中的运用,试图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特征,以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能够批量地掌握汉字和词语,达到快速提高汉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炳人识字法”是将国家颁布的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420个非常用字,不重复地编成七言句式的口诀。“炳人识字法”在语文教学识字中可使3至6岁的儿童,每天用半小时,10个月内即可轻松地掌握2940个汉字,远远超过了小学生6年级应识2000多字的识字量。“炳人识字法”是对我国传统的“集中识字”的继承和创新,在汉语语文的教育上有重要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非汉字文化圈国家中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最难的部分是汉字,那么如何开展汉字教学成为第二语言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试从字形、字义两个方面介绍对非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学习者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现行汉字结构分析策略、字源分析策略,提出了汉字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字本位体系.笔者希望通过对汉字教学的分析,提高教学管理者对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并能对汉字课的开设给以实际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汉字性质是由构成文字的材料———字符的性质决定的。字符是以现成汉字表音或表意 ,针对语言中的语素表意或表音 ,亦针对音节表音 ,故而汉字的性质是语素———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语言文字学界,普遍采用西方有关的文字定义,即“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这个定义只概括了汉字的一种作用,一种特性,它远远涵盖不了汉字全部。其实,我国汉朝的许慎早就为汉字作了义界,对其义界运用训诂的方法加以阐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许慎看来,文字的发明创造,是对天地万物与人事的标指。也就是说,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记录符号,而且也是对生生大千、历历人事的反映,是对宇宙秩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对比法是促进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汉日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汉字,所以将其进行对比显得更加有意义。而且正是由于汉字的存在,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汉日同形词的过程中容易望文生义而造成误用。  相似文献   

19.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50%-70%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汉语与西方语言接触的增多,字母词便应运而生,从此开始了挺进汉语及其辞书的征程,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然而字母不是汉字,字母词亦不能构成汉语言的核心词汇,认可并使用字母词充其量也只能视为权宜之计,长远来说多数还是要"汉化"。由于汉语在本质上与西语截然不同,西语中的缩略词及所谓的字母词要"汉化"得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唯有如此,方能吸纳进来以丰富汉语言文化,方能言说、演绎并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