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美与崇高是美学领域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其最根本的美学特点,一为和谐,一是激荡.人们在欣赏优美与崇高的对象时,其心理感受和精神特点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需要优美,在优美的艺术中体验优美的人生,但我们也需要崇高的激励,尤其是以悲壮表现出来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2.
美有多种形态。自然美、社会美、日常生活中的美和艺术美,主要是从它们存在的领域以及与人的关系来区分的。如果从美的形状以及使人产生的不同美感来看,美可以分为壮美、秀美、悲剧和喜剧。壮美也就是崇高、雄伟、雄壮、伟大、刚性美,一般称崇高。我们以为称壮美比较合适,崇高一般是对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和事说的,对自然事物一般都不宜用崇高这个词。例如我们可以说:“鲁迅很崇高”,“董存瑞是崇高的”,而不宜说:“庐山的瀑布很崇高”,“这只狮子是很崇高的”。而壮美可以通用于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  相似文献   

3.
崇高范畴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西方崇高理论的语境和观点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化中的崇高现象及相关论述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大”与西方美学范畴里的崇高是相通的、一致的,按照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分类,中国的“大”主要属于数量的崇高或象征型的崇高,即一种静态的、观照的崇高。而在中国早期的神话中却充满了抗争的、力量的或实践的崇高。另外,中国的阳刚美及其壮美感同西方的崇高美及其崇高感在审美心理上也有重合及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对后世的影响可以用"崇高"一词来概括。他不仅是一位能唤起我们崇高感受的崇高者,他一生的从政为文、建言兴制、身体力行,无不出于崇高的心灵。作为学术思想资源,范仲淹的崇高特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人格主体性崇高、态度认知性崇高、实践性崇高和审美性崇高。  相似文献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明提纲: (一) 简述此观点是古人崇高的忧乐观。 (二) 举例论证无产者也具有这种崇高的忧乐观,并批判那种错误的个人主义的忧乐观。 (三) 我们的事业需要无产者崇高的忧乐观,我们青年人要树立这种崇高的忧乐观。  相似文献   

6.
康德说,唯有真正的德行才是崇高的。这位老先生还有一段广为人知的名言:"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头顶上的星空需要仰望,方能看到灿烂,如果你永远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是永远无法领略到灿烂星空的壮美与震撼的。同理,如果你的内心没有"崇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20 )试比较优美与崇高的异同。简单地说,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其中看得到符合于我们的人生观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如果是比我们拿来跟它比较的事物更伟大的,那就是崇高的。实际上,如果承认美的本质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积极情感的生动形象,就可以说优美与崇高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人类的文明史正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一方面,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自然符合了人类的目的,在成为自然主宰者的同时,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崇高感。另一方面,被征服了的自然,被改造了的客观世界由于打上了人类意志的印记,从而在客观上…  相似文献   

8.
一个打败死神、挑战生命极限的人一个12年干了18年活的人一个教学生把“高尚”“财富”“成功”领进门的人一个纯粹而高尚的人刘雄辉,让我们感受到了崇高的旋律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向崇高心灵与祟高相伴,灵魂不会寂寞 事业与祟高相伴,人生才会精彩  相似文献   

9.
朗吉努斯崇高理论尤其是他有关文章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观点,对后世西方的文学创作活动曾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但二战以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使朗氏崇高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解构和颠覆。今天,为了纠正后现代主义的极端化倾向,我们有很多的理由重新挖掘朗氏崇高理论对文学创作活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师弟之伦对于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了解师在师弟之伦中的崇高地位,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古代老师的崇高地位做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康德崇高美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崇高的内涵来看 ,康德把崇高分为客体的崇高、客体表象的崇高和心意情调的崇高 ,揭示了崇高作为审美范畴和审美客体的客观性 ,弘扬了崇高的主体性。从崇高的根源来看 ,康德把崇高的根源归因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试图克服崇高事物的巨大威力与主体恐惧心理的矛盾 ,分析二者的对立与统一 ,不是统一于崇高事物 ,而是统一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从而凸出了主体的勇气、力量和自我尊严感 ,也倡导了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康德还深刻地揭示了崇高的心理机制 :由崇高的事物审美感官难以把握产生痛感理性观念引导想像力自由驰骋掌握崇高的事物产生崇高感。康德的崇高理论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崇高理论的最高成就 ,为现代崇高理论的发展作了坚实铺垫。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该是一个什么形象?当我们面对格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崇高”二字时,我们在思索。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躲避崇高”这样的字眼影响一部分人的时候,我们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刘雄辉,岳阳县黄秀中学校长,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中年汉子,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崇高”二字的含义。他没有被死神打垮,而是向生命的极限挑战。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校长12年干了18年的活。他立足讲坛、教学生把“高尚”、“财富”、“成功”领进门。他谨守师德,立志做一个纯粹的人。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关于崇高的不同理念,认为西方崇高美学的突出特点是"冲突"性,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自然事物是西方崇高美学的主要关注对象。中国文化中不乏这种崇高,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注重人的崇高,而且更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把中西两种崇高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崇高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敬意",自然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是"力量";人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力量"和"善"。  相似文献   

14.
吴华彬 《学语文》2013,(4):58-59
一、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偏差1.思想的呆板与狂放当前,学生作文有一种"伪崇高"倾向,即单纯地追求所谓的"思想健康""主题崇高""积极向上",在主流价值面前丧失了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的创造性。我们当然应该提倡和弘扬社会价值尺度、道德原则,但不能将其教条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15.
论崇高     
这是一个需要崇高而且能够产生崇高的伟大时代!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讨论崇高,就不是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 ,多元解读我们总喜欢耳提面命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 ,“说崇高的话” ;我们总爱说 :“《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麦琪的礼物》是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悲惨生活的同情 ;甚至 ,《绿》是表现对祖国山水和大自然的热爱……。”“崇高、有意义”这些人文价值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 ,这是语文学科教育功能的规定。但关键是怎样理解、如何把握“有意义”和“崇高”。那些课文也的确可以如此解读。但是 ,是否…  相似文献   

18.
“崇高”的意义在美的客观事物经人类的审美感受而养成崇高的感情,进而找到人生的目的:立下伟大的抱负,做出伟大的事业。崇高的感情是与崇高的思想和崇高的想象三者相联系的。思想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二者借想象来表现并与读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山石 《家长》2011,(Z1):37-39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事物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崇高论与柏克的崇高论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二者都认为崇高具有可怖性,是一种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但柏克将崇高感性化了,康德在其基础上把崇高理性化了,因此又有着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