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师范教育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师范教育,实始于1897年4月7日开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一、清末(一)盛宣怀(1844—1916)盛宣怀以襄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起家,成为声势煊赫的洋务官僚。1896年,盛宣怀即  相似文献   

2.
盛宣怀传略     
盛宣怀(1844—1916年),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早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便参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搞实业的头面人物。由于他集官、商于一身,成了清末办洋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又因他所办洋务实业,比之其他搞洋务实业的人物成绩显著,故被人们公认为洋务界的实业领袖。 盛宣怀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盛康,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进士,与同年乡试恩科举人李鸿章有八拜之交。盛宣怀二十七岁时,以世侄之谊投身李鸿章幕下工作。由于他头脑机灵,办事千练,深得李鸿章的器重。时太平天国已经失败,清政府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便开始搞洋务以图强,盛宣怀因此也跻身其中。在李鸿章的提携下,事业蒸蒸日上。从他搞洋务三十余年间,虽几经沉浮,但其所搞实业都获成功,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项。 (一)参予创办并长期主持轮船招商局,发展近代航运事业。  相似文献   

3.
我在半个世纪前专门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始,即确定以学术界少人间津的洋务运动作为研究重点。与此同时,将与洋务运动关系较深的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三人作为洋务历史人物重点研究对象,其中尤以盛宣怀作为重中之重。这是为什么?这要从1861年至1901年40年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盛宣怀对洋务事业的巨大贡献谈起。  相似文献   

4.
实科教学在洋务运动时期被引入中国,既有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为其理论依据,又有办洋务对应用性人才的渴求作为其社会基础。实科教学在中国普及、传播的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科教学体制:其一,从办学形式看,集封建性、买办性、功利性于一体;其二,确立了以“中体西用”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尽管如此,主导其课程设置的西学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汉末学界巨匠应劭,生于累世通显的官僚世家,长于东汉王朝行将崩溃的桓、灵、献时期。受中国传统史学“经世”思想的影响,应劭为挽东汉王朝大厦于将倾,报累世之恩德,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他宏富的学术著述与一生的言行中。他的这种学术思想不但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且把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所从事的洋务活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爱国者的思想风貌,闪烁出爱国主义思想的火花。下面拟就左宗棠办洋务的出发点,略加论述。青年时代的左宗棠很推崇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包世臣,深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当英国殖民者加快侵略步骤时,左宗棠在他探求《经世致用》之学的同时,又增添了研究外国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盛宣怀,字杏荪。诞生于1844年11月4日,享年73岁。是位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历史人物。1870年经人介绍他进了父亲的世交——北洋火臣李鸿章的幕府。在李鸿章的提携扶掖下,充分展示了他办洋务的才干和胆识。1872年9月,年汉29岁的盛宣怀就参与刨办厂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从此开始了他的实业家生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先后创办了湖北煤铁开采总局、荆门矿务总局、广生煤铁公司、金州矿务总局,中国电报总局,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等实业。他  相似文献   

8.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佼佼者”,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夏东元先生所著《盛宣怀传》前言中对盛宣怀所作的概括性的肯定的评语。人们常说“青史凭谁论是非”,要评论象盛宣怀这样的政治上的保守与经济实践的进步间的矛盾人格頗为复杂的历史人物,的确是一件难事。何况长期以来,盛宣怀几乎成了“大买办”、“大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同义语,要恢复盛宣怀应有的历史地位就更不容易。夏东元先生根据自己“评论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事件有一个标准,即不仅要看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中华民族、人民大众的认识、态度与作用,而且还要看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态度与作用”的标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办洋务所需要的翻译、军工、实业等人才,在“中体西用”方针指导下,洋务派着手 洋务教育投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厚聘教习;宽待学生; 保障教学设备设施。洋务教育投资回报丰厚,它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力的出现;使中国走出 孤立与闭塞,进入世界性交往阶段,利用“交往”的伟力,推动传统中国社会的变迁;牵 引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早在1862年就初见端倪。从求“自强”办军事工业,到“求富”办民用工业,到要从教育与用人制度的改良倾向,是李鸿章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洋务思想的总纲,自造、自主是洋务思想的主流,但李鸿章本身的封建伦理思想也严重制约了其洋务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跳不出封建的圈子。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之后的长沙,是南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中心。但甲午战前湖湘文化固有的较为开放的学风和经世致用传统并未在长沙得到推广,长沙绅民表现出的主要是藉湘军“翼教”成功之后进一步强化的自负心态与救时卫道责任感,并由此流衍为炽烈的仇夷拒洋与“耻闻洋务”习尚。这种守旧习尚明显阻遏了洋务事业在长沙的开展,对长沙的近代化启动带来了较大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世致用”或“通经致用”是儒家伦理中的一个本有之义,也是春秋以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然而“经世致用”并不完全等同于“通经致用”,“通经致用”更强调了“以学术为治术”中文本的重要性。晚清以来,在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的湖南舞台,“通经致用”观念下,今、古文经学的论争尤为引人注目。儒生“治术”上的南北异辙,折射出他们“学术”上对六经的差异诠释。  相似文献   

13.
王辉耀 《神州学人》2014,(11):16-19
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耀眼明星海归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带领中国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先驱。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贡献中,对科技发展的贡献最为突出、影响最为深远。自鸦片战争以来,海归对中国科技的推动从未停止过。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先后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学习当时国内办洋务急需的开矿、机械、造船、工业技术等工科专业。“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有“精通西学第一人”之称的严复等开拓了中国机械科技和自然科学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以曾、左、李、张为首的洋务派是以林、龚、魏为代表的改革派的继承者。洋务派不仅在实践过程中继承了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且将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洋务实践活动。改革派的“师夷长技”的概念在洋务派那里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师夷”的目的已不只是为了“制夷”,更是将其作为“自强”的手段。洋务派所倡导的“西学”概念较之改革派的“西技”又更深入了很多。因此,洋务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早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后来加入“以不谈洋务为高”的清流党。然而,随着阅历的增加,张之洞认识到洋务的重要性,开始办洋务并成为洋务运动的殿军。甲午战争之后,维新派主张变苹中国的政治、文化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政治制度,提出倡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但是,这些主张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张之洞提出了“中体西用”这样一个折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刘文典整体学术思想与学术贡献,将其学术思想的主要观点概括为4个方面:①重视实证,“一字之微,徵及万卷”;②主张学术救国,研究应该经世致用;③主张中西学术互相沟通;④在学术发展上刘文典坚决支持“百家争鸣”.认为他的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他对时局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为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主要手段就是“师其所能,夺其所持”,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进而又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观点,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自己的洋务事业,有其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相比.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仍有其积极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盛宣怀正视外力入侵后中国矿权面临的严酷现实,主张在应用西学的基础上同洋商争利,开发中国矿源。他采取一系列保障中国矿权的措施,抵制洋商对中国矿业的垄断、扼杀。在长期办矿生涯中,盛宣怀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矿务思想,特别是先顾舆情、富寓于民的主张,使其思想跨出传统办矿之道的藩篱。毋庸讳言,盛宣怀的矿务理想与实践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这种悖论,成为19世纪晚期中国新式工业艰难进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道”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关键字,先秦以来各家学派对“道”都有其不同解释。孔子提出“仁义之道”,开创了为后世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的传统,成为漫长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哲学。刘勰、韩愈、章学诚分别著有《原道》一篇,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三者宇宙观、人生观及政治学术思想的影响。把经世致用作为自己原道论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20.
郭嵩焘洋务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是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洋务理论家。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见仁见智,颇有争议。本文试图从郭嵩焘洋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征入手,对郭嵩焘的洋务思想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知情、顺势、求理乃办洋务的根本 郭嵩焘认为:“西洋之入中国,诚为天地一大变……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可以看出,郭嵩焘已意识到中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局势里,指出“洋人之强,与其逼处中国,为害之深,远过于前代。而其借端陵藉,乘衅要求,中国与之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