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常德日报》2001年8月11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舆论监督报道《吃谷的秤》,这篇报道指出,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低落的根本原因除了  相似文献   

2.
看报的启示     
去年六月份,我无意中得到一张河南农民报.其中《大家都来珍惜土地》专栏对我启示很大。我想,我乡有不少开荒造田的典型事例,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呢!现在不妨采写几篇关于这方面的稿子往上投投看。说干就干,第二天我听说本乡沟杨村建新房烧砖没毁一分田、而且又开垦了不少良田一事,就骑车去采访。采访归来,连夜写了《建房烧砖不毁田,开垦荒丘造良田》一稿,送到县广播站,当天就播了。这篇稿子的采用,对我鼓励很大,我又连续写了《门刘村平荒造田》一稿寄往河南农民报.不久,便刊登了.看了一张报纸,收获竟如此之大,是我料想不到的。从此以后,我就注重看报,从报  相似文献   

3.
王映霞于去年 2月 5日在故乡杭州病逝 ,享年 92岁。她生前向我谈起郭沫若与徐亦定的一段恋情 ,纯属偶然 ,那是缘于她为萧乾先生主编的《新编全国文史笔记丛书》撰稿。王映霞为徐亦定抱不平1991年 8月 17日下午 ,王映霞来上海文史馆找我 ,将 5篇文史笔记交我 ,其中 4篇分别写郁达夫的衣食住行。我粗略地翻了一遍 ,其中一篇关于郭沫若与徐亦定恋情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 ,就向王映霞询问有关情况。她介绍说 ,徐亦定是郭沫若的恋人 ,曾在杭州烟霞洞同住了一个暑假 ,但假期结束后 ,郭沫若写了一篇长诗《瓶》,其中主人翁即为徐亦定。徐亦定之后与…  相似文献   

4.
雄 鸡报 春早 ,凤 舞龙 飞 勤。 2004年年 底,中 国 科技界 的 一 件 大 事 , 就 是 中 国 科学 家 关 于 鸡基 因 组 和 家 蚕基 因组 的研 究分 别 发表 在 世界 权威 杂 志 《自 然 》和 《科学 》上。两 大基 因组 研 究成 果,接连 两天 发 表,这 是 科学家 给农 历鸡 年所 献 上的 一 份特 殊礼 物 。然 而,这 份 礼物的 背后 ,依 然是 无 法不 沉重 的一 个 话题 :随 着后 基 因组时 代的 到来 ,基 因组 研 究真 的 过时 了吗 ? 人 们 往 往 说 基 因 测 序 为 生 物 科 学 发 展 奠 定 了 基础 ,那 我 们能 说这 个 “基 础”就 是 …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一家报纸在三版偏头条位置发表一篇通讯,《副教授——“鸡司令”》的标题赫然醒目,文章并说:“副教授,是个堂堂正正的学术职称;‘鸡司令’,是个土里土气的乡间戏称。可是在他身上,这两个称呼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了。”看来,作者和编者是有意用戏称作标题的。这使我联想到别的报纸上出现的“猫大王”、“乌龟大王”等标题,觉得有必要议一议。  相似文献   

6.
收到六月二日出版的《瞭望》周刊,封面刊登了脸带笑容的胡启立同志照片,旁边是要目:胡启立同上海知识分子谈心。“哦,大概是那篇稿子用了,”我思忖着。这期《瞭望》发表了我写的专稿《创造民主、和谐、相互信赖的环境——胡启立同上海知识分子谈心》。后据上海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告知:今年六月间,中央书记处召集有关省市和领导部门负责同志开会,讨论一份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时,中央宣传部把《胡启立同上海知识分子谈心》一稿,作为与会同志的参阅文件之一。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于今回想写这篇稿子的过程,还是很有意味的。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一家报纸在三版偏头条位置发表一篇通讯,《副教授——“鸡司令”》的标题赫然醒目,文章并说:“副教授,是个堂堂正正的学术职称;‘鸡司令’,是个土里土气的乡间戏称。可是在他身上,这两个称呼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了。”看来,作者和编者是有意用戏称作标题的。这使我联想到别的报纸上出现的“猫大王”、“乌龟大王”等标题,觉得有必要议一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学报》去年8月23日二版发表了一篇作家访问记:《他,离不开大海》,写得颇有文采。但我觉得美中不足。请看:“娱乐,对年青人的诱惑该有多大啊!他忍住了,不逛公园,不打扑克,不下象棋,不看电影,早起晚睡,一天当两天用,一年到头  相似文献   

9.
1991年3月20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写的通讯《公仆赞——记襄樊市一汽运公司客车一队党支部书记王凤山》。隔了8天,湖北日报一版发表了一篇题为《强化公仆意识》的读后感,作者是读了报上发表的王凤山的先进事迹后而写的。8月,省委组织部、湖北日报等四家单位举办的“为党旗增光辉”征文中,我写的那篇  相似文献   

10.
我在《大公报》工作了几十年,开始是外勤记者,要说“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我得举出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初期,我匹马单枪去访问我军最高司令部这件事。当时经过无数折腾,我都出以最大的耐心,终于遇到了好机会,结果在8月17日《大公报》上海版发表了一篇《司令部中》的“独家”特写,虽然曾被新闻检查所检扣了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疆新闻界》1986年第6期上,发表过一篇《用眼睛采访》的短文,读了颇有感触。这里写一点自己的体会作为补充。一位老记者和我合写的《自治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洽谈会开幕》消息(载新疆日报1985年8月21日一版),在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八十五篇获奖作  相似文献   

12.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4.
夜访耕夫     
去年10月20日,我们报社一行三人借去建湖参加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宣传研讨会的机会,拜访了农民通讯员沈耕夫。沈耕夫是个在盐城很有名气的农民通讯员,今年57岁。他几十年笔耕不辍,发表了2000多篇鲜活的新闻。1995年下半年,《新华日报》、《新闻战线》发表了他的来信《谁为农民写首歌》,在全国引起了反响。后来《湖北农民报》等农民报社发起“我是农民”征歌活动,征集到词曲16500多首,选出200首辑录成集出版,确定12首为传唱歌曲。1996年8月,中国农民报协会第13届年会在武汉召开,同时举行歌集首发式暨农民之歌专题文艺晚会,沈…  相似文献   

15.
《伤痕》发表前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一篇短篇小说,为何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当时我是文汇报的总编辑,发表这篇小说的前前后后,勾起我  相似文献   

16.
“这里我想推崇一下《丽水日报》。地处深山的《丽水日报》近两年来送评的作品很有竞争力,获奖作品总数引人注目。他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多送鲜活短小的新闻作品,1991年,他们送评的《农民徐火松办起垃圾加工厂》这篇短新闻,全文500字,不去写农民经商,也不去写农民办一般性的工厂(这些已不稀罕),而是写徐火松别  相似文献   

17.
首次上海市企业报好新闻作品评比2月18日在正泰橡胶厂揭晓。评出消息一等奖4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6篇,表扬2篇,通讯一等奖6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1篇,表扬3篇,评论二等奖8篇(一等奖空缺)三等奖11篇,好栏目7个,好标题4个,好版面8个,其中,上海海港报《大批化肥压在港口愁煞农民》、上海海运报《运送每个旅客赔本九元多我局沿海客运面临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人民日报》今年8月7日二版的《炊烟不浮深山村》一文,是一篇读来使人有如身临其境,身受其惠的作品。报道旨在透过“炊烟”在山村消失这一现象,来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出现新面貌,农民观念开始更新这一重大主题,以期收到“标新立异、以小见大”的效果。文章选择角度新。写三中全会路线给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作品不少,而大多是以直接反映“万元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10月,《中国改革报·时代周刊》以多半个版的头条位置刊发我采写的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一:农民负担重在哪里?》尽管文章写得较为一般,但立即引起了当地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注。1998年12月17日,该周刊又以同样版面、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后续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二:村委选举——农民选你才能当》,此文也同样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河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明义看了文章后对记者说:“文章写得很好!就需要你们这样的记者写这样的文章。”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冯晓武看到《河南日报》转载的这篇文  相似文献   

20.
稿子见报了,且过去了两个月,本不想再说什么.只是见到新华社北京分社的徐人仲同志对我采写的《“走肉”记》给予了热情的评价(见86年第11期本刊),又受《新闻与写作》编辑之邀,我才觉得有些话还得说说. 1986年8月下旬,我同一位新分配到报社工作的同志开始了“来自环北京经济圈的报告”系列报道的采访.8月27日,我们到了河北省涿县。座谈中,涿县县委的同志冒出一句“松林店镇是个‘倒蛋基地’,每天有不少人从这儿乘火车往北京倒鸡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眼前顿时一亮,原来在北京大街小巷走门串户卖鸡蛋的姑娘、媳妇有不少是来自松林店.走一趟,随她们走一趟! 我们退掉住房,搭车赶到松林店,准备次日与一两个贩子同乘早6点10分开往北京的市郊车。但事实有变.镇上的人说.这阵子不是倒蛋的红火日子,因为眼下正是鸡产蛋的旺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