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唤醒童趣,切入文本 一袭洁白的短衬衫扎进西裤,加上稳健的步伐,赵清华的亮相给人质朴的印象;一口浑厚清亮的纯正普通话加上协调自然的举止彰显出大气,让人顿生成熟魅力之感.  相似文献   

2.
驼铃声声入课来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4,(1):41-41
正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  相似文献   

4.
翁颖怡 《辅导员》2012,(Z1):122
今天我读了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我是第二次读他的作品,读得格外仔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看似互不相连的词语是如何被作者联系起来的呢?本文作者林海音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写成了故事,让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  相似文献   

5.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生:这个题目不是句子,而是三个词语。 生:三个词语中间有圆点。 师:那是间隔号。对于这个题目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作者觉得连贯的一句话无法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时,他就会用这种方法,选取两三个关键词作为题目。三个词语放在一起读也读不通,就在中间放个间隔号,留下了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言辞平实质朴,非喜非忧、非伤非怨的情绪萦绕其间,寻之无迹,品之有味,令人感怀,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童心、童真、童趣之时,也感受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一般来讲,正如生活中学生们往往更喜欢直接畅饮的碳酸饮料而不是回味无穷的茶一样,小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往往不容易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7.
“你在哪儿?我在这儿。” “你在哪儿?我在这儿。” 被乌鸦劫持的小人尼尔斯·豪格尔森,听到大雁阿卡和雁群寻找他的呼唤,却不敢应声,因为乌鸦威胁他要“想想自己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我说课的内容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我的说课将分四部分进行:一、说对教材的理解;二、说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思路;四、说板书设计。  相似文献   

9.
费蔚 《小学语文》2008,(1):57-59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中对语文教学内容有过较为精辟的阐述,他指出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相似文献   

10.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1):19-21
许多时候,我们在追问:语文教学激动人心的魅力在哪里?是课堂上昂扬的氛围吗?是,但不完全是;是师生滴水不漏的问答与对话吗?是,不完全是;是学生念出那些"成熟"的语言"作品"吗?是,也不完全是。新课程让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语文内涵更加丰富,有一点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1.抓住表达“我”真情实感的词句,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情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曾去过云南大理,对那里的白族三道茶感受颇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驰名中外。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  相似文献   

13.
一,交流信息,以中心句带动全篇 身着纯白圆领短衫和纯绿筒裙的候俊杰老师款步上台,给人淡雅素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课题,梳理内容 课前,李勇老师曾经和个别学生交谈,了解学习状况。课始,李勇老师就学生用旁批的学习方法入课。他随手拿起同学的课本,以“多好的学习习惯呀”、“如此多的批注”两个赞赏后,提出“六年级的学生,读一篇文章,一般会有一个自己的见解”,然后以两种写法板书课题(见下),让学生读完课文章后,看哪一种最符合自己的看法。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主题描述】美术是与文学、音乐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在人的生命成长中,它更接近儿童语境。一个儿童或许还没有文学与音乐的自觉,但他可能就有了美术的自觉,通过带有颜色的线条,将他所理解的这个世界表达出来,于是在玩耍的时候涂鸦并乐此不疲。如果你有兴致,他会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期间,还会流露出他的想法、他的需要、他的希望、他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创造与生俱来。当然,这样的素养与创造是无序的、稚嫩的。小学美术教育难道就仅仅是把这些无序的变成有序的、把稚嫩的变成成熟的吗?或许,马铭罕老师的《玩美术》能够给我们的美术老师些许启发。我只想说,关注课堂中的生命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但如何提升课堂中的生命质量,形成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或许更应该引起教师们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义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本文拟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中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为例,谈谈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想象画面,走近童年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中间的小圆点叫"间隔号"。请闭眼想一想,透过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好像看到了冬天暖暖的太阳,远处慢慢走来一支骆驼队,我们小伙伴们赶紧围  相似文献   

19.
《冬阳·童年·骆驼队》全文围绕骆驼队来写,朴实纯真,朗朗上口。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回忆骆驼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呢?  相似文献   

20.
习惯了在日落西山、绮霞满江的时候.从案牍间抬起头来,甩甩手、展展腿、深呼吸,然后看看窗外的世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那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无意批驳人们对名利的合理追逐.我只想说.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少些浮躁,多些“澹泊之守,镇定之操”.别在红尘中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