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点景人物的画法 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既能点景,又能抒发画家的思想感情,表情达意.有了人物,山水画就增强了生命力.丈山尺树寸人,在山水画中要注意人物的比例,造型与动态的塑造,画出三远的透视感.画人物要简练,线条流畅,远人无目.着衣要与季节天气相结合,如夏日戴草帽,雨天穿蓑衣打雨伞,冬季披大衣等. 点景物的画法 在山水画中,点景物有亭台楼阁、高塔草棚、农家小院、栈道桥梁、船等各种建筑及物品.点景物在山水画中是着眼点,一般不要安排在画面的中心十字线上.它既是景物,又能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说意境是山水画灵魂的话,那么点景就是山水画灵魂显现的点睛之笔。正如清代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说:"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山水画中一片平常的山林、田野,因为有了村落的分布和人物的活动,立刻变得生动而充满灵性。尽管点景在山水画中所占比例不大,却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可以极大地强化画面的感染力,增强和完善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山水画中的点景主要有屋宇建筑、人物、动物、车船等,均是  相似文献   

3.
点景,是山水画点缀相应景物的一个专有称谓.在山水画中,指根据表现内容与意境创造的需要,在构图的相应位置,点缀相应景点,如亭阁房舍、舟车桥梁、人物畜兽等等,用以加深意境表达,增加画面情趣,提出画中生机.画中点景,是山水画技法的一个表现环节. 点景,按汉语本意,点就是小,景是指景致,合起来为小景之意.在山水画技法中,点景所占面积虽小,但位置却十分重要,其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成为“画眼”,这正如清人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述:“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由此可知,点景虽小,在山水画中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代北宋时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有世俗生活气息,从北宋发展到南宋时,点景人物出现新的内容,如携琴访友等.元四家画中的点景人物已成为画家自己的化身,这种创作形式为后世画家所借鉴,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点景法的变化技法,因人而异.但因山水画点景往往会成为"画眼",故而虽技法各异,却有基本的艺术规律可循. 山水画的点景技法,无论表现的是房舍屋宇、亭台楼阁,还是路桥船舶、飞禽走兽、人物器具,点景既不可太工也不可太粗糙.太工则无势,无势则不能与山川融洽无间.而点景过于工细,恰恰是初学者最易犯的弊病.反之,点景若过于粗糙,则往往过于粗疏,不够精致,则难以在视觉上引人注意,也难以成为画眼.至于粗与细以何种程度为好,则要以画面的整体主势与笔墨形式而定.  相似文献   

6.
正点景的比例与位置的确定欲作点景,首先要确定比例。点景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山水画中起点缀和衬托主景的作用。因此,其位置和比例的确定,必须与山石树木统一考虑。就点景所处位置而言,点景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所以,这就要求其所在的位置要恰到好处,比例大小也要恰如其分。山水画创作中,点景比例关系的确定相对比较简单:一是参考现实生活中点景与主景、点景与其周围对象的现实比例关  相似文献   

7.
传统山水画中点苔作为山水画构成的重要组成元素,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而演变。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点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画面中采用不同的方式点于不同的部位可达到不同的画面效果。本文主要从传统山水画点苔的基本方式对其进行了阐述,在传统山水画作品中点苔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根据画面风格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笔法、不同形态的点法,多此一点便多一分生机、多一分韵味,使画面形成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田文华 《考试周刊》2014,(23):19-19
<正>一、艺术要高于生活我们学习山水,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一副成功的创作作品不仅基于对传统的长期学习、积淀和在大自然中对景写生,而且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创作者不是一个只会按既定程序运行的机器,而是以想象、冲动甚至愚笨的念头表现内在的精神变化。只有重视这种对生活体验的感性因素,艺术作品才真切、生动。从山水画开宗立派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一批不同风格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9.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其荒诞哲学思想最典型的代表作。小说中的多重音景不仅为静态的视觉文本增添了强大的动态气围,也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延申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局外人》中的自然音景、社会音景以及无声音景为着眼点,考察小说中形态各异的声音现象,可以深入探究听觉叙事对小说人物塑造、情节构建以及主题强化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加缪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烛照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主要以自然风光为描写对象,致力于对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提出了山水画家的绘画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用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成功地创作一幅山水画,熟练地运用笔墨技法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点景的作用。适当的点景对画幅的构图及提高作品的真实感、趣味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的点景虽不是画面的主体,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但细心、巧妙经营的点景却能起到画龙点睛、增添趣味和升华意境的功效,所以历代山水画家无不在点景上下功夫。本文主要梳理了各时代的点景类型、特点、变化以及它与时代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山水画在南北朝尚处于萌始的初级阶段,而在魏晋之前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形式存在的。到魏晋时期,山水画才真正逐渐脱离原来附属于人物画的地位,单独成为绘画的主题。但虽然有、宗炳、王微等专门山水画家,山水仍多为人物衬景出现,带有稚拙的痕迹。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自晋代顾恺之创作了《庐山图》后,山水画得以形成和确立,山水画并成为"山水文化"的重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话剧《雷雨》中人物之间话语冲突,将剧中人物结束话语冲突的过程归纳为六种方式:转换话题式,妥协让步式,第三方介入式,一方获胜式,退出式以及客观环境中止冲突式,认为不同的身份地位会导致不同的话语冲突结束方式,研究不同身份地位的话语冲突结束方式,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并且加深人物印象。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元代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有着开创性的发展。元代山水画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在讲求法度、  相似文献   

15.
学好中国山水画,需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联系起来.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最基本手段,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创作状景抒情、借物写心、讲究笔墨、意法化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孕育出了山水画这一辉煌绚烂的画科形式,纵观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的地位要远远领先于人物、花鸟两科。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中西传统绘画对待写生的不同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原理和山水画写生的意义,并进一步针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现状,探寻山水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方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说,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目识心记”;一是“对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景法则和采用的“目识心记”的写生方法.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与欧洲的观念和方法是不同的,这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好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对景写生”是动眼·动脑·动手,去认真研究表现自然物象,对提高山水画的造型能力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画主要由山石、流水、树木和云雾等四要素组成,"写意"是其中的一种流派,是对大自然景物的抽象反映。对于晚年学画者而言,写意山水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要画出神韵,就不得不提到"点景"。宋代山水大家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山水画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一种"远"在其中,或是景之远,或是思之远。"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为例,结合"三远"带给人的视觉心理上的感受来阐释"远"与中国美学内涵的关联,以此为突破口来解释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远"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山水画技法上的创新为突破点进行论文的编写和实践绘制的尝试。近几年,以地域为特色的绘画形式不断呈现。章法上的变革、绘画材料和技法上的创新不断改变着历代冰雪画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凸显出"笔墨当随时代"的文化特征,不断呈现着全新的视觉感受。通过论述,本文希望可以将传统的写意山水画进行大胆改革,将东北浑厚质朴的感觉表现出来,大胆将西方的抽象主义、冷暖色彩结合起来,运用在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中,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