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4.
吕璀璨 《考试周刊》2012,(44):18-19
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充满了"迷宫"叙事的盘综错杂性。通过"迷宫"这个核心意象,他把奇幻体的迷宫故事嵌入侦探框架中,叙事中的不断分叉造成小说扑朔迷离的阅读效果;通过精心设置的魔幻叙述手段,消除了传统小说文本中真实和虚构的分明的界线。这篇小说对时间和永恒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博尔赫斯把玄学思想化为了小说形式,影射了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的"时间"主题。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1)
博尔赫斯的“沙之书”无头无尾,永远也看不完。在博尔赫斯的眼中,小说就如同一个迷宫,无数条道路交错,每一个交叉点都可能迷路。有趣的是, 正是小说的这种迷路性让小说丰富并且拥有无限丰富的可能。小说家尽可能顺利铺设出口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地让读者“迷路”。小说家的任务不是  相似文献   

6.
书籍对于博尔赫斯这样一个学者型作家、失明的作家而言,就是知识的象征。作家的书籍崇拜即对于知识——这种神圣的令人尊敬的东西的崇拜。对“书、知识、智慧”的崇拜散落在小说中,显现为“书”、“图书馆”、“迷宫”三重意象。博尔赫斯并不信仰上帝,他的上帝就是知识。作为学者型的作家,一个智者、知识分子,博尔赫斯笔下充满这种对于“知识”的迷恋与恐惧。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译文出版社《小径分叉的花园》是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也是博尔赫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为"侦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间谍余准,一路躲避英国军官的追踪,潜入汉学家艾伯特家中。他与艾伯特大谈一部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杂乱无章的小说手稿,突然开枪杀死了艾伯特,  相似文献   

8.
博尔赫斯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人,一个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迷宫,让我们改变了关于小说的观念。他打破了小说的种种清规戒律,小说由此获得了更自由的存在,以及无限的可能性。而小说之存在前提,乃在于人之存在,因此小说之存在和人之存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是走近博尔赫斯世界的一条根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极度关切,他的小说洋溢着强烈的宗教意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宿命论的神秘色彩;沧桑、失落的悲剧意识和跳跃、朦胧的意象流动。这表现了他关注现实,关怀人生的写作态度,以及作家心灵最深处的对人生归宿的玄想。  相似文献   

10.
链接: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诗集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面前的月亮》、《圣马丁的手册》。读博尔赫斯,总感到面对的不是一个作为实体而存在着的人,而是一个游走在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幽灵。他被尊崇为“为作家写作的作家”,而他的文本——只能用这个空泛并且被用滥了无数次的词,因为博氏的作品实难区分出哪些是诗歌、哪些是小说或者随笔——早已超越了纯粹的写作而存在着。他是一个阅读者,他的一生不断在图书馆里阅读他人,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又不断地用想象和宗教式的虔诚…  相似文献   

11.
博尔赫斯的作品以迷宫般的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意味见长。时间和空间的哲理阐释、存在的荒谬、个性的磨灭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探究,都是博尔赫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种看似纯粹的文本和语言游戏恰是博尔赫斯的创作特色。迷宫般的结构以及循环、交织的意象是博尔赫斯小说的表层结构,实质上表达了博尔赫斯对宇宙及人生的思考,同样拥有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博尔赫斯素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豪尔斯·路易斯·博尔赫斯( 1899— 1986)阿根廷著名小说家、诗人。以一批风格别具的短篇小说进入 2 0世纪世界文学史。其作品充满了幻想、神秘和哲理 ,把短篇小说艺术发展到了精确的程度 ,被称之为“作家的作家”。代表作有短篇集《小径分岔的花园》、《小说集》、《阿莱夫》、《死亡与罗盘》等。作家本人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博尔赫斯的才华并没有用在正道上。他为小说的叙事技术增添了不少新的东西 ,或者说他讲故事的天才是空前的。遗憾的是他把这份天才运用到哲学的探讨上去了。正如他自己所说 :“哲学探讨占据他小说的许多篇幅。”(《…  相似文献   

13.
受容与变容——论博尔赫斯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小说家余华在从传统现实主义转向先锋小说的艺术实验之途中,广泛借鉴了西方文学大师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对余华的先锋小说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对其先锋时期的作品转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虚拟叙事和时间本体两个方面.通过对博尔赫斯的学习,余华利用虚化的语言突破日常经验的限制,打破牢固的日常世界,直指精神世界的本质真实,使小说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建立起二元的甚至是多元的小说空间.而博尔赫斯的时间本体观念解放了余华的小说叙事,使他在时间的多元并置中同时设置时间的超前或者回溯,在作品中彻底消解了现实性,将本来依附于现实的故事变成了能游离于甚至断裂于所指的无根之物,造成了多重文本的并存和相互消解,从而彻底取消了故事所负载的涵义,营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乌托邦世界.但是,余华对博尔赫斯的学习并非简单的移植和模仿,他在借鉴之时融入中国元素,最终将外来的叙述观念和写作技巧化为己用.  相似文献   

14.
正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是一座随着岁月悄悄溜走的城市,"被听成一首诗的城市,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那里生长出了他自由、平易、清新,还有热情洋溢的散文、小说、诗歌。有一种生动的说法——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我读他的诗,只感到意境深远,意蕴无限。每一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是闪烁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小说家,劳伦斯对小说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他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同时,他还以散文的形式论述自己的小说观。在他的散文中,劳伦斯对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情感及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劳伦斯的小说和散文为依据,对他的小说观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弛写出了很出色的小说,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坛似乎只有张弛一个人会写,作为可以与张弛相提并论的小说,我认为世界范围只有一个人与之相比,那就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因为张弛的小说无论从哪些方面看,走的都是与博尔赫斯相反的道路。博尔赫斯喜爱故弄玄  相似文献   

17.
先锋派小说家格非在其小说中经常透露出一种内在的焦虑与困惑,这一种困惑与突围的矛盾体现在诸多的文本意象中,天井意象即为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在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等作品中,天井意象从一个新的角度呈现了格非小说内在的主旨,同时凸显了先锋派作家在精神困境中求突破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8.
卞之琳的名篇《断章》,意象安排妙处颇多。它的意象主干是事态的,具有顺接的流动之势,每一个事态意象内部又分出若干物态意象,物态意象在上下两句重复回旋,使全诗有了贯穿之线,气脉通达舒畅,增强了诗篇的视觉流动感;意象由实到虚,延展了读者遐思玄想的空间;事态意象的不同时态形式,强化了诗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哲思回味。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感动亿万读者。在小说中,风筝作为特定的意象贯穿整个小说的始终。作者通过对风筝的描述,反映了哈桑与阿米尔两个人所代表的阶层和地位的差异性以及阿富汗的社会状况。通过对风筝意象的解读,探讨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之路,以及他的救赎行为对我们当代青年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感动亿万读者。在小说中,风筝作为特定的意象贯穿整个小说的始终。作者通过对风筝的描述,反映了哈桑与阿米尔两个人所代表的阶层和地位的差异性以及阿富汗的社会状况。通过对风筝意象的解读,探讨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之路,以及他的救赎行为对我们当代青年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