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壤丘陵地区双季稻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在夏季晴天中午有降低现象,其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PAR和温度的日变化是形成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蒸腾强度降低,而水分亏缺引起的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阻力增大则造成光合速率的降低。水稻上部叶片的光补偿点低于下部叶片,而光饱和点则是下部叶片低于上部。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第2片叶为0.049-0.068,第4片叶为0.044-0.060。光能利用率第2片叶在2.6%-5.7%,第4片叶在2.0%-5.8%。水稻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早稻和晚稻旗叶、2叶、4叶分别可达到19.58μmol CO2m-2、17.78μmol CO2m-2、14.4μmol CO2m-2 s-1和26.46和17.27μmol CO2m-2 s-1  相似文献   

2.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恋卿  潘根兴等 《科技通报》2000,16(6):421-426,432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源地区代表性水稻土,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合体中的分布及^13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7-10kg/m^2,有机碳主要分布2-0.25mm为0.25-0.02mm两级团聚体中,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C-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相似文献   

3.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及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 ,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 13 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 .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 7~ 10 kg/m2 ,有机碳主要分布于 2~ 0 .2 5mm和 0 .2 5~0 .0 2 mm两级团聚体中 ,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 ,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 ,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 C- 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  相似文献   

4.
水稻土SOM含量高光谱模型的母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清  周斌  张杨珠  王人潮 《科技通报》2004,20(6):471-475
以青紫泥(BlueclayeyPaddysoil,BP)和红黄泥(RedPaddysoil,RP)为例,研究发育于不同成土母质的水稻土SOM含量高光谱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BP与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RP,因为土壤中所含粘土矿物的不同,加上有机质组份的差异,其SOM含量高光谱模型具有母质的独特性.无论以反射系数为自变量或是以反射系数一阶微分为自变量,BP与RP的SOM含量高光谱模型在模型所包含波段的个数和位置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嘉兴地区水稻土磷素状况与环境效应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志剑  王光火 《科技通报》1999,15(5):377-381
对我国高产水稻区嘉兴地区典型水稻土进行了磷素状况测定及环境效应评估。结果表明,流行的磷肥管理实践已造成水稻土磷素的积累;发现水稻土的树脂磷指标可以反映出与水体环境相关的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平。此外,还就高磷水稻土磷素潜在迁移流失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水稻土磷素流失机制及影响因子进行深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章明硅  俞震豫 《科技通报》1991,7(6):326-329
在研究的红壤类土壤样品中普遍存在着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作用,供试样品中针铁矿铝替代量为0.14%~27.21%(摩尔百分数),平均为8.77%。红壤亚类、黄红壤亚类和黄壤亚类平均依次为10.32%、9.79%、1.30%,其中红壤、黄红壤亚类与黄壤亚类之间差异明显,这反映了成土条件的差异。土壤中针铁矿的铝替代量与粘粒中铁的游离度正相关,与土壤粉砂粘粒比负相关,说明针铁矿中铝替代量随土壤发育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13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7~10kg/m2,有机碳主要分布于2~0.25mm和0.25~0.02mm两级团聚体中,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C-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相似文献   

8.
土壤矿物是土壤母岩经过不断的风化在沉积过程中遗留在土壤中,它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且它的组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其特有的矿物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特性以及其造价低的特性使其成为了环境防治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红壤对稀土元素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元根  袁可能 《科技通报》1998,14(3):203-208
对不同母质来源的红壤样品和粘粒矿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吸附、解吸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并进行了三种吸附模式和六种吸附动力学模式的数学拟合⒚结果表明,测试样品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过程可用 Langm uir 吸附方程和 Langm uir 吸附动力学方程来描述⒚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红色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本研究以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长沙市为例,首先探讨了SEIM(Soil Erosion Index Model)模型的基本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各个参数的取值;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SEIM模型,研究了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及动态变化,并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EIM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现状的总体趋势;而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研究表明,红壤丘陵区总体的水土流失量较小,轻度和微度侵蚀面积达到95%以上,中度以上侵蚀范围不到5%。红壤丘陵区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程度总体上来讲在逐步减弱,而局部地方,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土壤侵蚀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张吉先  陆军  俞劲炎 《科技通报》1999,15(4):292-296
在浙西桔园红粉煤灰和铁尾矿,并套种牧草(苏丹草),可改善红壤的物理,化学 化性质,促进牧草对养分的吸收,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土壤和沉积物的磁参数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一套土壤和沉积物的磁参数研究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目前,已能通过测定土壤和沉积物的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依频磁化率、“软”剩磁、“硬”剩产和非滞剩磁等磁参数,鉴别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含量、颗粒度和物学特征,而这些特征与土壤或沉积物所处的环境状况密切相关,据此,土壤和沉积物的磁参数研究已被浓度性地应用于大气污染,重污染金属以及古气候的重要等环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施肥后,稻田上层土壤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有机肥处理的土壤DNA丰富度最大,为19;无机肥处理的最小,为14。3种施肥处理的DNA序列Shannon-Weaver指数分别为:混施肥处理1.85,有机肥处理2.30和无机肥处理1.6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混施肥处理0.73,有机肥处理0.82和无机肥处理0.64。上层土壤中,无机肥处理和混施肥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相似系数为79%,而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与混施肥处理、无机肥处理的相似系数为62%,这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改变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下层土壤各处理仍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有机物料对高产稻区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兆登  徐富安 《科技通报》1992,8(5):309-312
对高产稻区土壤在氮、磷、钾化肥高水平施用条件下,投入有机物料后对土壤肥力及其产量的影响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增添有机物料后不仅使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而且对土壤的团聚水平、团聚度和结构稳定性、通气孔隙、水容量等的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提高;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增强,其抗逆性也增加.而单施化肥区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速效磷增加.速效钾却亏缺.尽管单化区土壤团聚水平、团聚度比试前土壤有所增加,但孔隙水平仍与试前土壤基本类似.所以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和土壤的抗逆性均不及稻厩,麦厩区.因此在灾年(多雨)是稻厩、麦厩区产量较单化区分别高10.60%和14.23%,而在正常年景其产量却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高水平化肥施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 .土壤CH4氧化能力与包括活性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内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非水稻生长期较高的水分含量能促进水稻生长季节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 .在影响稻田CH4排放大尺度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中 ,土壤水分历史可能比土壤性质更为重要 .结果表明 ,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市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长沙市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红色旅游的市场特征,并根据这一市场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旅游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三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红色旅游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