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45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读书、融合与创新,"纠缠如毒蛇,执着若鬼神",便是我读书、融合与创新的基本状态. 一、读书 此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期间,我和两位学长在"今天炮轰这个,明天火烧那个"的动荡日子里,从诸子到唐宋、明清散文,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每一个时代的书,都有选择地涉猎,外国书籍亦然.背诵成了我们的功课,定计划,定任务,这个星期要求背的,下个星期互相抽背;还经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读书、背书的习惯积累了我治学从教的资本.  相似文献   

2.
我的面前摆着一部又大又厚的书,书名为《他山集·斯人刘广》,从书脊上看,这本书是刘广编的.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刘广先生借学生的日记、信件集纳而成的对刘广先生的人生之旅及人品之评价,即他的学生对刘广先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评价,以"他山之石"展示"斯人刘广"的人文特点与精神风貌也算一个创举.书中不乏情真意切的歌颂,也不乏后生可畏的鞭挞.这无疑是刘广先生关于一位语文老师一生从教的全面、客观却另类的总结. 刘广是我就读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内敛、文静、读书用功的贫寒学生,课外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喜欢写日记.他的日记不是"流水账",而是有思想有情节甚至有故事,相当于写一篇作文.这样坚持不懈的日记写作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若干年后他以日记为依托,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时我年轻》.  相似文献   

3.
于永正在他的《教育的两个名字》一文中说,教育虽然很复杂,但我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四个字:"影响"和"激励",而我从教的40多年也能概括出这4个字:“影响”和“激励”。  相似文献   

4.
从教10年,我越发体会到读书学习的重要。语文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那干瘪瘪的课文知识点来应付考试,已明显落后于时代,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说,语文教师认真地“下水”读书已迫在眉睫。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书呢?首先,应该精读教材。如果教师自己...  相似文献   

5.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6.
越读书,越感到不满足。直至今日,提起“阅读”二字,我依然心生敬畏,总感觉自己还算不上一个读书人,与同行比起来,自己知之甚少。然而,从教20年来,从初登讲台,到如今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真切地体悟到是阅读给予了我更多的成长力量。展开自己铺设的阅读地图.我发现,自己经历的是一个阅读与思考、实践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满腹经纶。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在我不算很长的从教生涯中,时常听见父母们如此抱怨"家里的书一大撂,可是他(她)就是不爱看。"其实,让孩子爱上读书并不难,难的是父母是否有这份恒心,为孩子打造一个书香家庭。  相似文献   

8.
喜欢书,是喜欢里面的宁静悠远,芬芳静谧。进入书的世界,生活的烦恼顿消大半。此时,人便拥有了一份绝美的愉悦心情。读书常使我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妻子曾嗔怪,你干脆住到书里去吧!我掩卷一笑:"到书里面住一住,有何不可?"  相似文献   

9.
导语:草丛中的"卧游"师:(板书:卧游)你们知道"卧游"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吗?生:(纷纷回答)游泳?睡觉?……师:我来告诉大家,卧游指的是读书。古人认为,读书是一种最省钱的旅游方式。在书中畅游,即使只是坐在家里,也能看遍世界。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在书中畅游,才是最快乐的事情。今天,我要带领大家经历一次奇异的旅行。真正地卧在地上,感受一次特别的经历。我曾经有一次躺在地上旅行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里我了解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下雨天,在窗前看着雨落感叹着青春年华。在郭敬明的书里,我读到了"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似乎真的体会到了那似水明媚的青春留过的地方,留下了若有若无的忧伤。每逢佳节,当我在为不能与好友相聚在一起而遗憾、难过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使我释然了。当遭遇失败,灰心丧气时,我想到了阿甘的"人生就像巧克力,谁也拿不准下一颗是什么滋味"。于是我懂得:人的前程都是捉摸不定的,是成是败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拼搏、去掌握。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情感,陶冶性情;读书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磨练人的意志,我们的生命会在读书中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12.
学校迁址后,在升旗台旁种下了两株梅花,伴随国旗的升起,已度过了十几载.我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山村读书,山村从教.在我的记忆中,山村多的是野花,认识梅花始于书中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4.
书,如一杯刚泡好的茉莉花茶,细细品味,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对读书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和感激,是读书成就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前进的力量。上小学时,我就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却感受不到它的分量有多重,只是朦朦胧胧地喜欢读书,只要是书拿起来就读:小人书、漫画、杂志……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位从教16年之久的英语教师,从初中到小学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带给老师、学生的变化和无穷的益处。英语教学是一个创造、激趣、创新的过程,教师是课堂上的导演兼主持人,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诱导,突出"新"、"趣",以"新"、"趣"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胜利者,从而热情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新意浓;课结束,兴趣存"的最佳效果,也为英语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英语教学,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6.
读书微忆     
<正>我所能忆起的童年之事不多,能清楚地记住细节的更少,但我却时常能感受到童年对我的影响力之大。许多我现在的毛病和纠结、困惑之事,大抵都能在童年找到根源。读书也是如此。我读书之时的烦躁与安宁、所好与不屑,都有着童年的影子。说来惭愧,我到八岁时仍不会背一句唐诗宋词,除了连环画,似乎就没有看过什么书了。就是连环  相似文献   

17.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妙处     
熊春茂 《辅导员》2010,(13):9-10
的确,"把书捧着读的同时,还得提高对书的辨别与鉴赏能力。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书香才会更浓郁,飘得更久远。" 也只有提高对书的辨别与鉴赏能力,我们才能发现"读书的妙处"。  相似文献   

19.
“记性、韧性、悟性”这六个字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李成良赠给我的,这是他20年来治学经验的总结,我也一直视若珍宝,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想,如果我的考试成绩突出有什么秘诀的话,这六个字就是了。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这“六字真言”尤其有价值。1. 记性大家都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仅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也肯定没戏。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我们“矫枉”太“过正”了,就会出现问题。我知道很多中学生压根儿就不去背书,要背的话也就背背数理化公式和英文单词,…  相似文献   

20.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书正恰似我的良友与故人!我和书的交情可谓一往情深,追溯起来要从我咿呀学语那时起.是母亲把书介绍了给我,让我从书中认识了老虎、狮子、小鸡、小鸭……使我认识了这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