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知识来源生活,数学知识也是生活现象的反应.通过高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熟悉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课下互动、课后练习等各个方面,利用问题、案例,引入生活化元素,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感悟生活.一、中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涵义中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通过生活现象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方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目的,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一门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所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从生活中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让数学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其产生亲近感,而不是在一堆枯燥的数字、公式中让学生压力倍增地学习数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呢?一、生活化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与数学建立亲近感生活化导入就是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入具体的教学中,使数学知识和问题回归、还原到生活原型、生活情景中去,从而  相似文献   

4.
严志源 《学子》2014,(3):43-43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近学生的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一、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起学生探求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逐步带领学生揭示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或者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接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是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而生活又是知识学习的源泉。数学的学习更是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新课标中就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并探索出相应的数学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置身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之中,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巧用生活之水来润泽小学数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知识来源生活,数学知识也是生活现象的反应.通过高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熟悉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课下互动、课后练习等各个方面,利用问题、案例,引入生活化元素,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应用题的教学往往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独立、内容枯燥、信息量大而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而新课标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下面例谈我在新教材<函数的应用举例>中的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己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时时洋溢着生活气息,更富有情趣和魅力,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加自然有效。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首先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并透过现象探寻数学现象的存在;其次,要深入思考现象之后的数学本质,从而领悟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本领。现就全县骨干教师优质课汇报活动中的《认识钟表》教学片段,谈谈如何灵活再现生活情境,让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领悟,加速学习的深入和优化,以实现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本文围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主要论点而展开.文章阐述了就数学学科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数学材料为背景,捕捉生活的素材,使之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达到学以致用,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数学学习与学科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学科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积极关联现实生活与数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的经验,同时尽情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题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常识与生活背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力图把生活问题引入我们的教学教学中使数学更加生活化,在这些实际生活例子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学习过程中渗透出的趣味,把一些很难懂的数学问题简易化、通俗化.使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熟悉身边的事物,从而达到不断学习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也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对此,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学科规律,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引入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树立学好教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学教学是丰富多彩的,能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的,在抽象问题情境中解决的,在开放问题情境中创新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如何将数学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数学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抽象思考及复杂演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数学现象出发,逐步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并探寻真理.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与思考,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性地学习.然而,复杂的数学问题不仅要依靠学生的理解,还要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快理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