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6):69-70
比较分析普通初中数学教材沪科版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可以通过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三角形全等"知识点呈现的过程和特征,从而为初中数学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意义。研究表明,两版本呈现"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基本一致,但在内容编排、教材栏目、习题和信息技术等环节各具特色。其中沪科版的章节划分和习题设置更为合理,但在其他版块尤其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文化版块的设置上,人教版显然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章小结"能够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对比不同版本教科书"章小结"特色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选取台湾地区康轩版与大陆地区三种常用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以"二次函数"这章为例,对比四种版本教科书"章小结"部分的差异,发现四版教材章小结部分各有特色:康轩版教材小结内容多样,注重知识体系的梳理;人教版教材与华东师大版教材章小结部分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课标理念联系紧密;北师大版教材小结部分设置合作交流问题,注重引导学生的参与体验与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3.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编入了美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冒险"主题单元里。人教版教材也收录了《木兰诗》,编入"祖国"的主题单元。我把两份教材的练习题做了一个比较分析,下面是美国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题在此就不再赘述。1.一边读课文,一边自检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再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数学》和新加坡数学教科书New Syllabus Mathematics中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发现:两种版本教科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侧重点不同,人教版《数学》"重应用",而New Syllabus Mathematics"重思维",分别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得到对教科书编写的启示:厘清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质;回顾并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应用"与"思维"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数学》和新加坡数学教科书New Syllabus Mathematics中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发现:两种版本教科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侧重点不同,人教版《数学》"重应用",而New Syllabus Mathematics"重思维",分别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得到对教科书编写的启示:厘清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质;回顾并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应用"与"思维"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需运用等式性质的知识,超出了现行教材对等式性质的描述范围,对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阻碍.通过对多版本教材内容的梳理,发现各版本对等式性质的描述并不相同.梳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发现等式两边能否同乘除式子、能否同乘除零,对解释分式方程解法的依据等知识起到了关键作用,故可对初中教材中等式性质的描述适度改良,对等式性质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初中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中小学教科书也应时改版,中小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也自然成为近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教材的比较,有利于突出不同版本教材的利弊得失,为数学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有利于深刻理解教材的编排理念,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对新旧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与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的比较分析,比较三种版本教科书呈现“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引入方式与习题的异同,为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编选了李密的《陈情表》供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使用,但是教材中关于此文的注解有些不太确切,有些太简略,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这篇"至情至性之文",特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参阅《古文观止》等工具书,对部分注解加以辨正明义,【原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两处注释商榷  相似文献   

9.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对"窥伺效慕",教材下面注解为"暗中观察、效仿羡慕"。由这个注解,可以看出教材编者把其中的"慕"理解为"羡慕"。笔者以为这种理解不妥,若理解为"效法"会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10.
正《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现收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必修)。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注释不尽如人意。下面分条加以阐述。一、苏子愀然现行新课标教材注: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2006年11月第2版第32页)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必修)却注为:忧愁凄怆的样子。(2004年9月第1版第154页)两个版本教材的编者对"愀然"一词的处理明显不同,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两个版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人教版和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函数内容中的例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鲍建生等建构的"五因素多水平"的综合难度模型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要高于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例题仅在"背景"因素上略占优势,而沪教版教材例题难度在"数学认知""运算""推理"和"知识综合"四个因素上均高于人教版教材的例题难度;人教版和沪教版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较侧重于"运算"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审查进入实验的《思想品德》教科书,有人教版、鲁人版、粤教版、苏人版、湘师版、北师大版、人民版、教科版、陕教版等9种版本新教材。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01年修订)》而编写的教材就更多了。多种版本《思想品德》教科书各具特点,开展对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有利于促进教科书质量的提高。为此,本刊特邀全国教材研究专家吴又存老师隆重推出教材对比系列分析文章,旨在取长补短,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为不同版本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服务。本文以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与旧课标鄂人版教材的比照为例,希冀发现人教版教材的问题和不足,为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优化和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语文》是标准教科书,其课下注释词和生词是教育教学重点,其中包含大量联合式复合词。该类词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且各有特点和文化内涵。从初中《语文》出发探究该类词无疑也会有补于教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一词,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材都这样注解:“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从这一注解中不难发现,它只是讲明了“粪土”的用法,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并没有解释出具体意义,显然注者是将“粪土”理解为现非常用义,  相似文献   

15.
王燕 《文教资料》2013,(18):171-172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存在"一纲多本"的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不止一个通行版本。本文分析比较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3版(实验版)与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并就其中的更新、调整之处比照现有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到了有关教材创新的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从2006年秋季开始加入新课改的行列。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福建省除泉州、莆田两地市采用岳麓版历史教材外,其他地市都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资源非常重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和相应的补充或指导材料在目前课改中应受到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在"一纲多本"模式引领下,我国掀起了中小学教材编写的热潮,仅高中历史教材就有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等诸多版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所长。文章选取使用率相对较高的人教版与岳麓版教材,以高中历史必修1为例,通过简要的分析比较,说明两版教科书的特点所在,并针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人文教育为主线,以"人的性别决定"知识块的呈现为例,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个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栏目、知识、图表、学生活动、评价等体系设置上的特点及人文情怀的体现,发现三个版本教材均图文并茂,其中苏教版教材知识内容最为丰富,人教版教材人文情怀最为凸显。最后基于比较的结果,提出了对应的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指南录后序》(以下简称《指》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老篇目,苏教版语文教材亦选录此文,编入第三册“烈士的抉择’,一节中。选文将原人教版删除的一节补录,呈现给学生的是完整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勾股定理"是我国初中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通过已经建立的习题认知水平的模型和习题综合难度模型对人教版、北师大版、新加坡教材3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的习题难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为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