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力学教学中,将会遇到两个物体发生碰撞作用的问题.为简化起见,在此只讨论中学物理较常见的,即运动的入射球跟静止球发生正碰的情形.对于此,有的认为,除了完全非弹性碰撞,只要满足入射球的质量小于被碰球的质量,入射球定将发生反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入射球能...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教材中,弹性碰撞的演示实验是动量这一章的关键实验。1666年英国皇家学会表演的这个实验时是用两个象牙球进行碰撞的,而现有的教学仪器,是用钢球代替象牙球,钢球不是完全弹性物体,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我们用乒乓球代替象牙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它包括支架、摆线、摆球和调节螺丝。支架可采用木制的或铁制的,摆线应比较细而且柔软,摆球是两个相同的乒乓球。在乒乓球用木胶胶上吊环,用于安装摆线。吊环可用废的乒乓球剪成后用开水加温捏成如图的形  相似文献   

3.
<正>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对碰撞后物体的速度问题,我们一般根据动量关系、能量关系、速度关系进行分析与判断,但能量关系中往往涉及到二次方程(或不等式),数学运算过程较复杂.本文根据碰撞过程的特点,拓展碰撞问题中两个隐含的速度关系,简化数学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一、碰撞前后相对速度大小不增1.碰撞过程及特征物体的碰撞过程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物体从接触开始相互挤压,  相似文献   

4.
分析、判定两个物体碰撞后可能出现的状态时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既要考虑到一个实际的物理过程可能受多个物理规律的制约,还要从具体问题入手看这个物理过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概括地说,解决碰撞问题要体现下述的四条原则:1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即P1 P2=P′1 P′2;2物体碰撞前的总动能应大于或等于碰撞后的总动能,即Ek1 Ek2≥E′k1 E′k2;3若物体碰撞后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应小于或等于前面物体的速度(不穿越),即v′后≤v′前;4若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体只能碰撞一次,不可能发生第二次碰撞。例1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  相似文献   

5.
薛协召 《物理教师》2000,21(7):47-48
1碰撞问题的基本特点 人们是通过研究两个小球的相碰过程逐步认识碰撞问题的.对于两个由于碰撞而使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小球,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极短:这里说的“时间极短”是指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可以把碰撞时间忽略不计. (2)动量守恒:由于碰撞时间极短,而两个小球通过碰撞动量的改变明显,故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外力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合外力本身就等于零,这时由小球组成的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设在一条直线上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动量、动能分别为p1、p…  相似文献   

6.
碰撞类问题     
一、一般物体碰撞的特点碰撞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促时间内产生非常之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其他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过程.碰撞的最主要特点是:碰撞时间极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峰值大等,因而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具有以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加碰撞过程中系统内各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对于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有一部分动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相似文献   

7.
“在同一直线上两物体瞬间作用的过程”,物理学中列举了“1.子弹击穿木块”,“2.两球完全非弹性碰撞”,“3.两球不完全非弹性碰撞”,“4.两球弹性碰撞”及“5.一物块爆裂成两物块”等常见的5种情况.根据这5个物理过程特点的不同列出表1.  相似文献   

8.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10,31(2):32-33
在如图1所示的牛顿摆实验中,当小球A以某一速度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静止小球B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两球交换速度,即碰后小球A静止,小球B以小球A碰前的速度向前运动.两球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动量和能量发生了转移,而且动量和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碰撞,是两个物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不论是宏观物体间还是微观粒子间,碰撞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碰撞的作用时间极短(比如两个钢球碰撞相互作用的时间大约为10-4秒),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又非常大,通常物体所受外力(如重力、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过程中参与相互碰撞作用的物体系统的总动...  相似文献   

10.
结论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证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碰前的速度分别是v10,v20,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碰撞分离后的速度分别是v1,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们要区分碰撞和推动两种作用过程.两个做相对运动的物体,接触并迅速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现象,叫做碰撞.所以发生碰撞要两个或多个物体有不同的速度并接触.如果两个物体接触时恰好共速,就不是碰撞,之后的运动也不叫碰撞,如果能继续相互作用一起运动,那就应该叫"推着走".在物理习题中,经常会遇到区分碰撞与"推着走"的问题,"推着  相似文献   

12.
结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交换速度.证明质量都为m的两个物体,  相似文献   

13.
1 碰撞问题中的两种重要模型 碰撞,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在运动中发生接触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碰撞问题主要有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14.
1碰撞问题中的两种重要模型 碰撞,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在运动中发生接触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碰撞问题主要有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由于碰撞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当满足"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条件时,不管系统是否受到外力,一般都满足动量守恒."碰撞"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要求仅限于一维正碰: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问题所依循的基本定律是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碰撞的具体类型有选择性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弹性形变是指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相似文献   

16.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如果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则属于弹性碰撞(又叫完全弹性碰撞);如果在碰  相似文献   

18.
<正>修订后的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已将物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利用动量和能量相结合解决碰撞及类碰撞问题将成为高考必考题。一、碰撞的分类及规律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使自身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碰撞的特点有:作用时间极短、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  相似文献   

19.
袁永 《中学物理》2012,(3):29-30
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由于一般情况下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前后两物体的位移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一般问题当中认为碰撞前后的两物体仍在原位置以新的速度发生相对运动,即认为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弹性碰撞没有机械的损失可写成系统动能不变的方程.这样可得到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的动量方程...  相似文献   

20.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第一:是否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第二:是否符合物理情景,例如,在追撞问题中,被碰小球速度必增大,碰前追击小球速度必大于被碰小球速度,碰后追击小球速度可能小于被碰小球速度,也可能速度相反;第三:碰撞前后总动能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