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建平  王坤 《新闻传播》2007,(10):65-65,67
新闻采访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即反常事物中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新闻。深挖一些反常事物或现象,往往可以发现、进而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笔者采制的获得黑龙江新闻奖二等奖的短消息《三十二家商店为啥同时关门》,就是取材于反常事物的作品。本文试图通过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及创作体会,结合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谈一下如何从反常事物中发掘好新闻。  相似文献   

3.
董岩 《新闻窗》2005,(6):32-35
今年7月,我们在北京专访了身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的梁衡,感悟作家、记者、学者、官员的梁衡,聆听在新闻、文学与政治的广阔天空下他那博大、雄浑的心灵之声,那激越、奋进的生命四重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经常参加会议的政务报道记者,很少有时间深入一线采访,还能不能写出“鲜活”的新闻呢?我的切身体会是:只要做个有心人,同样能采写出鲜活新闻。这里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像闪光的金子往往隐藏在粗糙的沙子里面,好新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导致了新闻竞争的压力,如何在新闻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原创新闻,就涉及新闻的发掘.本文从网络新闻编辑的角度探讨了新闻的发掘,即对已传播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新的原创新闻.具体从4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已报道的新闻进行聚焦,从网民发布和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新闻,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媒等介质信息中寻找新闻,从新闻排行榜中发掘新闻.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网站和用户都可以获取最新、最前沿的新闻信息资讯,但是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发掘新的新闻途径,在第一时间内快速、精确地获取新闻资源,并挖掘新闻的亮点,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加工处理,以更好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网络新闻编辑要想获得生存,就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新闻的发掘途径,尽可能获取第一手资讯,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7.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8.
新闻编辑是新闻工作的关键一环,实践中我们应当强化新闻创新,深入发掘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本文先对新闻编辑的流程进行重申,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新闻进行深入发掘以及拓展发掘途径,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技术驱动下互联网带来海量的信息,同时信息在网络上的不断互动又使其持续"裂变"出更多延展内容,这些内容繁杂而又碎片化。网络编辑要以敏锐的新闻选择能力进行信息摘录,以过硬的技术进行新闻素材的加工、整合工作,使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条理化、逻辑化的呈现,给受众以更舒适、更有深度思想的阅读和视听感受。同时,新闻编辑仍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快速甄别消息真伪,溯源信息源头,坚持政治站位,把握舆论导向,从传统新闻编辑向融合编辑转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媒体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求得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大对新闻的发掘,及时对最新新闻资源信息进行了解与掌握,同时还需确保新闻资源的真实性,体现新闻资讯亮点,这样才能提高新闻关注度,促使媒体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对新闻资源中的网络新闻编辑发掘途径进行了深入探析,以便能够获得更多、更好、更及时、更热点的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11.
记者走基层活动是时代呼唤记者扎根新闻前沿、了解民生,激发记者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培养、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记者队伍,记者走基层通过亲身体会、实际调研改善文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新闻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走基层活动,受到地域、人文、重视程度的影响,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务实、走过场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10月21日,“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走进山东大学.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率人民日报社著名编辑记者与山大学子现场交流。活动之前,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在山大开通。人民日报社还与山大签署了战略合作椿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13,(5):30
我深知新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记录和写作。我要发掘消息——尤其是未经前人之手的消息——尽最大可能提供优秀信息,据以决策,这正是斯克里普斯的一句老格言"给他们光,人们就能找到出路"的一个注脚,我奉为圭臬。——[美]索尔兹伯里《风云天下一报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编辑》2005,(1):20-20
《编辑心语》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原副总编辑郑一奇的编辑工作研究文集。郑一奇从事编辑工作近30年.这部书既是他编辑工作研究的心血之作,也是他多年来编辑业务教学成果的汇集。全书分8个部分:出版理念、编辑实务、编辑案例、出版调研、读者工作、图书点评、史学散论、出版史与出版人物。  相似文献   

15.
梁健 《新闻采编》2012,(1):11-12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特点。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网络、手机报等传媒竞争日益激烈,这就对传统新闻媒体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经常走基层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宣传报道作为边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不能动摇:作为公安边防部队的政治优势,不能丧失;作为社会了解边防的主渠道,不能改变。新时期边防支队宣传报道工作肩负的三大使命:"推动公安边防工作、鼓舞官兵士气、提升部队知名度"。这也是统领全部宣传工作的总纲,一切工作只有紧紧地围绕着三大使命来展开,宣传报道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新闻贵在一个"新"字:新鲜、新奇、新意。别人不知道的,你写出来,那就是新闻;读者关注的,也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18.
很多记者工作时间久了,就缺少了刚当记者时的勤快劲,养成了靠听汇报、抄剪报、编来信来稿写新闻的习惯。殊不知,这种职业倦怠是记者的大敌,也最容易使记者与好新闻失之交臂。实践证明,但凡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无不是深入新闻第一现场,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得来的。  相似文献   

19.
梁衡,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本文从"责任"二字入手,阐述了做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人人都希望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尽大责,大成功;尽小责,小成功",任何职业,概莫能外,做记者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9,(22):88-88
11月17日,杨振武从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一职调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易职让“记者从政”这一现象跃入公众视野,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