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形成一定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中职教学中的现状及中职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而思考人类发展和自身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中职学生具有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中职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不足都妨碍着这种人才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用项目任务的方式将史料收集、阅读、理解、解释和运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118-119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针对中职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利用快乐教学理念实现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创新突破。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历史教学常见问题,阐释了快乐教学法对中职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并从三个方面对中职历史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手段的创新,对历史科目而言,历史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问题和难点依然不少,尤其中职的历史教学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文章主要是在分析中职历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生、教师现状以及对历史的认识上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海良 《考试周刊》2014,(85):121-121
中职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情商教育。如何在中职历史中渗透情商教育呢?一是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从培养情商;二是通过学习历史人物高贵的品质培养中职学生的情商;三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7.
一、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科意识 ,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学科意识 ,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以历史教学为渊源 ,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传播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信息 ,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教学的基本宗旨是使学生明晰包括本国历史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过去、评价现实和把握未来 ,从而树立尊重和运用社会客观规律的自觉意识 ,这是历史教学赋予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历史教师要明确这一点 ,而且要使学生在教学中感悟到这一点 ,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而思考人类发展和自身发展。正如19世纪著名的里学家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新说的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历史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材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固有的特性和优势极其吻合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中职学生培养方向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它逐渐成为备受广大中职师生欢迎的互动学习方法之一。但由于主客等因素,当前中职历史课堂合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当前中职历史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历史学习能力。文章分析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重要意义,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策略:从阅读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史料观;科学选择阅读素材,充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以问题引领史料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材中,历史图片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承担一定的功能,这种作用和功能在高中教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可以分为空间类、历史遗迹类、人物活动直观展示类三种类型。历史图片具有传达历史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证明历史的功能。教学过程中所选的图片必须具有真实性,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性和清晰度。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事实,最终使学生能够认知、理解、运用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谈中学历史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的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历史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之后,无论从这一过程中提出的诸多能力要求,还是从新课改导致的种种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引入来看,对于中学历史从教者史料处理能力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相应提高了。作为直接培养师范生史料教学技能的高师文选课程,在中学历史新课改全面施行背景之下,其教学侧重点仍应放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上。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史料在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与目标两方面分析了史料的重要性,并着重谈了如何运用史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history teachers promote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in their lessons.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is the ability to situate phenomena and individuals’ ac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ime, historical location, long-term developments, or specific events to give meaning to these phenomena and actions. Using the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Teaching of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FAT-HC), five trained raters observed eight history teachers twice. To further analyse the observation scores, the FAT-HC items were divided into eight categories whil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tems that demonstrate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and items focusing on engaging students in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achers in the sample did not explicitly promote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in their lessons. No teacher obtained a mean FAT-HC score >2.00 on a four-point scale. The teachers mainly demonstrated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while engaging students in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processes was observed far less often. Th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help teachers formulate domain-specific instruc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ability to perform historical contextualisation.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Historical thinking’ has a central role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education. At a minimum, history educators must work with a model of historical thinking if they are to formulate potential progression in students’ advance through a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test that progression empirically, and shape instructional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at progression. Where do they look, and where should they look, in order to construct such models?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ree major strands have developed, one based in the empirically minded and instruction-oriented British Schools Council History Project, a second through the more philosophically oriented German field of history didactics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a third in the US. All three had roots in the historiography and philosophy of their own national traditions. Canadian history educators have been working with a pragmatic hybrid defined around six ‘historical thinking concepts.’ While this model has both been highly influential in the reform of Canadian history curricula and prompted adaptations elsewhere, there has been only minimal theoretical discussi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concepts to each other or to the three traditions which helped to shape them. This article is a contribution towards filling that gap.  相似文献   

18.
谷华 《天津教育》2021,(9):160-161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历史知识主要以兴趣为主,同时对于相关的历史事件真伪缺乏分辨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史料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教学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理学与中学历史教学密切相关,对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有益于中学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