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策·魏策》里面记载着惠子这样一段话:“今夫扬,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这段话的大意,是以杨柳比喻人才,教导我们既要培植人才,又要爱护人才。这是“四人帮”以及他们“阴魂未散”的余党所绝对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要人才,摧残人才!然而人才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培养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无疑地是导致国家富强之路。因此,一个真正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靠谁来培养这支队伍呢?回答可能是一致的:靠广大的教师! 《管子·权修》中有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说培养人材既是立国的长久之计,也是很不容易办成的事。在“振兴中华”的号召下,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正在辛辛苦苦地为了“百年树人”而“风餐露宿”;在党的关怀下,在“十年动乱”之后,我国重又形成了一支极为可观的教师队伍。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弥补质量上的缺陷和数量上的不足。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应该可以看到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说的树木或树人,我认为,不是指一棵木、一个人,而是指一带林和一代或几代的人才而言。诚然,我国要实现四化大业,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培养的一大批建设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只有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可称作人才。因此,要鼓励青年人有执着  相似文献   

3.
作育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不单单指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命运。那意味着她的人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而不是指某一个或几个杰出的个人。一位天才如爱因斯坦,倘若是置诸一个文盲的国度里,恐怕也不会有所作为的。民为贵,国家的基础在于她的人民,因而作育人才、培养人才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学位和头衔并不能等同于人才。目前,我国的高学历或高学衔的人才正在飞跃地增长,社会也“惟学历、学衔是举”。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和学衔名目之繁多,称得上史无前例。以我所在的研究所为例,十几年前连一个博士…  相似文献   

4.
从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所需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时间。世上没有一棵大树是从树苗一下子就长成大树的.心理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十年树小,百年树人。”所谓“春风化雨”,教育是一件需要慢慢浸润心灵的工作,小可能直竿见影,心理教育工作更是如此.鲜有“马上”“立即”见效的事情。有些心理教师试图通过一个月或者一学期的努力就能成为“成功者”。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曾说:“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班主任是园丁中负担最重的园丁,“十年树术,百年树人”,一个“树”字,明确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这就是注定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一个高三学生的作文里说:董加耕的“精神可嘉,可是做法不好”,其理由是,“象他这样的人大学毕业后对祖国的贡献会更大。”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承认,象董加耕这样品学兼优的人,如果升入大学,将来的确可能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为人民作出相当的贡献。但是,能不能因此就可以说他参加农业生产是“做法不好”,不可能作出较大的贡献,“对党和人民有损失”呢?我认为绝对不能这样说。我们姑且不谈董加耕在党的教导下,在农民群众的帮助下,将来会给人民作出怎样的贡献,就拿现在的情  相似文献   

7.
当前,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泰勒说过,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创新潜能,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会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实际工作的探索与开展,需要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启发。一、增强创造性的心理条件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要提高一个人的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两个有利于创新活动和培养创新型人格的一般条件,即“心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古语说明培育人才之不易。“百年树人”对我家来说,则有另一番含义。我家四代二十五人当教师,为国家培育人才整整奋斗近一个世纪,亦可谓“百年树人”矣。先父任聘之先生,本世纪初毕业于直隶师范学校。从1910年至1952年在天津慈惠寺小学教书。致力于教育四十余载,桃李满津门。 1933年初,父亲在家养病,接到去西沽小学当校长的委任书,立即向教育局长表示辞谢。别人争着晋升,父亲却辞退校长职务,不愿做官,只愿为民。此事当时在天津教育界里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有定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育人才之重要。今天,“没有一支庞大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职工队伍,实现四化是不可能的”的道理,也为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他们还认识到:职工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己的独特优  相似文献   

10.
百年树人是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但要问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会说,它是指培养一个人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有人会说,它是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说错,但还有其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下一代》2012,(8):6-8
立志有恒,方能匡时救世。达摩十年面壁,苦苦修炼,破壁之日终成就一代高僧。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就是要求自己像达摩那样面壁苦学,求得“救世”的本领。自强不息的努力,这就是周恩来成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广角镜     
邓小平同志 谈教育的战略地位 小平同志1977年恢复工作之后,就非常重视教育,有许多重要论述。小平同志论教育,每次都不是从小的角度出发,而是着眼于全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构成小平同志伟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82年论述20年翻两番,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过程什么是战略重点时,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并着重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1993~2003年10年间,李岚清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教育工作,他从调查研究和学习进入角色,并给自己定位为“当好全国教育工作的‘后勤处长’,为教育办实事”。10年中,载入中国教育史的壮举实在不少,比如高校合并、扩招、后勤社会化,教师工资、住房,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等等,中国教育也着实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而岚清同志也从“心系教育”转变为“情系教育”了。感悟之一:“人才是决定性因素”1.“无论做什么事情,关键一条是人才”李岚清多次强调,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体会最深的一条就是人才太重要了”,“要想把事情做好,大至国家,…  相似文献   

14.
吴吞天对自己在面壁台前受到的处罚,一直守口如瓶。每次金子光试着把话题往那上面引,吴吞天就东张西望,一副惊惊慌慌的样子;要么就是迅速转换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对段晶晶受到的处罚,就更没有人能知道了。因为他们就是因为互相串门而受到的处罚,当然不可能再串一次门,去问段晶晶:“那天,你在面壁台前看到了什么呀?”这成了两个未解的谜。直到他们在历险的过程中,相依为命之时,三个人才互相讲述了那短短12分钟的奇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三个星期的强化训练,终于结束了。这是十分难熬的三个星期。每天总是理论课与实践课“轮番轰炸”。蒙客…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基点是了解每一个教育对象——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途径虽然很多,与幼儿接触的时间也较长,但如果不会、不注意时时刻刻细心地观察孩子,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孩子,也不可能对孩子作有效的指导。我们常能看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在做什么,就乱下禁令,乱指挥。如有一个孩子在游戏时把两块像老虎钳似的积木夹在自己的两耳上,並自得其乐地把头晃来晃去。老师看到了,问道:“塑料积木是怎么玩的?夹在耳朵上痛不痛?”不等孩子回答就命令说:“快把它拿下来!”孩子不得已慢慢地拿下了夹在耳朵上的积木。然而当老师转身刚走开,他又马上拿起那两块积木重新夹在白己的耳朵上,并摇头晃脑地向两旁“吼、吼”地叫着。原来他正把自己想像成  相似文献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指培养人才很不容易。一树百获《管子·权修》: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相似文献   

17.
时间老人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叫昨天、今天和明天。三兄弟亲密无间,他们同在时间老人的怀抱里戏耍、追逐,从未安静过一刻。昨天已经流逝,今天正在流逝,明天将要流逝。不适应这种流逝的人,常被弄得晕头转向。他们为工作,为功名,为家庭,整日穿行于时光隧道,直至筋疲力尽。而适应了这种流逝的人却活得轻松愉快。他们从容地来往于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并与这三兄弟结成了金兰之好。听到堕落者的叹息,昨天说:“只有对我的过去深感痛惜的人才可能奋起。”看着虚度光阴的人,今天说:“不善于把握我的人也就意味着失去一切。”面对那些满怀希望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今天 ,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泰勒说过 :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创新潜能 ,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会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也高瞻远瞩地指出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就是知识不断创新 ,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关键要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而教育是知识创新 ,传播的主要途径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重视教育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而且历来不就教育论教育。 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学校教育工作搞不好,关系重大”,我们不能让别人认为“共产党只讲武化、不讲文化”,“解放以后就需要有本事,能为国家建设做事的人”。当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  相似文献   

20.
亚德里亚海边屹立着一个“鹰之国”,它就是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五百多年以前,有一位民族英雄诞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他同自己的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与土耳其侵略者进行了二十五年的斗争。不朽的功勋,使世世代代阿尔巴尼亚人记住他的名字——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斯坎德培领导的反土耳其斗争,虽然发生于中世纪,可是这一事件的历史光辉,却一直照耀到现代。正如恩维尔·霍查同志指出:“在我国人民的历史上,用金字记下了我们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几十年的斗争”。重温一下阿尔巴尼亚人民这几十年的斗争,我们就会看到,社会主义阵营这个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