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它通过串联的动态风雨画面,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欢乐、姐弟童心的纯真的情愫。本文试就《金黄的大斗笠》的语言组合艺术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一册开篇之作是写景散文《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夏天风雨来临时姐姐及时给放羊的弟弟送来雨具——金黄的大斗笠,赞颂了农村小姐弟的手足亲情。对于刚从小学迈人中学大门的十一二岁少年来说,这个题材是很亲切的,金黄的大斗笠一定能引起他们温馨的童年之梦的记忆,编者的安  相似文献   

3.
高风的散文《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中通过姐姐为在野外庄稼地里放羊的弟弟送斗笠和风雨中天真可爱的姐弟俩亲切交谈的描述,表现了姐弟俩的儿童生活乐趣,揭示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写出了人间纯洁无瑕的亲情美。  相似文献   

4.
童年,如诗如歌的岁月,如梦如幻的时光,那时的情也真,梦也甜,《金黄的大斗笠》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文章描写生动细致,笔调欢快流畅,表现了姐弟俩真挚亲密的手足之情。  相似文献   

5.
《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以优美的笔调,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幅风雨图。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图画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一图画美《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按照过程,它又由三个画面组成。第一幅图:风小、雨稀。“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一册开篇之作是写景散文《金黄的大斗笠》 ,描绘了夏天风雨来临时姐姐及时给放羊的弟弟送来雨具———金黄的大斗笠 ,赞颂了农村小姐弟的手足亲情。对于刚从小学迈入中学大门的十一二岁少年来说 ,这个题材是很亲切的 ,金黄的大斗笠一定能引起他们温馨的童年之梦的记忆 ,编者的安排可谓颇具匠心。更妙的是本文景物描写细腻生动 ,极富童趣。“干干净净的蓝天上 ,偷偷溜来一团乌云 ,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开头就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天气的变化 :蓝天一碧如洗 ,仿佛谁的巧手拭擦过似的。不知什么时候产生了积雨云 ,似乎淘气的孩子蹑手蹑…  相似文献   

7.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不必说丰富的诗情画意 ,也不必说深远的社会底蕴 ,单是诗化的语言和从语言中折射出的富有农村气息的生活 ,便值得你反复品味 ,拍案叫绝。一、淳厚的生活美好的文章无不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结晶 ,请看这一句 :“金黄的大斗笠下 :这边 ,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 ,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从文字中 ,你会品味出 :一只斗笠遮着姐弟俩 ,姐姐把大半斗笠让给弟弟 ,所以露出翘起的小辫 ,弟弟享用着大半斗笠 ,只露着滚圆的胳膊 ,姐弟俩紧紧倚偎在一起 ,遮避着风雨 ,姐姐对弟弟的关…  相似文献   

8.
周少兵 《阅读与鉴赏》2007,(12):78-78,79
笔者在组织学生讨论《金黄的大斗笠》一文时,突然有学生问到:“老师,文章第十一段中为什么说‘姐姐带着斗笠来啦’,而不说‘姐姐戴着斗笠来啦’?因为我们在说斗笠时经常用‘戴’而不是‘带’啊。”学生虽然没有说出“带”与“戴”两字的区别。但他已经感觉到两字在此处所传递出来的意味是不一样的,学生思考之仔细让人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9.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 ,勾勒出充满童稚与亲情的画面。篇幅不长 ,但韵味很浓。如何让刚进初中的孩子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 ,我感到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求活、求实 ,既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又讲求实效 ,立足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画 ,激发再造欲望《金黄的大斗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描绘生活图画来点染故事情节。教师在布置预习时 ,利用学生对绘画十分感兴趣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在熟读课…  相似文献   

10.
《金黄的大斗笠》这篇写景散文,最初发表在1986年6月1日《南京日报》上,选作课文时,课本编者对其语言作了多处修改。现将课文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从中领悟妙处,对提高我们的读写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编者删去和增改的文字分别用( )、[ ]号表示)  相似文献   

11.
是“带”还是“戴”?湖南岳阳邹武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课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风来啦!雨来啦!姐姐带着斗笠来啦!”一句中的“带”字,有的学生说是别字,应改为“戴”字,老师粗略地看了一下,就肯定了学生。理由是:文章描写了三幅风雨图。“...  相似文献   

12.
记得在讲高风的《金黄的大斗笠》时,课讲得很投入,很开心,学生更是开心投入,这节课上得有个性,有特色。先前看到过一些关于色彩美学与形象设计的书,觉得很受启发,尝试着用到教学中,效果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3.
初一册第一单元:家庭生活[单元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羚羊木雕》《背影》《散步》《金黄的大斗笠》(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题材比较。《这》表现了孩子与家中保姆之间的深厚情感,《羚》反映的是家庭成员中父母与女儿的矛盾冲突,《背》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散》描写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理解与爱护,《金》赞美的是姐姐对弟弟的照顾与体贴。2.线索比较。《这》中的“熊皮手套”是孩子感情的聚焦点,它在全文中出现了四次,作为记叙的线索贯串全篇。《羚》中的“羚羊木雕”连缀着故事的起因、…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创新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广大的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新教材正是体现这一教学观念。其根本特征在于极大地加强了开放式语言训练 ,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自主地学习语文。其具体体现在 :情感的流动性 ,思维的发散性 ,强化了语言的实践性和训练的拓展性等几个方面。一、情感的流动性众所周知 ,新教材在强化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上的训练是明显加强了。如初中第一册《金黄的大斗笠》课后的一道练习 :领悟句子表现的情意。———姐姐 ,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姐姐 ,你要不送来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 ,我正好淋个…  相似文献   

15.
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选材单一,题材老化,内容雷同,千文一面。甚至还存在拼凑、抄袭他人作文的现象。为何?有人说:“农村孩子生活单调,信息闭塞,写作题材较窄。”笔者认为,这显然不全对。课文《春》、《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金黄的大斗笠》都在启发我们:农村风景优美,农村生活绚丽多彩,农村孩子知识丰富,有情有义,这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16.
在教授《金黄的大斗笠》时,我从美学角度入手,把学生带入文章创造的美的氛围之中,得到了美的熏染、美的享受。我觉得这样远比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切入强得多,真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大自然的伟大体现———自·然·美·文章一开头描绘了夏天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17.
最后的麦子     
斗笠是母亲的斗笠,镰万是母亲的镰刀!只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我站在金黄的麦浪面前,准备收割母亲留给我最后的遗产。  相似文献   

18.
初中第一册第一单元有《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活泼明快,趣味盎然;《散步》深沉舒缓,情味浓郁。两篇都是充满生活气息、富于情趣的美文。不过据我们了解,初中的同学似乎更喜欢孩子气十足的“大斗笠”,认为更有亲切感。不是吗?俏皮活泼的语言.勾勒出童话般纯美的画面,描绘出充满童稚、童趣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啊! 像这样的文章,原本不需要作太多的解析.因为它所描绘的一切,诸如蓝天、乌云、绿叶,悠闲地啃着青草的雪白的小山羊,哗哗响着的小树,跑得噼里啪啦的小男孩,任凭雨水冲刷的光脚丫,得意地动着的脚趾头,还有斗笠下遮着的欢声笑语……本来就是孩子的生活、童真的世界:语言也完全是适合初一同学口味的儿童化语言。同学们读起来,那感觉,是不是就像六月天吃冰西瓜——最舒服不过了?同学们只要喜欢读,多读几遍,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自然就能体味文章的情趣,领略字句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羚羊木雕》戴着一顶《金黄的大斗笠》去看望老朋友《卖炭翁》。晚上他提着《小桔灯》回家。忽然,前面有一个《背影》在晃动,他害怕极了,猛一抬头看见了一颗星,自言自语说:“《这不是一颗流星》。”第二天,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在这里,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先生在给学生们讲《〈论语〉六则》的《最后一课》——《扁鹊见蔡桓公》,他问学生们为什么要读书,学生们告诉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老先生很高兴招待他一碗本地特产——带有《枣核》  相似文献   

20.
散文《金黄的大斗笠》带着田野的清风,蘸着田间的绿意,在一派诗情画意中,抒写着姐弟俩的亲情,抒写着纯净动人的真、善、美。一支田园牧歌,几多人间真情,这篇短文里蕴含着绚丽的绘画美,绝妙的音乐美和动人的情致美。绘画美古人论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为上乘。这篇散文恰似一首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