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化心理”指一定人类化经由个人、群体、民族心理世界的功能性习知、承传与创设等的历史与现实的交互活动”,并从概念本身在的逻辑建构层层展开论述,提出了“化生命”是一切化功能根本驱动力的核心观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化与心理学研究基本是把文化与研究对象相联系,即以文化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这导致了文化概念的形式化、抽象化和文化地位的从属化、边缘化。文化概念的本质要求,文化同时应该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相联系,成为检视心理学的视角和推动心理学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仅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文化特征,而且心理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为研究者及研究活动的文化负载。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文化心理,研究者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心理文化。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体现了心理学文化意识的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中学道德教育在理论宏观与现实操作层面存在着一些反差和错位现象。本文在心理文化维度的层面上对这种反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本真的角度探索中学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道德心理文化,这种道德心理文化的主要特色表现为潜移默化育德、觉悟育德、修心育德和美德践履等。深入研究和领悟中国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精髓,适应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之需要,尽快完成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现代转换,对于建构我国新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和提升今天道德教育实效性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内蒙作家敖德斯尔的儿童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有了新的发展,作者在其作品中借鉴、汲取民族文化资源,揭示和渲染蒙古民族心理状态的新发展,并对之进行了如指掌的富有情致和情韵的艺术表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儿童文学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最初的语言知识传授到后来的语言交际技能训练的发展过程,但总体来说一直有“去文化化”教学模式之嫌.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根据文化语境的内涵,探讨“文化语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适时构建虚拟文化语境,融合语言与文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原型有文化心理的和认知心理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意象,后者则强调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但两者均与文化相关。文章试图从原型与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关系、以及文化定势对原型的影响,阐释认知中的文化渗透,进而揭示原型和文化的关系体现了人类在对世界的理解中形成的两大模式———认知模式和文化模式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塔布”与委婉:人类话语行为的制衡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塔布”是任何一个文化社团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被看作是约束和调控人类行为的“神圈”,其价值非同凡响。离开了它,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的文化、精神、教养与优雅便会荡然无存,人类社会的人文制度和伦理规范就会遭受涂炭而最终毁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建设精神家园的无形的制衡之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潜在的心理导引功能和行为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心理在人类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它对教学具有导向和指导作用,它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这种丈化心理的产物。在这种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地改变旧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从语言学角度对汉语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和汉语外来词的构词方式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从汉语对外来词的处理方法上分析了汉民族化心理的封闭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等特点,指出了外来词对汉语和汉化发展的影响,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还需深入进行下去,这不仅对规范汉语词汇而且对研究汉民族化心理的特点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一次全民性的文化冲击。无论是信息交流传递,还是娱乐休闲,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不断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的同时,语言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各种新兴词语、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等脱颖而出,这些统称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语言的发明和使用主体——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现实文化带入网络语言,于是在这一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充斥着文化这一无形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初盛唐朝气蓬勃的诗篇展现了一种年轻的化形态,构成了“盛唐之音”的主旋律,表现为帝王将相的“豪气”、初唐青年士子的“意气”、盛唐山水诗人的“逸情”、盛唐边塞诗人的“侠气”、诗仙李白的“傲气”、诗圣杜甫的“大气”。  相似文献   

14.
黄雪晴 《双语学习》2007,(9M):196-197
动物熟语形成和发展的归因问题,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试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心理学、文化语言学等相关理论,阐述了动物熟语形成与发展的隐喻和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静静的顿河》作为一部优美的学作品,它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形成离不开比喻修辞的广泛运用。比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受到创作主体的审关心理、地域化心理、通感思维等几方面的制约。通过对作品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修辞心理的研究,可以为作家存在争议的本之间寻找风格一致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化对人类各方面发展听广泛影响与作用,使它成为多学科共同关 问题,然而,由于不同学科性质与研究领域的差异,在整个文化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悖论,较为典型的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之争,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论文“原形文化”的背离以及行为文化与心理文化的悖论。面对这些悖论与文化心理学要以系统性、多维性、价值性和“人”的准则把握文化及其实质,从文化心理体系--心理的客观性、心理文化体系--文化的主体性以及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阻碍了翻译的有效进行,本文着力从语言、传统、心理等角度,分析英汉语言的诸多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复杂性,并在每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对比,以及解决翻译教学中如何考虑文化因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巨明庆 《陕西教育》2003,(11):13-13
一、当前小学生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随着教育的不断开放,小学校园文化正前所未有地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此,总体上,小学生的文化心理也出现了多元交汇,复杂易变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从父辈文化,导致价值观取向的复杂性。 小学生的文化心理是与其价值观密切联系的。目前小学生的价值观更趋向于复杂化,这往往体现了对父辈文化的一种遵从。如果我们注意一下不同背景家庭对学生学习价值的认识,就会发现在文化意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  相似文献   

19.
人的文化心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积极的文化心理,消极的文化心理、颓废的文化心理。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倡导先进文化,强化积极的文化心理,对消极文化心理加以引导和调适。要剔除颓废文化心理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与人的文化心理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两个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体育的产生、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展起着有益作用.反过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人的文化心理需求推动着体育的发展,针对这一矛盾统一体,论述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人的文化心理发展的关系,揭示体育产生、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