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一经问世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作品通过作者的描述,刻画和体现出了哈姆雷特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本文针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悲剧性格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我国戏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戏剧《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兼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主人公哈姆雷特言行的描写,分析了哈姆雷特多疑、嫉恶如仇、优柔寡断、双重矛盾性的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3.
戏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殿堂上的璀璨明珠,该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忧郁、敏感、踌躇、犹豫,反复迟疑,数次错过最佳复仇时机,最后导致了母亲、恋人和自己死亡的悲剧。本文试图从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出发,分析了哈姆雷特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以求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部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勇敢胆大的青年,他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以"忧郁王子"著称,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忧郁的人,而是现实和理想的不协调导致了他的忧郁.虽然此剧剧情简明,但在错综复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读者会对哈姆雷特王子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真实情感.分析哈姆雷特的思想的真实状态就是在分析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本身.此文旨在对哈姆雷特性格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他的疯癫、行为失控的一面.通过本文,作者意在结合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其疯癫的特点以及哈姆雷特身上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心理描写细腻深刻,表现出了哈代小说的独到之处。小说主人公亨查德的性格复杂多变,并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他展现出的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他一生的命运和最后的悲剧都是由其性格所决定,因此其错综复杂的性格是许多文学研究者关注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阳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0):150-151,157
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京华烟云》和《飘》可以说是广为人知的两部文学名著。这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和郝思嘉都是作者笔下新女性形象的代表,本文从人物的家庭背景、时代背景和生存背景三个层面剖析其性格成长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东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的深浅不一样,但她们同样为了自己的生存费尽心机,面对命运顽强抗争,女性自我意识也经历着萌芽、强化和升华阶段。  相似文献   

7.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讲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北方的一个黑人女孩皮科拉梦想拥有蓝眼睛而最终精神失常的悲剧故事.以荣格的性格决定命运理论分析这部经典作品中两个黑人女孩皮科拉和克劳迪娅不同命运的根源,可以发现在白人主流文化下,作为弱势群体的黑人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养成怎样的性格特征,是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和《奥瑟罗》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理想的家庭关系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直接影响了人物的行动、故事的进展和最后的结局。首先,他极力提倡纯洁的爱情,贬斥肉欲的情爱。他提倡基于爱情的和谐的夫妻关系,批评基于野心而合作的夫妻关系。他提倡夫妻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自信。其次,他认为,是权势破坏了爱情,引来罪恶。是权势剥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打碎了夫妻关系的和谐与温馨。在这里,人文主义者看到了平等的难求,以及适当对待权势和合理处理权势所代表的一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要弄清《水浒传》的思想,不能不认识宋江这个人,从宋江性格的矛盾性可以探究出中国农民起义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希斯克厉夫是《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许多人都把他看成一个魔鬼,十恶不赦,而使他变成魔鬼的根本原因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笔者认为,希斯克厉夫虽是一个变态的魔鬼,但他的性格形成有其阶级压迫和金钱门第影响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而凯瑟琳只是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1.
张国强 《职大学报》2012,(5):84-86,89
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设定的人在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追求的终极范式和完美人格形象。它的基本内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理想人格的目标、德目和理想人格所包含的实施"仁政"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2.
由"实然"状态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等现象和原因,表明公民的人格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人格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它是个体人独特的心性结构、动力组织和对环境的反应模式及精神素质。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品行、智慧与意志力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的魅力,这是个体人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学习实践中文化与人的心灵互动的产物。传统伦理在公民人格建构中的应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公民人格的灵魂——理想、信仰与意义世界的建构。建构公民人格必须回到传统,检视我们自己的生命存在,重视开发和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充分开掘和利用中西方人格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影片《记忆碎片》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后现代感,又透露着深刻哲学意味的实验电影。片中主人公失忆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是充满本体论和世界观的深层反思。以符号学视域来看,主人公使用了一系列符号文本保存他当下的记忆、确证自我的存在,完成当下的生存目标。但在其与他人的符号通讯以及自我符号传讯过程中,符号主体间性,解码语境的不同,潜意识自欺心理及能指优势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层层谎言,使主人公个体的存在成了一出谬误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introduces Shakespeare's tragedy "Hamlet".Hamlet wants to revenge for his father.But when the opportunity is coming,he delays his revenge.The passag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his delay from Hamlet's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第二次握手》中苏冠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全书及中心人物苏冠兰的简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苏冠兰在其人生路上的挣扎,第三部分分析其性格的悲剧性,最后一部分主要是表达他的悲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格特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介绍人格特质理论的因素分析方法 ,其代表人物是卡特尔和艾森克。在对其人格特质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文章着重讨论了因素分析方法在人格特质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早已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权利定性出发,对人格权益中财产利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我国《人格权法》的修订为契机,再次探讨此问题。首先在人格权体系中提出人格标识的概念,并进一步界定人格标识中的财产利益;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发达商品经济国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目前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法律规定;最后针对提出和分析的问题,阐述某些观点和看法,以求有益。  相似文献   

18.
个性教育发展迟缓,教师要利用分组教学法、个性互补教学法,可以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郑板桥诗歌的理析,依时间顺序将郑板桥的诗歌创作划分为出仕之前以爱情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出仕之中以“为天下劳人”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及晚年以田园山水诗、题画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并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分析,抽象出郑板桥诗歌气真、情真、意真、趣真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