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剧是根据南戏改编的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具体的考证,而支持南戏改编了杂剧《拜月亭》的学者所依据的一个很重要参照就是剧作的体制问题。本文试从结构形式入手对南戏与杂剧《拜月亭》之间改编于被改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拜月亭>所写爱情为日久生情,而非一见钟情;既歌颂婚姻自主,又遵守社会规范;颂扬摆脱门第的爱情,赞赏为爱情反抗父命君命.剧中悲剧情节与喜剧情节,相得益彰.剧中某些情节,就叙事角度而言,虽然看似枝蔓,但从戏剧的特点看,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还是有其重要价值的.陀满兴福与蒋瑞莲,在全剧情节展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拜月亭》是宋元南戏的重要剧目,通过比较嘉靖《风月锦囊》选本同明末清初《六十种曲》选本,发现在曲辞、宾白、情节结构、人物角色行当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对差异的分析,窥探《拜月亭》剧目在明代的发展和演变,进一步了解明中后期南戏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本从演述方法、艺术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杂剧《拜月亭》和南戏《拜月亭记》进行了比较,认为二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表达方式,杂剧侧重于抒情而南戏侧重于叙事。这既与作家的不同身份相联,也与诗歌和小说对二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革命叙事背景和政治话语下,<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带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主人公对爱情的选择象征着其政治理想的归属,英雄美人"打败"了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有一个传统的叙事框架,即才子佳人叙事模式.这类故事中两类主角才子和佳人的特征,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即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才子佳人小说<西厢记>为例,探讨这种传统叙事模式背后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情”的内涵与表现上,才子佳人小说更多地接受了《牡丹亭》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在写真情、写痴情、写对“知音”的期盼与追求的承继,以及“知音”标准和内涵更为具体丰富、由情理对立变为情理调和的新变。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末“尊情”进步思想,古代文人心理结构,作家创作思想,时代特征以及《牡丹亭》之“情”自身的丰富性内涵对这种文学接受现象得以产生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受古代小说的影响不很直接,相比之下受戏曲的影响更为明显。作为才子佳人题材戏曲的代表——《西厢记》,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语言运用、思想倾向、表达手段等诸多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形成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丁赟 《考试周刊》2012,(51):22-23
唐传奇《无双传》和明传奇《明珠记》虽属同一题材,但从内容到思想都有变化,绝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细作分析研究,在两者的主题比较上,首先是《明珠记》加强了爱情主线,使得这部才子佳人剧更具合理性和艺术性,其次《明珠记》的创作内容在社会意义上有了极大的发展,把对于封建社会皇权的不满放到了明处,此处光辉是《无双传》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小说是诞生于明清易代背景下的一批小说。在这批小说中,易代之痛被忽视乃至漠视,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遁世情结。这种遁世情结一方面由清初文化高压及小说文体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作者的生活和创作态度决定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为中下层文人,他们对于易代缺乏传统文人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关注只是小我,这种对小我的过分关心决定了小说只能成为小说作者弥补现实生活缺憾的一种心理补偿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就《西厢记》、《牡丹亭》之创作过程、剧情及艺术表现形式和对后人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14.
《好逑传》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就创作模式而言,它继承了这类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中的主人公仍然是才子和佳人,小说情节也延续了才子佳人小说"相遇—恨别—团圆"的情节模式。但《好逑传》对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又有所突破,作品中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更为生动,其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另外,在歌颂美好爱情的同时强调了"理"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体现了作者对这类题材创作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在元杂剧爱情剧中,贯穿着元代文人士子浓稠不化的"知己"情结,他们将在现实中屡求不得的人生理想借助剧作中失意文人与红颜知己的相敬相知来实现。作家的人生价值理想也自然寄寓在这种知己情结之中,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玉壶春》便可作其代表。  相似文献   

16.
刘美 《语文知识》2009,(4):39-4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采用的依然是在中国文坛上流传了千年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看,《小二黑结婚》颇符合“才子佳人”的故事要求。然而。正是通过“才子佳人”模式的故事结构,《小二黑结婚》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文本”,带给人以“快乐”而非“新生的极乐”。  相似文献   

17.
杜菁婧 《文教资料》2011,(28):11-13
马致远和白朴是元代早期著名的剧作家,被后人并列为元剧"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梧桐雨》和《汉宫秋》分别是以唐明皇和杨贵妃、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故事改编而成的。这两部作品在创作上可谓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本文从题材、角色安排和情感表达、悲剧构思等方面来比较两剧的异同,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帝王和妃子的爱情悲剧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30-133
南戏是宋元时期出现的一种戏曲艺术创作,被称为四大南戏之首的《荆钗记》,是婚恋题材的南戏作品中较为典型的一种。《荆钗记》通过钱玉莲和王十朋的爱情故事,完成王十朋和钱玉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其独特的婚恋观,同时表现出反封建的社会意义和浓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是“情”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既以“情”动人,又给予我们了大悲的动容。  相似文献   

20.
学界存在"元剧先熟论"和"南戏先熟论"之争。笔者发表于四年前的《〈张协状元〉(以下简称《张》)编剧时代新证》(以下简称《新证》)一文,重建王国维最早提出的"元剧先熟论",确证《张》剧中与北曲同名的[山坡羊]等二十多个本生曲调源出元曲。胡雪冈等先生对《新证》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进行了批评。他们,尤其是胡先生的批评逻辑上存在偷换概念与倒换论题,自相矛盾与逃避矛盾,循环论证、证断不应与编造证据以及裸证盲断等等问题,亟需进行反思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