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间     
幼儿时期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疲劳。因此,在课间活动中注意保教结合,合理安排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有组织活动和自由活动交替等内容是符合幼儿大脑皮层活动规律的。例如在指导幼儿作业与作业之间的课间活动中,我让幼儿把上课时紧张的头脑放松一下,让他们向远处眺望。我们班在三楼,我让他们比赛“谁看到了远处的什么?”用此游戏来保护幼儿的眼睛。发现哪位小朋友还坐在位置上,就提醒他下位活动。我还十分注意幼儿课间的活动量。  相似文献   

2.
课间     
时间穿越紧张与舒闲的交点铃声唤起小鸟飞落在绿茵茵的校园世界在这一刻浓缩成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不断幻化出迷人的图案  相似文献   

3.
课间     
《红楼梦》中写了多少人物?贾宝玉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说自家上下"有几百女孩儿呢",王熙凤也说过,荣府中"上下几百男女"。那么,《红楼梦》中到底写了多少人物呢? 1982年《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登载的徐恭时先生的文章中说,据统计,《红楼梦》中共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有称谓的243人。包括宁荣两府本支和贾家本族119人,贾府姻娅95人,丫环73人,仆人266人,小厮27人,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监55人,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医生14人,门客12人,优伶30人,僧道17人,尼婆84人,外国人2人,其他48人。这一统计是否完整、准确,还有待于同学们在今后精读《红楼梦》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课间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喽!同学们一哄而散. 我们班大部分女孩都去走廊上踢毽子了,走廊上人满为患,老师们恨不得在此立一个"此路不通"的牌子了.到处都是她们数毽子的声音:"1、2、3、4……29、30……"看样子,她们不踢到上课铃响是不会罢休的.  相似文献   

5.
课间     
每当下课铃响起,同学们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从教室里飞出来。有的同学到操场上玩游戏,有的同学到跑道上跑步。我最喜欢去游乐场,那里有秋千、滑  相似文献   

6.
课间     
课间通常是以这种形式开始的:"铃……","下课"!"起立"!"老——师——再——砰哐当!稀里哗啦……""噼啪!""嗞……""嘁嘁喳喳……"下课铃声在前,人影散乱,老师归而好学者从焉。每节下课,总有几个好学上进的紧跟老师出去,摆弄一  相似文献   

7.
课间     
  相似文献   

8.
课间     
王婷婷 《初中生》2006,(13):36-37
语文课上,老师正卖力地讲评着全国各地的中考模拟卷.每份考卷都凝聚着当地出卷老师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对来年中考的预测,了不得.为了巩固讲评效果,老师还特地搞起了"有奖征问"活动.  相似文献   

9.
课间     
《同学少年》2012,(5):52-53
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的代称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的代称有很多,其中大多是从女子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一、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的《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相似文献   

10.
课间     
《同学少年》2012,(12):52-53
索取财物为何称"打秋风"?"打秋风",原作"打抽丰",意为"盖彼处丰稔,往抽分之耳",后泛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缙绅或有钱人索取财物。《永宪录》记载:"有无厌之辈,一遇门生升授外职,老师、世兄以及同年、故旧探望索取,名曰:抽丰。"可见这种风气,  相似文献   

11.
课间     
语文课上,老师正卖力地讲评着"38"--全国各地的38套中考模拟卷--每份考卷都凝结着出卷的那个地方最优秀的中学老师的智慧与心血,凝结着他们对来年中考的预测.了不得!为了巩固讲评效果,老师还特地搞了"有奖征问"活动.(先写"课前",用作铺垫.)  相似文献   

12.
课间     
《同学少年》2012,(8):52-53
拜伦为乞丐支招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街上看见一个盲人身前挂着一个牌子:"自幼失明,沿街乞讨。"可他手里乞讨用的破盒子空空如也。拜伦很同情这个可怜的盲人乞丐,于是在他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诗:"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诗句打动了很多过路人,大家纷纷掏出零钱,放进乞丐的盒子。  相似文献   

13.
课间     
课间,通常是以这种形势开始的:老师,同学们,下课了。下课!起立了!老师再见……砰!哐当!唏哩哗啦……嘁嘁喳喳……  相似文献   

14.
课间     
《同学少年》2015,(6):54-55
<正>来自佛教的词语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佛经本以梵文写成,其中有许多佛教术语,翻译成汉语之后,这些外来语也渐渐融入汉语之中,词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为日常词汇的一部分,人们渐渐忘了它们的来源和本义。  相似文献   

15.
课间     
《同学少年》2012,(2):52-53
"朕"也曹是老百姓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一个传统,凡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都不许别人沾边儿,包括名字,包括人称代词。譬如"朕"这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对"朕"的解释为:"朕,身也。"在先秦时代,不分尊卑贵贱,人人  相似文献   

16.
课间     
王婷婷 《初中生》2006,(5):36-37
2001年9月11日,是詹姆斯太太此生最难忘的一天。她的丈夫詹姆斯,一名国家消联队员,为扑救恐怖分子撞击世贸大厦后熊熊燃烧的大火而英勇献身了。  相似文献   

17.
课间     
伴随着一阵刺耳却又不亚于福音的铃响,公鸡一鸣天下白,但见,各班各教室,老师脚还未出门,人流就已涌将出来,分散在校园各个角落,原本静得吓人的校园霎时转变为交响乐演奏大厅。  相似文献   

18.
课间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喽!同学们一哄而散。我们班大部分女孩都去走廊上踢毽子了,走廊上人满为患,老师们恨不得在此立一个"此路不通"的牌子了。到处都是她们数毽子的声音:"1、2、3、4……29、30……"看样子,她们不踢到上课铃响是不会罢休的。  相似文献   

19.
课间     
《同学少年》2012,(7):52-53
猪在古代的别称"猪"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别称。使用频率仅次于"猪"的是"豕"。《左传·庄公八年》中有:"齐侯游于姑棼,逐田于贝丘,见大豕。"  相似文献   

20.
课间     
"听那丁零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伴着轻快的铃声,我照例哼起了这小曲儿.初三的我们最喜欢下课铃,因为下课铃能给我们带来十分钟,可以出去透透气、晒晒太阳.讲台上的老师夹着书刚走出教室,教室里立时一阵哄闹,歌声、叫声、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收拾好上节课的课本,看一看课程表,下一节课是历史,呜啦!又是一节"食品大聚餐".难怪那么多人都下去了呢!我准备趴在课桌上睡几分钟--每天晚上作业太多,又要复习,精神状态极不佳,上课总要"钓鱼",何不乘此机会,"补"一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