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客家传统看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矛盾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社会史、文化史方面探讨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内在矛盾性。客家传统对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有着深刻影响。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只是以一种传统“革新”另一种传统,它有文化革新意义,但没有达到解放妇女的高度。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内在矛盾性正是客家传统妇女观内在矛盾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
陈高虹 《文教资料》2009,(35):94-96
近代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影响更为深远。其中妇女政策尤具特色,引人瞩目。曾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推行了一条妇女解放的道路.但实际上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并未真正改变中国妇女几千年来作为男人附属品的悲惨地位。恰恰相反,太平天国领导者强制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男女别营制度、“新”婚姻制度、禁足措施等,给妇女带来了身心上的巨大痛苦。  相似文献   

3.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并最终为江南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占领苏南地区以后,设立收租局,颁发田凭,“照旧收租”。作者认为,这一政策是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延续,它标志着大平天国政权封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5.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者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文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 ;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 ,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 ,并最终为江南文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6.
试论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解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起义中,曾发动和组织大批妇女与男子一道投入战斗。可是不少论者在评价这一点时,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发。有的把太平天国时期有关妇女的政策说成是:“破天荒地承认了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中国历史上直到太平天国时期发生了“广大彻底”的“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妇女解放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妇女参军作战和从事军事防御工作,展现了太平女军的风采,为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军建制全,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罕见。从女军的来源,参军的原因看,太平天国主张妇女参军作战,还只是战争条件下的一种客观需要;是为了解决广大妇女、儿童随军的需要;是太平天国“别男行女行”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太平军兵力少,不够用的需要;是广西客家妇女尚武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和反映;广大妇女还只是作为“宗教战士”参军作战,根本谈不上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8.
客家、壮族妇女遗风对太平天国妇女习尚和妇女政策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生产劳动、参军作战、参政为官、社会交际、恋爱婚姻、妇女不缠足、宗教活动、妇女服饰、妇女教育等方面。这种影响与太平天国发源地——广西地域客家和壮族妇女遗风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广西客家、壮族妇女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天然的继承和发展,并非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所采取的主动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付燕 《考试周刊》2012,(62):36-38
太平天国主张"天下一家"、妇女走出深闺,制定了设立女兵及废除妇女缠足等政策。从直观来看确实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妇女的处境,因此史学界对此大都认为是解放,尊重妇女。但从该政策实行的原因去看,是与太平天国的思想武器"拜上帝会"和起义初期地理环境、社会习俗相联系的,其最终动机是壮大作战的革命力量,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作者提出太平天国并未真正达到尊重妇女、解放妇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妇女广泛参加太平天国的各种生产劳动和后勤工作,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一大措施,只是广西客家妇女、壮族妇女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是广西地方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1.
废除家庭、隔离男女制度,是太平天国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太平天国短期历史中最光荣之一页”,它几乎贯穿于整个太平天国历史.这一制度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贯彻和废止的?应如何评价?本文试谈管见.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主张并重视妇女教育,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非是太平天国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更不是解放妇女的一种自觉的主观措施。从太平天国妇女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用途来看,它只是太平天国宗教思想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客家妇女教育的遗风,没有摆脱传统封建女子教育的范畴,本质上仍是封建传统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以来,太平天国妇女问题都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学界围绕太平天国妇女运动的性质即是不是一场男女平等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讨论。总体来说,强调太平天国解放了妇女、实现了男女平等的观点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呈显出一种非理性的不科学的态度。改革开放以后,否定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和妇女地位的学术观点越来越突出,大有替代前者之势。主张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具有双重性的观点则游移其中,似乎没有引起学界更大的争论和反响。太平天国妇女问题的研究要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应该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何凌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6):101-103
妇女地位问题一直是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推行的废止妇女缠足法令是解放妇女的伟大变革。太平天国废止妇女缠足源于广西客家妇女的“天足”习俗,其直接动机并不是为了保护女子的肢体不受摧残,而是为了让其在抛却弓鞋罗袜之后能立即当差,这是其战争环境的客观需要。在主观上不能视作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5.
提倡男女平等,致力于妇女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太平天国运动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那么,太平天国是否实施了妇女教育?太平天国的妇女教育是仅停留在文件中的一种设想而已,因为当时的各种条件都不能提供实施妇女教育的可能。而科举考试设立女科更是对相关史料的误读。把推行妇女教育理解为事实从而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依据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婢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尤其是后期的妇女政策总体来说是失败的,其存在的婢女问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此问题,不少学者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妇女问题等论著中均有涉及,但尚不全面.系统.究其原因:一是见诸史料的记载不多且分散;二是这些史料大多出自清方文人之手,可信度低;三是阶级情感使然.笔者对多种材料仔细爬梳,不揣浅陋,就此问题作一专门探析,敬请史学前辈与同仁们教正.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研究中关于妇女政策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近年来后者占了上风,而且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较清末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的局限性证明它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中,偶有太平天国政府黜(间亦用“贬”、“罚”,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采用较常见的用法“黜”)人为“奴”的记载。盖因语焉不详抑或“奴”本身对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不显等故,这一问题向为史家忽视。时至今日,“奴”作何解释,其内涵为何,仍届一桩学术疑案。笔者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反复琢磨,认为,“奴”无通常的“奴婢”、“奴仆”之义,乃太平天国政策加给犯罪员弁的一种耻辱性称  相似文献   

19.
尽管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仍然是封建妇女政策,妇女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文化、习俗及军事战斗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妇女在劳动生产、军事战斗、社会生活、行为方式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又呈现出与封建传统妇女显著不同的精神面貌,独具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太平天国妇女精神风貌的述论,既认识其历史进步性一面,也不能将其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之论据。  相似文献   

20.
在太平天国与丝、茶出口贸易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太平天国“严格执行了正确的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政策”,使得盘踞在上海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分子的"以采购中国丝、茶为主的出口贸易也不能不因失去了特权庇护和无法走私而受到影响".依据是,在太平军进入长江下游地区的1854年,与1853年相比,经由上海出口的生丝跌落了百分之七,茶叶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七点五.另一种观点最早以英国人呤唎为代表.他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搜集了中国当时的丝、茶出口统计数字,用出口额年年增加的事实,说明太平天国鼓励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