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标准创立中的专利引用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技术构成的复杂化,技术标准涉及的必要专利迅速膨胀,形成了重叠交织的专利群。以WCDMA标准及其必要专利为研究样本,采用Ucinet6.0软件,以中心度为测度指标,分析技术标准涉及的专利权人的专利引用网络。研究表明,专利权人之间存在紧密连接、高凝聚力的专利引用网络,少数专利权人对网络内专利引用关系具有控制作用,高被引专利权人是专利引用网络形成的基础,在技术标准创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利权人在向标准组织申请将其专利写入标准时,通常需要披露专利并遵循"公平、合理和非歧视(FRAND)"许可原则,但是FRAND原则充满模糊性。如何理解和适用FRAND原则直接关系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创新的激励。以我国近期发生的4起标准必要专利案件为例,分析我国如何解释与适用FRAND原则,以明确我国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专利政策。  相似文献   

3.
为规制标准必要专利中的FRAND劫持,促进标准必要专利更好地运用于市场,本文从FRAND劫持的本质属性出发,探索其与普通专利侵权存在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德国规制FRAND劫持的实践,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在标准必要专利信息对称层面,建立、完善标准必要专利信息披露制度和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相对公开机制;在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救济层面,通过审查标准实施者是否恶意决定禁令的实施,采用技术分摊规则、比较许可协议等综合考量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4.
张勇  赵剑男  李青青 《科研管理》2019,40(5):203-211
专利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也影响着由专利转化而形成的产业经济增长质量。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是技术转化的一条新兴战略选择。在这种路径设计中,由于专利产权划分不合理与专利信息不对称,易发生专利权滥用的不经济性冲突现象。虽然企业通过采用专利联营战略应对这种冲突,但是该战略存在不足,因为始终无法解决专利权的私权行为。因此,建立企业间共同拥有专利产权的团体专利制度,有助于更好解决技术转化中不经济的冲突。文章通过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团体专利合作模型,论证了该制度安排对企业专利发展及其利益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通过该制度的实践为我国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国家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专利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永琴  张米尔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70-1175
 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日益融合是标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正深刻改变着标准竞争的规则。以GSM标准及其必要专利为研究样本,应用Aureka和TDA分析工具生成专利地图,进而揭示专利与标准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核心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成为企业参与标准创立的重要手段;主要专利权人持有的必要专利,不仅为早期标准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决定着标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发现,标准涉及的主要专利权人倾向于结成战略联盟,使这些企业之间的技术具有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许琦  顾新建 《科研管理》2020,41(12):204-218
提出了一种面向技术进化的专利池必要专利客观评估方法,以克服现有的聘请第三方专家进行主观鉴定和评估的缺陷。效仿孟德尔遗传定律,采用技术遗传分解的方法,追踪技术的起源和演变。提出了技术适应指数的概念,衡量专利在技术进化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技术标准,对技术适应指数较高的适应性专利进行严格地甄别和筛选,以确保拟入池专利的必要性,保障专利权人和技术领域的“双赢”发展。以1873年至200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燃料电池相关专利及其引证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该领域的适应性专利。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引证关系上看还是从专利内容上看,这些适应性专利都表征了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这与必要专利评估的中心思想:面向技术进化,是相符合的;这些适应性专利中某些技术要素是实现燃料电池相关技术标准功能指标或性能要求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这些专利应该是“绕不开”的必要专利。  相似文献   

7.
许琦  顾新建 《科研管理》2021,41(12):204-218
提出了一种面向技术进化的专利池必要专利客观评估方法,以克服现有的聘请第三方专家进行主观鉴定和评估的缺陷。效仿孟德尔遗传定律,采用技术遗传分解的方法,追踪技术的起源和演变。提出了技术适应指数的概念,衡量专利在技术进化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技术标准,对技术适应指数较高的适应性专利进行严格地甄别和筛选,以确保拟入池专利的必要性,保障专利权人和技术领域的“双赢”发展。以1873年至200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燃料电池相关专利及其引证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该领域的适应性专利。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引证关系上看还是从专利内容上看,这些适应性专利都表征了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这与必要专利评估的中心思想:面向技术进化,是相符合的;这些适应性专利中某些技术要素是实现燃料电池相关技术标准功能指标或性能要求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这些专利应该是“绕不开”的必要专利。  相似文献   

8.
《Research Policy》2022,51(10):104590
The market for patent licenses, despite its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various inefficiencies. A particular problem with widely used technical standards such as LTE and Wi-Fi i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which patents are “essential” to implement the standard. This information is crucial because it simplifies determining infringement and implies specific “FRAND” licensing rules. While many standards-developing organizations stipulate that such patents are explicitly declared,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ich are actually essential. The absence of public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essentiality incurs significant social costs due to the resulting friction in the licensing market. With the growing use and importance of standards to mobility and energy markets, and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se costs are likely to rise. Responding to calls from industry, courts and policymakers, commercial and academic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assess essentiality, but they all have limitation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 system of expert assessments for patent essentiality. Based on a factorial design, 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20 patent examiners performing over 100 assessments. Comparing the outcomes to a high-quality reference point shows that sufficiently accurate expert assessments, at a price level that allows large scale testing, are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we identify routes to furthe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9.
   潜在标准必要专利在未来市场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企业如何抢先识别这些专利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化企业专利布局、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行业地位、规避专利挟持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自动化识别潜在标准必要专利的研究尚少。本文从提取标准必要专利语义特征的视角下,提出利用Bert-CNN网络模型结合上下文对已知标准必要专利的隐性全局语义特征和高维层次语义特征双重提取,依据特征提取结果识别潜在标准必要专利,并通过计算Bert向量相似度预测潜在标准必要专利可能对应的标准。实证部分以ETSI欧洲标准化协会发布的标准必要专利构建数据验证集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模型在大规模专利数据实验中的精准率、召回率、F1值优于已有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标准必要专利是行业标准的必要技术,专利劫持产生的原因是专利与标准之间的利益冲突。专利权人不当申请禁令救济,破坏市场自由竞争,损害标准实施者合法利益。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负有对外许可的义务,应当向所有标准实施者进行许可,而专利劫持却是一种违约行为。只有依据利益平衡的原则考虑签发禁令,确定标准必要专利的合理许可费,才能使标准专利的各方当事人对峙或冲突中走向相互协调,在法律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中,实现司法禁令救济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构成专利文献的"技术词"为最基本分析单元,深入专利文本内部对领军企业专利技术和产业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定量描述。以近24年来通信产业专利及其必要专利为样本,通过领军企业专利技术内容与产业技术标准和产业整体专利技术内容相似度比较,揭示产业领军企业在产业整体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领军企业技术内容领先于同时期产业主导技术,是同时期先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的技术范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同时,通信产业领军企业在产业标准化过程中,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拥有大量标准专利,对产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范式的形成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米尔  刘喜美  李海鹏 《科研管理》2021,42(10):140-147
唤醒专利是特殊类型的专利,由于技术内涵的超前性,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处于罕有引用的休眠状态;在经历多年的沉寂后,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最终受到关注并获得高引用而被唤醒;作为大器晚成的专利类型,唤醒专利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亟待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选取无线通信网络领域的专利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专利引用的时序特征分析,研究构建唤醒专利的识别方法;运用该识别方法筛选唤醒专利,剖析其典型特征,研究提出利用唤醒专利特征,分析和监测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评估高价值专利,提出"四位一体"的高价值专利分析理念,认为专利的高价值是高技术创新、高质量申请确权、高效益转化运用、高水平产业引领4个单维度价值的综合体现。以中国专利奖300件获奖专利为分析样本,从专利特征、发明人特征以及权利人特征3个维度,提取高价值基因,形成高价值专利构成要素的整体性判断。采用熵权法对专利各单维度价值相关指标进行赋权,建立单维度价值得分模型,并据此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模型。通过对专利价值评估模型的验证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测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够实现对不同领域高价值专利的评估,研究结论可为高价值专利评估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标准大量引用技术专利的背景下,标准联盟以专利池运营其拥有的技术专利,专利池在标准创立及产业化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以典型专利池为研究样本,定量分析专利池中的专利数量变化与专利申请行为;研究表明,专利池创立前后是专利申请的高峰期,这些专利绝大部分为专利池的发起人所控制。对专利引用进行泊松回归,揭示出专利池中的专利质量随时间推移逐步降低,在专利池演进过程中,发起人存在策略性的专利申请行为,倾向于将低价值专利"塞入"专利池中。  相似文献   

15.
张利飞  陈辉  苏梦遥 《科研管理》2021,42(3):150-159
以中国AVS专利池作为实证对象,研究不同发展阶段下专利池创新的显著推动因素。研究表明,政府政策支持在AVS专利池组建期和成长期成为推动创新的显著因素,由于技术标准架构下的专利池具有公共品属性,早期专利池需要政府介入以避免市场“失灵”,同时减少各企业“等待和观望”行为。由于竞争性技术MPEG-2专利池与AVS专利池的发展周期不同步,以及MPEG-2专利池专利逐步到期等原因,致使竞争性技术的发展在AVS专利池成长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而在成熟期却与AVS专利池创新呈负相关关系。产业发展需求在AVS专利池成熟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这时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使用专利池技术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中5G标准必要专利相关数据,从5G标准必要专利披露数量、地理位置分布、技术领域分布3个方面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披露数位居第一,但是5G技术涉及标准数量与欧盟相比仍有差距;(2)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地理位置布局以本国为主,市场分布不广;(3)中国的5G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等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优势不仅包括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等领域,还涵盖了传感器、芯片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基于信号理论,强调专利信号对企业资源获取的积极影响,而未能解决企业如何应对专利流失的问题。本研究使用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企业专利数量的减少如何影响企业后续专利申请行为。通过构建2008-2017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专利数量的减少会触发企业的积极响应,促使企业申请更多的专利来恢复专利的信号功能。同时,企业的响应力度会受到内外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连锁董事网络的中心地位和政治联系具有消极的调节作用,而组织绩效则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信号丢失的全新视角揭示了企业如何解决专利流失问题,并为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舒辉  高璐 《软科学》2016,(7):11-14
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专利和技术标准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学者们关于专利和技术标准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从技术、企业、市场及机构四个层面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9.
周克放  乔永忠 《科研管理》2021,42(10):148-155
专利无效程序对于控制专利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2017年期间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被提起无效宣告请求的专利为样本,在根据专利有效性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分析“维持有效”和“宣告无效”两组专利在6项指标及在无效程序中援引法条的差异。结果显示:技术覆盖范围和引证专利数与专利质量显著负相关,非专利文献引用数与专利质量正相关;专利质量还与技术可专利性及专利文件的撰写和修改具有重要关系,专利可能会因为专利申请和修改过程中的程序和实体等基本问题被宣告无效。因此,评价专利质量时不仅应当重视技术和经济指标,还应对专利申请、授权、无效审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特别是专利无效审查时可能涉及到的专利文献内容等。  相似文献   

20.
The number of patent documents is currently rising rapidly worldwide, creating the need for an automatic categorization system to replace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 manual categorization. Because accurate patent classification is crucial to search for relevant existing patents in a certain field, patent categoriz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useful field. As patent documents are structural document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distinguished from general documents, these unique trai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atent categoriz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categorize Japanese patent documents automatically, focusing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patents are structured by claims, purposes, effects, embodiments of the invention, and so on. We propose a patent document categorization method that uses the k-NN (k-Nearest Neighbour) approach. In order to retrieve similar documents from a training document set, some specific components to denote the so-called semantic elements, such as claim, purpose, and application field, are compared instead of the whole texts. Because those specific components are identified by various user-defined tags, first all of the components are clustered into several semantic elements. Such semantically clustered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the basic features of patent categorization. We can achieve a 74% improvement of categorization performance over a baseline system that does not use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pa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