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再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见《杂草集》)。近两年我看到《北京晚报》上两篇报道,极为震惊,感触很大,感到简单地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太空洞了,感到还有必要说几句。  相似文献   

2.
秦牧的散文,常常能于平凡的事物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发掘出闪光的思想,寄寓以深刻的哲理。他说过:“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菱角》这篇散文正是这样。作者从菱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郁达夫自传散文的创作意图。从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日起,到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止,郁达夫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上一连发表了七篇自传性散文,回顾了辛亥革命以前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书塾与学堂》是其中的第三篇。郁达夫自己在《所谓自传也者》一文中曾经说:“四十岁前后,似乎是人生的一个小段落。”他写这篇自传性散文,意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进行一次小结。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我国军队撤离以后,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处于日寇重重包围之中,唯独市区内的英法租界仍保其特殊的“孤岛”局面。自“八·一三”以来,上海大批文艺工作者先后转移到内地国统区、抗日前线或敌后根据地,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便利用这个特殊环境,继续开展各种公开的或隐蔽的抗日文艺活动。“孤岛”文学就是这样产生的。王统照是留居上海坚持斗争的作家中的一员。这时期尽管斗争复杂,环境恶劣,他却思想活跃,创作甚勤。结集此时的作品就有小说《华亭鹤》,散文《繁辞集》、《去来会》,诗歌《江南曲》,译诗《题石集》;还有一些散见在当时报刊上的尚未收集.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第五届冰心散文奖(2010-2011年度)揭晓,洪烛的《黄河》、孤岛的《塔里木河的自述》等30篇散文作品获得单篇作品奖;潘向黎的《茶可道》、倪萍的《姥姥语录》等30部散文作品集获得散文集奖;马力的《中国现代风景散文史》等5部(篇)作品获得散文理论奖,另有30部(篇)作品获得优  相似文献   

6.
柳亚子“孤岛”诗五首考述─—因校读而钩稽史事王尔龄柳亚子先生《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所载关于鲍惠僧、马相伯、李息霜(弘一法师)三题五首,当年初刊于“孤岛”时期上海《中美日报》。经检出旧日抄录的卡片对勘,发现诗题、诗序、诗注均有不...  相似文献   

7.
黄强 《语文天地》2010,(7):74-75
初三语文试卷上有这么一篇阅读分析——《你遗失了感动吗?》评讲试卷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他们有气无力地回答:“没有。”笔者又问:“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他们零零星星地回答:“没有。”这样笔者如文中的老师一样.心情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8.
忆旧的散文, 在“情”上,一般是很浓郁的,或追忆,或留恋,或余愁,或悔恨,给人以理智上的感悟。高尔基曾经说过,好的散文,它不是说教,而是“让思想饱和在生活之中”。《三分春色一分愁》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散文。作者借对三分春色的赞颂,勾思起对故乡的追念,表达期盼台湾回归,亲人相聚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作为一位作家,他是以散文著名的。1935年,中国出版界编成一部重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请鲁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和朱自清等10多人编成。郁达夫编的《散文二集》里收入鲁迅、周作人等16家共131篇,周氏兄弟占81篇,选入朱自清的共7篇,居第3位,比冰心入选的还多1篇。可见朱氏在现代散文家中的地位。他的散文,尤其《背影》一篇,最为人称道。像我这样70岁左右的一代人,可以说没有不从教材上读过这篇散文的,要是一位教师,也就没有不教过这一篇的。我每读此篇,都深受感…  相似文献   

10.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11.
新编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散文共选了两篇,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已列入杂文,不计在内)。这是两篇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事为主,后者以记人为主。这两篇散文,都是生活回忆性质的作品,故鲁迅说它们都是“从记忆里抄来的”。鲁迅的这些散文,以优美的笔调,沉郁的感情,挥洒自如地追叙了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片断经历。在叙事和描写中,洋溢着记忆的芬芳,渗透着强烈的爱憎,放射出战斗的火花。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社会风貌,表达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是极为优美的散文,很适合于中学生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12.
《囚绿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是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陆蠡的一篇借物抒情散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文章讲述了作家与常春藤的一段“交往”经历:“瞥见”绿、“留恋”绿、“幽囚”绿、“开释”绿、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某门户网站转载了一篇稿件,并取名为《孙雯辞去上海体育局公职,皈依佛门或出国结婚》。这篇原名为《孙雯学佛》的报道称,孙雯“皈依佛门,还拜了师父”。大小媒体纷纷转载,一时成了新闻热点。次日,上海某报以《哪会“出家“?是准备“出嫁”!》为题的报道作了澄清。看了有关报道,孙雯表示“结婚想过但还需从长计议”,说她准备“出嫁”有些牵强,但孙雯“没有出家,没有受戒”,“所谓拜了师父,也不过看书时遇到困惑找老师请教而已”。总之,孙雯没有出家当尼姑,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单元概说] 与试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这一单元是新增设的单元。编者将两篇古代文言散文与两篇古代文言小说组成一个单元,意在培养学生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的欣赏能力。要注意在第三册第六单元曾经训练过的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意、形象、语言方面入手欣赏本单元的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其中《逍遥游》、《促织》可以重点从立意入手;《促织》、《柳毅传》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曾一度与鲁迅齐名。尤其他在散文方面成就更为突出,影响更为广泛。他的散文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到一九二七年《谈虎集》发表,这是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创作时期;后期从《水日集》发表开始到离开人世。周作人前期散文创诈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富有战斗性的散文,即一九二○年前创作的散文,其中有抨击旧道德的《重来》,有对北洋军阀进行鞭挞的《关于三月十八日死者》等。二是“平和冲淡”的散文,指一九二一年革命退潮开始到《谈虎集》发表的这段时期、此间的散…  相似文献   

16.
[单元概说] 与试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这一单元是新增设的单元。编者将两篇古代文言散文与两篇古代文言小说组成一个单元,意在培养学生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的欣赏能力。要注意在第三册第六单元曾经训练过的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意、形象、语言方面入手欣赏本单元的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其中《逍遥游》、《促织》可以重点从立意入手;《促织》、《柳毅传》  相似文献   

17.
谈谈散文的线索孙自扬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散”,从散文材料的角度看,好比珍珠四散而微,而散文的线索正好比是串起这珍珠的线串,没有这根线串,再美的珍珠也不能成为珍品,可见线索在散中的重要了。《艺概·文友》中说:“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纵变化,惟吾所施。”一篇成...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那几年,我国散文界曾经出现过李素伯这个名字。李素伯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就因病离开人间了。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他厄于短年,文学活动时间不长,彷彿夏夜高空的一颗小小流星,一闪即逝。他作古太早,发表于《中学生》、《艺风》、《文学》和其他报刊上为数不多的散文,以及一些诗歌和短论,没有来得及结集出版;印成单行本的,仅有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发行的一本约十万字的《小品文研究》。李素伯,名李文达,笔名所北,1909年生,江苏省南通县海复镇人,出身于一个贫苦家  相似文献   

19.
套用一句老话,真是“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少年科学》到了“而立”之年。我曾经与《少年科学》有过“亲密接触”,为这家杂志写过几十篇文章。只是后来我转轨到纪实文学创作,才跟《少年科学》的联系中断了。直到今年一月,《少年科学》的一大群小记者到我家里访问,这才又建立了“热线”联络。我在《少年科学》上发表的诸多作品之中,有两篇作品是最难忘的,而这两篇都是科幻小说……三十年前,《少年科学》创刊于艰难的“文革”时期。在“文革”中流行一句话:“知识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雪》的主题,诸家意见不一,而分歧的焦点在于有无象征和寄托上。我认为,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诗中,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寄寓了美好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有所象征和寄托,这本是不少散文诗的特点之一。《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在谈到《野草》的写作时,就曾经说过:“这二十多篇小品……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胡了。”又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