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忠奸斗争主题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文人传奇中,大多数历史剧和时事剧都呈现出忠奸斗争的主题模式。这种忠奸斗争主题模式,在明清文人传奇作品中,由人物、情节、背景和风格基调等层面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从人物看,主要人物无非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忠臣义士,一是权奸邪佞,如《宝剑记》里的林冲与高俅父子,《鸣凤记》里的杨继盛等“十义”与严嵩一党,《精忠旗》里的岳飞与秦桧夫妇,《清忠谱》里的周顺昌等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等等。忠臣义士的品质总是清廉正直、忠贞不阿、节义凛然,权奸邪佞的品质总是骄奢淫逸、狼子野心、残忍凶暴。在两大阵营之上,还有一个居高临下的皇帝,他的存在、聪愚和偏向制约着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2.
《宝剑记》主要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落草"这段故事。相较来看,《宝剑记》继承了《水浒传》的很多方面,包括主要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内容,"忠奸"主题思想。除此,《宝剑记》在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中心矛盾、起因结局等方面又有所创新。《宝剑记》对《水浒传》的改编凸显出明中叶反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思潮和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作者李开先个人心灵世界的直接映现,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继承《琵琶记》的“教化剧”, 金怀玉的《桃花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教忠劝孝, 但是它又加入了忠奸斗争的内容而超越了载道戏曲; 并且它在技巧方面突破了以前的忠孝剧, 形成了才子佳人和忠奸斗争两个模式, 在传奇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的《鸣凤记》①是明代中叶后期出现的一部脍炙人口_的大型现实剧。它与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都是以昆腔演唱的并称为明代的三大传奇。此剧真实地描写了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专权跋扈。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罪行;歌颂了夏言,杨继盛等八位谏臣不畏生死、前仆后继,终于斗倒权奸的不朽功绩。可以说它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部描写社会现实的时事剧,也是一部反映晚明社会最深刻的现实剧。每每读它,总觉得它豪气纵横,气贯长虹;研究它,不仅因为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艺术成就上又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文献证据,《鸣凤记》作为“第一部”时事剧的标识实际上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研究者关于《鸣凤记》产生于万历元年至十年的说法,因推考材料的薄弱与逻辑漏洞也未必成立。朱濑滨所撰《鸾笔记》可确认完成于万历初年,以当朝人写当朝事凸显了作家的政治勇气,因此这部作品更具首部时事剧的材料支撑。一部戏曲作品要成为“时事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相对可靠的真实性,主要角色应为时事人物,以及兼具“共时”阶段的时效性,即以剧作家的创作过程与剧本所描述的事件或人物是否存在交集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宝剑记》虽被康乾年间出版的曲谱广泛收录,且为文坛执牛耳者所赏,却罕见于当时的戏曲选本。《宝剑记》在康乾年间传播受阻,一方面固然可能有朝廷戏曲禁令的影响,但影响甚微,因为《宝剑记》之外的水浒戏的其他剧目非常盛行,而这一切均根源于康雍乾三朝帝王的骑墙做派,从而大大削减了诏令的效果;另一方面更在于《宝剑记》与时代的风云际合,维系人心的理学市场的部分失去,戏曲消费的俗化倾向,都使得《宝剑记》与康乾年间的社会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鸣凤记》是明中期三大传奇之一。在此剧中,作者以史董之笔开时事剧之先河,着力刻画了严嵩一党的骄奢淫逸、横虐残暴,展现了"双忠八义"的忠勇刚强,又通过间接描写隐晦地表达了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讽喻之意。《鸣凤记》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在敷演时事的同时,又道出了历代士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8.
李开先是明代戏曲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作家,其《宝剑记》是明传奇由衰微走向繁兴的转折点,本文认为:《宝剑记》从立意到形象的塑造,都寄寓着作者强烈的政治感情。分析该剧,应从李开先的身世遭逢入墨,更应以此来贯穿对该剧的全过程,即通过李氏的坎坷经历来认识《宝剑记》的思想内涵,通过李氏的文学主张和词曲功底来认识《宝剑记》的艺术特色。全文为三部分:首先着力于廓清目前关于李开先生平、思想和创作考述中的谬误,还其作为清正有为、忧国忧民、既有强烈不满,又有忠君意识的复杂性格之本来面目。其次,论述了《宝剑记》的时代精神、艺术成就、改编得失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中应有的地位。最后是对《宝剑记》声韵的研究,论证了李开先对我国戏曲曲牌调系,对山东地方声腔的形成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9.
传奇剧源于南戏,元末高明《琵琶记》的出现,标志着传奇剧的成熟。而同时之《拜月亭》、《白兔记》、《荆权记》、《杀狗记》,后人号为“四大传奇”,使传奇剧的创作和演出,趋于繁荣,渐有取北杂剧而代之的势头。然而沿至明初,百余年间,却又呈现颓落之势,一时享有盛名的邵灿的《香囊记》、邱浚的《五伦全备记》,或以时文为南曲,或敷陈酸腐之伦理,把传奇剧创作引入歧途。直至李开先《宝剑记》出,才一扫剧坛冗卑之风,振聋发喷,推动了明中叶以后传奇剧再度繁荣和发展。李开先平生所作传奇剧不多,除《宝剑记》外,另有《登坛记》、…  相似文献   

10.
韩南教授的论文《金瓶梅探源》指出这部小说袭用前人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话本、文言短篇小说、史书、戏曲、清曲(套曲和小令)时曲在内,数量和品种之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论文指出小说和李开先的《宝剑记》传奇关系尤其密切,它的第六十一、六十七、七十、七十九回都有来源于《宝剑记》的片段。  相似文献   

11.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九年前发表以后,拥有众多读者,孕育着不凡的社会影响。2005年中央电视台黄金频道播出由小说改编的24集电视连续剧《亮剑》以后,衍生出弥为珍贵的“亮剑”现象,且正在逐步升华为我国新世纪社会生活中别具亮色的文化现象。文章认为“亮剑”文化现象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受众取向的趋同性、审美诉求的深刻性、精神张力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临猗地台戏又称“故事戏”,是分布在山西临猗县吉家营村的一种传统的戏曲演出形式,其表演古朴,唱腔独特.临猗地台戏与古代军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载临猗县在明代实行军屯制度的史料,临猗县境内现存有许多以屯、营、堡命名的村庄,而且吉家营村所演出的剧目多是表现古代军队的战争戏.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明代戏曲家诸葛味水的生平、字号、里居目前各种著录、工具书均云不详,据《两朝平攘录》、《滇史》等书序跋可考知其人名诸葛元声,号味水外史等,为浙江会稽人,生活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参考地方志可考知其生平大略。他不仅有戏曲创作,而且有重要的戏曲理论文章《西厢记序》传世。  相似文献   

15.
荡漾在电影与戏剧之间--《红灯记》系列作品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红灯记》题材从电影、戏剧到钢琴伴唱电影的逻辑演进予以了历史回顾,并对其作为电影的结构性缺陷、作为戏剧的本体性开拓以及作为歌剧电影的历史地位树立,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一个个案对电影与戏剧的相互传播与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表层叙事结构是对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史传英雄故事模式的讽刺性模仿,这个英雄故事模式主要由“出生寒微但少有大志———历经挫折磨难困苦———风云际会乘势而起———终于建立丰功伟绩”这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它们在《阿Q正传》中被作了贬低化、滑稽化处理,结果使得英雄豪杰的正剧或悲剧变成了小丑的滑稽性喜剧。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者王实甫以写实的笔法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对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刻画更为成功。《西厢记》自面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埃米瑞·巴拉卡和爱德华·阿尔比同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巴拉卡擅长写作美国黑人革命戏剧,反映黑人受压迫的处境,以激发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而武装反抗白人的热情;阿尔比擅长创作荒诞派剧作,其作品着力表现美国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绝以及中产阶级的盲目乐观、精神空虚。独幕剧《荷兰人》和荒诞剧《动物园的故事》分别是二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剧情结构、叙事主题、写作技巧等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相似性解读。  相似文献   

19.
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小引》、《小识》、《本末》、《凡例》、《考据》、《纲领》等6篇自序。分析研究这6篇自序才能真正了解孔尚任的创作动机和心愿,以及剧本创作、演出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丁耀亢在《(赤松游)题词》、《啸台偶著词例》和《表忠记》评点中提出自己的戏曲理论主张,并将这种思想贯穿在自己的创作中,即结构观,布局合宜,自出机杼;语言观,语出自然,慎于用典;曲词观,宫调情词,双美兼重;教化观,观风化俗,以剧渡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