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标卡尺读数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读数规则的来龙去脉,在道理上明白为什么采取某些措施可以提高一次读数正确率,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百分表读数装置精度设计的方法,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阶段,游标卡尺的读数,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是不论考多少次,练多少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理解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和读数方法。文章从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的分析入手,通过"挪动"假想和数格子的方法,轻松突破毫米小数部分的读数方法,有效帮助学生准确读数。具体是假想"挪动"游标尺上对齐刻度线前的刻度线和数游标尺上对齐刻度线前的格子数,通俗易懂地总结出"毫米小数=游标尺上对齐刻度线前的格数(n)×精度(k)"的读数方法,从而轻巧读准游标卡尺的读数。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阐述游标卡尺的零点读数为负时的读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千分尺、游标卡尺的正确测量和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千分尺、游标卡尺在测量和读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表读数的准确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表测量值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对误差的定义,纠正了教材中测量值的最大相对误差表达式中的错误,分析了最大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的异同.指出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时,测量值的准确性是由其实际相对误差而非最大相对误差决定的;并非电表的读数越接近满刻度,测量值的准确性就越高;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时,电表的读数不必被限定在……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测量的精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确定,如果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用它来测量长度就可以精确到毫米。  相似文献   

10.
11.
例用游标尺上刻度为10等分的游标卡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6mm.时,游标尺上除零刻度线外,第—条刻度线和主尺的——cm刻度线正好对齐.  相似文献   

12.
利用FD-LEA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定仪与GXZ-2金属线膨胀系数仪测量铜、铁、铝的线膨胀系数,分别采用升温过程中达到某一温度时的长度变化量瞬时读数和待长度变化量稳定后读数两种读数方法记录瞬时值和稳定值。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在使用FD-LEA型线膨胀系数测定仪时应采用待长度变化量稳定后读数的方法;在使用GXZ-2金属线膨胀系数仪时应采用升温过程中达到某一温度时的长度变化量瞬时读数的方法。实验时采用FD-LEA型金属线膨胀系数仪在长度变化量稳定后读数所得结果相比其他仪器其他方法的结果更为准确,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可优先选择FD-LEA型线膨胀系数测定仪。  相似文献   

13.
汤取善 《考试周刊》2007,(41):138-139
在高职的物理实验过程中,仪器示数的读取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欧姆表、安培表、伏特表等常规仪器的读数,这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功之一。本文就根据一些具体问题谈谈几种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里.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两种.正确使用天平和读取数据是初中生应具备的技能,下面针对托盘天平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语境中,五经作为原典对诸纬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发性优势,故纬学作为次生性知识体系只能依托五经并推衍其义,另一方面,诸纬对古代文章观念的继承又以贵重文饰的人文学为本质,故刘勰以符瑞为起始探讨纬学文学意义的实质是以经纬天地意义上的大文学涵摄言语文辞意义上的小文学,其以智饰身、以文饰智的美饰文用思想值得合理继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语境中,五经作为原典对诸纬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发性优势,故纬学作为次生性知识体系只能依托五经并推衍其义.另一方面,诸纬对古代文章观念的继承又以贵重文饰的人文学为本质,故刘勰以符瑞为起始探讨纬学文学意义的实质是以经纬天地意义上的大文学涵摄言语文辞意义上的小文学,其以智饰身、以文饰智的美饰文用思想值得合理继承.  相似文献   

17.
指出在读数教学中 ,学生容易出现的读数错误 ,并针对不同的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正确读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搞好物理教学实验,文章介绍了确定仪器、仪表的读数的原则和方法,辅导学生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学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结果,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20.
1.原理分析 游标卡尺的原理既反映了游标卡尺巧妙的设计思想,又是正确进行读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