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海丽 《文教资料》2011,(36):112-114
淮安方言中“子”用法相当普遍,它的“子”缀几乎代替了普通话中全部儿化音词.造成淮安方言中儿化音缺失。“把”字在淮安方言中用法相当普遍,凡是普通话中用给的地方淮安人都习惯于用“把”。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3.
综观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多音字的考查力度有加大的趋势,如2006年的江苏卷和天津卷的字音题均为对多音字的考查。如何正确记忆多音字,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据词义,辨多音字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如“殷”,指深厚、丰盛,读yīn;如果表示颜色(黑红色),读yān。“哄”当表示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时,读“hōng”;当表示欺骗意时,读作“hǒng”;当表示吵闹之意时,读作“hòng”,词义不同,音也不同。2.据词性,辨多音字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如“处”,作名词时,读作“chù”;作动词时,读作“chǔ”。3.据语体色彩,辨多音…  相似文献   

4.
庄浪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指在庄浪县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中沟通和交流的通用语言。庄浪方言在调类上和普通话调类相同,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在调值上和普通话略有不同,普通话上声调值为214,而庄浪方言上声调值为213。庄浪方言里阴平调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阳平调对应普通话里阳平调;上声调大多数对应普通话里阴平调,极少数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去声调对应普通话里上声调。研究和掌握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对于方言区人们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声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一样,也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也是四种基本调值,也可以归并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所不同的是襄樊方言各调类的调值发音高低与普通话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分析阐述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6.
“张掖方言无上声”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张掖地区方言的调类数量问题,有多种论著持同一说法:张掖方言无上声,上声并入阳平声。本文通过广泛调查认为:张掖方言有上声,上声与阳平各是一个声调,因此张掖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过去关于“张掖方言无上声”的说法应予纠正。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张掖方言乃至河西方言的声调特点,理清其声调系统,促进相关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音发展变化中,声调也在逐渐变化。中古声调最先引起变化的是从浊声母的上声字开始的。浊声母上声字以全浊、次浊之异,分化为阳去、阴上两类。其中由全浊上声字演变而来的阳去,在普通话中读作去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浊上变去”。它是声调演变中一个重要的规律。这种音变始于何时?根据李新魁的《古音概说》,是在唐代。李新魁说:“原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读单音节字词部分的上声音节及双音节词语后一上声音节时,调值应为214,如读作21或211值,即判为“语音缺陷”。这似乎已是PSC评分标准的共识。但从上声音节的读音现状、上声声调的基本特征、语音评分标准和PSC的性质及目的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种共识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句仅限于“有”和动词的直接搭配,它的兴起是汉语方言和港台普通话共同作用的结果。“有VP”句中“有”的性质对句式的成立和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它用来表示确定或者强调,应归属副词词性,甚至是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0.
在泉州话里,“者”、“(目卖)”、“咧”很常用。“者”、“(目卖)”、“咧”三个词,在方言里除了可以作其他词用外,作为虚词动态助词用,多数读轻声,表示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者”读作[tse],表示动作行为短暂,相当于普通话“一下”;“(目卖)”读作[bai~(22)」(或读作[bai]),表示动作行为尝试,相当于普通话“试试看”;“咧”读作[le](或读作[le]),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  相似文献   

11.
实词虚化是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现象,普通话如此,方言亦如此。比如词根演变为词缀,动词演变为介词,都体现了这一规律。徐州话有些名词虚化的趋势明显,而虚化的规律与普通话区别很大,如“丈人”一词就很值得研究。“丈人”普通话释为“岳父”,是表人的一般名词。作为一般名词,徐州话也作同样解释,用法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但是作为詈词,徐州方言“丈人”词义词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句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本文旨在描写徐州方言詈词“丈人”在不同句法环境中词义词性的变化过程,揭示其由实到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等”字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词性和不同的用法。如: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助词和代词。当“等”作动词用时,可作“等候”、“等到”讲。如“请等一会儿”、“等天晴了再走”。  相似文献   

13.
庆阳市如西峰、庆城、镇原、华池、合水、正宁、宁县以及环县合道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第三人称单数“他(包括镇原的‘那’)”字受“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也读作上声.庆阳市多数方言点不具备关中以“我你他”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的特征,只有与关中毗连的正宁、宁县、西峰区温泉镇如关中方言那样,以“我你他(撵=)”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关中方言区只有定边和麟游(麟游限于次用)复数的标志为“们”,庆阳市很普遍地以“们”字为标志.庆阳多数方言点“兀”读作去声,跟关中多数方言点一致;庆阳多数方言点远指代词分为两个层次,其第一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不太远、看得见的;第二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很远、甚至看不见的.  相似文献   

14.
武宁(上汤)话中有一个用法十分活跃的“拿”字,它有两读:上声[na42]和阴去[na45],两读都有动词和介词的用法。本文结合“拿”的动词、介词的用法,通过和普通话的比较,着重从句法结构上分析武宁话的“拿”字句。  相似文献   

15.
新绛方言属河东方言绛州小片。普通话无将来时制助词,但新绛方言中的“家”字可作将来时制助词,其用在动词(动词短语)后表示将来时态,且和进行时态助词“着”过去时态助词“过”“了”整齐排列,形成新绛方言完备的时制系统。此外,新绛方言的“家”字受整个句子声调影响在疑问句后音变为“间”,祈使句后音变为“价”。这是一种共时现象,而非其他专家所说的历时现象。  相似文献   

16.
淮安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虽然从大的范畴上来说是北方方言,但由于处于南北方言过渡的地理位置,与普通话相比,它不仅在语音上有很大差异,词汇上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试从构词语素,构词方式,同音异义词,特征词等角度来分析淮安方言与普通话词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辽南的新金、庄河二县,以碧流河为界,隔水相望,居住于碧流河沿岸的两县居民,共用一种方言,本文权名其为“新庄方言”。新庄方言属北方方言,虽不象闽、粤等南方方言那样难辨,但与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还是有不少差异的。新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与声调上。声调分歧的主要特点是,在新庄方言中只有阴平、上声和去声、极少阳平声,而将大量阳平声误读为阴平声。例如把  相似文献   

19.
闽南话的“有”和“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南话的“有”和“无”在口语中很常用,从词性说,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在句子里组合能力也很强,能构成多样的句式。有些用法在其他方言乃至普通话或古汉语中都很少见,很有方言特色。闽南人  相似文献   

20.
淮安方言又称"淮语",属于北方方言,在明朝时期,曾被定为官方用语,是宝贵的文化艺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员区域流动的不断加剧,淮安方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对淮安方言语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这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